浅谈网络环境下中职图书馆服务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比较
2013-04-29武中捷
武中捷
一、引言
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文献情报中心,其基本职能即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图书支持与配套服务。图书馆的这一职能在中职院校表现尤显,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亦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也迎来革命性的转型。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产学研”相结合的纽带,图书馆凭借自身独特的馆藏,凸显了更加其重要的作用,而它的价值正是通过其服务质效予以体现。尤其是在经历了信息革命,知识经济发展繁荣的今天,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深刻地影响了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
随着知识总量的迅速膨胀和扩张,图书馆用户的构成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用户需求在质与量等方面都有极大提高,这一系列变化推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向纵深发展,使得中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服务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获得巨大变革。因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等,有别于普通高中,跟普通高校也有很大的区别,中等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往职业化方向发展,确保学生掌握技能技术,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作为中职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育阵地的学校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发挥其学生素质及技能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国家职业化教育、中职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
二、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之不足
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重心一般是以文献整理和保管为主,服务内容主要是期刊、报纸、会议文献、图书馆馆藏资源等以纸媒为主要载体的信息,服务项目无怪乎纸媒文献和楼堂馆舍的维护。过去图书馆管理理念因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其定位多以为少数人提供服务,以“收藏”为主,“阅读”为辅,从而形成了“重藏轻用、重馆轻书”的传统办馆思想。这一思想指导下,图书馆的建设往往以更多、更好的藏书为重点,而将人的因素或“读者”的因素放在了次要位置。由此导致传统图书馆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与服务方法等方面弃本逐末,效益不高。
(一)封闭型办馆模式
传统的中职院校图书馆因受历史观念及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的制约,在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多受限制,以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型状态存在,其特征一般表现为“求大求全、有备无用”的自我封闭服务模式。也有调查指出,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图书馆都在试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且相对较为完善的服务系统,却在收藏图书环节片面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致使相同的期刊重复订阅,加之受到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的限制,从而既浪费了图书馆建设资金,又导致管理效率不高,使得馆藏资源的效用无法发挥。
(二)被动型服务方式
1.传统中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老师和学生,为其提供教育教学及科研实习的文献资料信息。图书馆所有的服务均是围绕“场馆”为中心,以尽可能的把全部图书收藏馆内,确保图书的馆藏量,并积极完善场馆设施,打造良好的场馆环境。事实上,传统中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往往仅局限于满足书刊的借阅与归还问题,同时又受到编制、经费、人力、技术装备等其他软件与硬件的影响,导致图书馆服务人员思维僵化,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
2.传统中职图书馆的受众往往仅限于老师及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较为固化的用户群体。由于传统图书馆封闭、被动的服务模式,这部分固定的用户群体习惯把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放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上,从而导致其信息的取得方式与途径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方式亦相对单纯,图书馆对于馆藏资源的利用质量和效率、以及教职员工、学生对资源的满足率一般不予过问,缺乏相应的重视。这导致图书馆旧的开放模式很难保证学生都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刊,而管理的局限性又使学生缺乏利用图书资料的热情。
(三)浅层次的服务质量
首先,传统中职图书馆以收藏、加工、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向教职员工及学生提供馆藏文献与资料,其流通方式亦只体现为图书、期刊、报纸等纸面媒体的借阅与复制等;其次,为用户提供的馆藏专题文献,是以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信息单元为主,图书馆的所有业务均是围绕文献展开的。第三,传统中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文献的加工,主要表现为对整体文献的加工和处理,是一种“粗加工”模式。举例来讲,图书以图书整体为著录单位,期刊以一种刊物为著录单位。管理员对图书所从事的采编、加工、造册入库、借阅管理等,是一项繁琐的,劳动强度较大的重复性工作。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效果的评价,往往是以图书的流通量为单一的标准,而对图书馆级别标准的评价,又是以其收藏和占有文献的数量计算。由此可见,图书管理工作已被事实上定性为“劳动密集型”。
(四)公益性服务
我校图书馆的公益性,是有定向的扶贫点,每年定期向扶贫点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等其他学习用具,所有经费由学校提供,这种做法为我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但这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其中一点即是对学校资金的过分依赖,因为任何业务的开展,均要取得学校的资金支持。同时,在目前较为落后的管理体制下,人浮于事、效能低下的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这都制约了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五)行政化体制
图书馆权属不明晰,隶属关系不明确,图书馆自身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业务定位、服务理念与方法、服务对象、财政与人事问题等缺乏自主决定性和独立性,反之皆由学校领导决定,对学校领导负责。由此导致图书馆日益成为学校下设的行政办事机构,“衙门”之风盛行,自主调节失灵,从而与服务对象脱节,与市场脱节。
三、 网络环境服务模式之变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中职院校图书馆职能已从单纯满足馆藏文献的借阅为主,变革为满足服务对象的知识信息需求、拓展知识开发服务为主导的服务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开放型服务模式
纵观现代大多数中职图书馆,已开始突破传统思维的制约,跳出传统的窠臼,从固化场所中“突围”,积极将触角伸向全社会。如在信息的收集、加工、保存,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始面对网络环境,努力通过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构建辐射型开放式图书馆服务系统。以我校为例,图书馆利用网络工具与电教中心建立链接,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领域,同时在电子阅览室开设专门的网络信息服务,每天上网浏览图书的学生已达500-600人,这是每天来馆读书学生的几十倍。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互联网上已有的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各种信息服务,积极开发和展示本学校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这个“通道”,及时向同类学校介绍本学校发展、学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科学的利用市场调节工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可行性。我校图书馆为更好的满足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在努力提高公益性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摸索开设各种有偿信息服务,这一做法得到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普遍认可。通过有偿信息服务机制,不仅能有效弥补学校投资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自身财政的独立。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也将成为图书馆的竞争对手,面对这种变化,中职图书馆要具有生存意识,要能够及时、准确了解读者需求,转变自己的服务机制,并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
(三)主动型服务
信息资源开发,这是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的基础,各种纷繁的信息必须经过适当的整序、取舍,加工之后,才能为用户所有。中职图书馆是信息产品的重要生产地,它要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开发出有个性特色的数据库或其他信息产品,向网络提供检索服务。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上,中职图书馆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技术优势。
面对全社会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已经突破传统“场所”限制,开始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需求本身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我校守好图书馆前沿阵地的同时,亦积极拓展自身职能,主动与学生建立联系,了解其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法,主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针对型服务
信息资源交流,中职图书馆一方面要把网络上特定的信息传递给需要它的用户,另一方面要把开发出的信息产品介绍到网络上,使它们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是一种中介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图书馆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本校业已将语文课的阅读课带到了图书馆,语文老师公开指导点评、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以思考来指导阅读,学生们踊跃参加,反映良好,教学一线的教师对这个活动也非常认同。
在网络环境下,中职的教师和学生们可以更加便利地随时利用终端自己查找和使用信息,即开展“自我服务”,还对他们及时、准确地捕获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但这种“自我服务”是有前提的,即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利用知识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因此开展用户培训,向用户介绍网络环境下信息利用与交流的方式方法,教会他们使用计算机网张就成为中职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21世纪的图书馆将是人机结合的时代,多数图书馆工作者将不再与书打交道,而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打交道,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服务,由于这种变化,可以说未来图书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不仅要为网络化做好技术上、设备上、观念上和种种准备,更要做好人员上的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一个关键。
(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