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津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及思考

2013-04-29张念武

学子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张念武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可见,语言、文化、交际是密切相关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实际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英语教师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一、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结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向交际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其中指出交际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但层层的升学选拔制度和以分为纲的教育坐标使得学生、教师不得不围着中考的指挥棒团团转,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功利思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对蕴涵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表达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有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对语言活动的诠释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具有表情达意的交际功能,它还是感知和思维的表现系统;前者是语言的外显功能,以语言输入和输出为形式,后者是语言的潜在功能,属认知心理活动。两方面相辅相成,构成语言使用的全过程。Fantini和Smith(1997)认为:任何人际之间的交际都是从个体对外界环境进行选择性的感知开始,同时受个体的语言、文化和经历的影响。通过各种身体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的结果然后经过大脑活动转换成概念或思想,这两个过程构成语言表达的第一阶段,即输入、内化阶段。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思想,还必须借助语言系统外化自己的感知结果和思想。外化的过程首先是将已形成的概念和思想转换成能用词汇等符号表达的语义链,然后通过句法等规则将其组织起来,最后以语音或其他非语言手段表现出来(张红玲,2007)。

2.语言能力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Kramsch(2000)在她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语言是我们演绎我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途径。当语言被用于繁杂的交际情形中时,语言注定要与文化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Hymes(1971)指出:语言能力不但包括语法能力,更应包括交际能力,而要形成流利的交际能力,必须要使自己的表达符合四个性,即:①语法性——某种说法是否在语法形式上可行;②可行性——某种说法是否能被人正确理解;③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在语境上得体,而使对话的一方不产生反感或猜虑;④现实性——某种说法是否通行于实际生活,即是不是大家已经约定俗成的说法。

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语言能力,必须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学生学习英语不单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为了能与外国人流利地进行沟通,还要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与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日常课堂教学是渗透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达到“增进融和,尊重文化间的差异,减少各种形式的排斥,理解其他个体与其他国家”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3.跨文化意识培养是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跨文化意识培养不论是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外语教学自身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和新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来看,都是非常必要和意义重大的。一方面,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而又丰富的语境,使语言学习与真实的人和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刺激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因而有利于促进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符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因为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可谓一箭双雕,既满足语言学习的需要,又能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从而充分发挥了外语教学的潜力。

跨文化意识培养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课程要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即恰当的交流能力,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语言能力;既要丰富、扩展学生在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异同点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兴趣,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在目标语文化中运用正确言行举止的能力,学会欣赏与尊重不同的文化。

三、牛津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则需要长期的努力,潜移默化,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笔者就个人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五点建议:

1.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课堂是文化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场所。英语教师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同一般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要不断地学习跨文化知识,经常阅读有关英语文化的书刊,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扩大文化视野,加强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英语交际能力;其次,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际中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教师还要熟悉自己学生的文化,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

2.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调动学生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3.充分挖掘和利用英语教材,营造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有计划地将文化意识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①值日生报告

许多英语教师在每节课上都会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值日生报告活动。在报告时间里,学生把他们自己整理好的英语报告口头呈现给全班同学。值日生报告为学生能够真实地运用英语提供了一个练习平台。笔者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5时,以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为题,组织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分工查找、收集相关的文化背景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记得其中一组学生介绍ORBIS时,总部设在哪里,办事处设在了哪里,有多少名眼疾患者在专机上接受了治疗并重见光明等等,介绍的十分详细,很精彩。

②词汇教学

大多数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比较、讲解英语词汇在中英文意义上的异同,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错误的主观评价。对此,文化意识教学有必要结合词汇教学,以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比如“green”一词,在英语文化中,它被联想为“缺乏经验”,“green hand”意为“新手”;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春天,代表新生命和希望。又如“dragon”一词,在英语文化中指一种会吞云吐火的怪物,是罪恶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它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中国人常把自己喻为“龙的传人”。

在短语和成语上,语言更是明显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凭主观直译。在中国,如果有人说:“You are a lucky dog.”,不知者必会大怒;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英文表达 “Love me, love my dog.”译为“爱屋及乌”; “Every dog has his day.” 译为“风水轮流转”。

③课文和对话教学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和对话,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素材典型,情景真实,常常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的教学,还要注意文化层面的教学。对课文和对话中出现的中英文化差异要做充分的挖掘,并作适当的讲解、说明和比较,必要时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获取文化知识。有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和对话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情景,组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练习活动。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曾经组织的一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问路这一具体语言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先教会学生问路的常见表达方式:

①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ashan Middle School, please?

②Excuse me. Wheres Tashan Middle School, please?

③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ashan Middle School, please?

④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ashan Middle School ,please?

2.再教会学生一些表示方位的介词,如:on, in, at, in front of, in the front of, at the back of, next to 等。

3.在黑板上画一幅简要塔山镇地图。

4.由教师创设一个语言环境:怎样去塔山中学?

5.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一人问路,一人回答,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6.让学生到黑板前表演对话,边指着黑板上的地图边表演。

7.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及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述。

4.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标准》要求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可以定期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写出来或讲出来,题目一定要选西方世界的文化历史、典故、名人轶事、重大科技发明、最具影响的事件等,形式可以是文字介绍、主题讨论、口头报告、讲座、演讲,或办一个新闻角,每日把世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大事都登在宣传栏里,这样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把自己融入英语文化中。比如希腊、罗马神话(Myths of Greece and Rome)是世界文化遗产,对西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英美报刊杂志、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有关希腊罗马神话的典故。只有对希腊罗马神话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初中生经常翻阅此类书会获得较全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对帮助理解英语文化大有益处。

5.开展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体验英语文化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英语的文化知识又包罗万象,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英语文化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品味、观察、接触英语文化,感悟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①校内课外学习

让学生参与校园英语广播、黑板报、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沙龙、戏剧表演、游戏、英语文化专题讲座、英语party、观看英语电影节目等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接受文化渗透,寓学于乐,提高文化意识素养。

②校外学习

校外有丰富的英语文化学习资源,如因特网、图书馆等。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国友人聊天交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合作学习,具体分工,课外到因特网、图书馆收集资料,最后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图书馆借阅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除此之外,还可以指导他们去留心搜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方面的知识。

四、牛津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两点思考

几年来的跨文化教学让笔者收获颇丰,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思考与困惑。

1.立足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特点,善于掌握日常课堂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度。

虽然我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将英美文化纳入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再加上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其中哪些内容和项目是应该而且必须放在英语教学中的,哪些内容和项目是可有可无的,就成为我们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最难系统处理的问题之一。

借鉴相关英语教学理论,结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实际,笔者认为如下五个方面内容应作为渗透英美文化的纲要:①英美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特有的概念在词汇及语义上的呈现。②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③词语在文化涵义上的不等值性。④不同文化对统一对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

⑤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用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俗语、谚语和格言等。

以上分类的意义在于更明确地为我们的教师圈定文化介入的量度,我校正组织英语教师以此为纲,编写一册以《英美文化简纲》为题的校本教材,并将此教材作为学生的一本课外读物。

2.文化渗透下的语言能力培养,需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予以整体关注,重新规划。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领域中,重语言形式而轻社会文化因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虽然现在国内对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二者间的关系逐渐重视起来,但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一个新的课题。要整体破解这个难题,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实践,不失为一个脚踏实地的做法,但笔者觉得其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应该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关注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编、课外活动的组织、外教资源的利用,以中西方文化为专题师生研讨以及更新英语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重新理清我们的思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不是空泛的,实施跨文化意识培养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中学阶段,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中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