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河谷 那些隐秘的纳西族村庄
2013-04-29谢罡
谢罡
在人们印象中,“长江第一湾”就是指丽江的石鼓镇。其实不然,留心地图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个V形湾的构成并非在一个地理点上,范围涵盖了丽江县的雄鼓、石鼓、黎明、巨甸和香格里拉县的虎跳峡、吾竹、金江、其宗等行政区域。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金沙江河谷”来统称这一区域应该更为准确,而石鼓只能算是其中的一个点。这些地方海拔1900米左右,由于受高原气候和金沙江水汽共同作用,雨量充沛,植被茂密,呈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地理气候特点。同时,这个地方还世居着以纳西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古老的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精妙绝伦,构成了桃花源式的美丽景观。
一个只有春天的地方
很久以前,我的一位纳西族朋友就跟我说:“去我们家乡吾竹玩吧,我们那里在金沙江边,是个只有春天的地方。”
正是他的这句话,让我对这个地方无比向往。于是在一个有着阳光的冬日,我向着这个传说中的春天栖息的地方启程。
丽江是距离金沙江河谷最近的地方,翻过铁架山就可看到湛蓝的天空下大气的峡谷景观。远处,终年不化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耀眼醒目,老君山山脉、千湖山山脉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山顶上覆盖着白雪,整个山麓硬是被云南松、高山云杉、杜鹃林等树木包裹得严严实实。
金沙江在群山中央蜿蜒,江水由北向西作垂直折流,嫩粉的桃花点缀着两岸,金黄的油菜花条条块块。青翠的层层梯田与村落瓦舍相连,青瓦黄墙的纳西民居炊烟袅袅,随意地镶嵌在绿荫之中,好一派春天的景象。
穿行在金沙江边
顺着密林里的盘山公路向下行驶,一直到了咆哮的金沙江边,刚才还是凉飕飕的空气逐渐被温暖湿润的河谷气流所取代。
很快就到了丽江石鼓镇,石鼓镇与香格里拉金江镇沙子村隔江相望,是金沙江河谷的主要地段。站在石鼓渡口的青石板上,阵阵暖流扑面而来,金沙江江流开阔平缓,江边柳林如带,几艘游艇在江边上移动。两岸绿油油的麦田、蚕豆苗和蔬菜散发着芳香,油菜花在晨光下闪着金光,成群的蜜蜂在上面嗡嗡作响,座座土木结构的民居小院十分抢眼。
石鼓是座名副其实的古镇,历史上是内地和藏区茶马互市贸易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古镇上的光滑石板路,仿佛记录了千百年来的沧桑。山岗上立着一面汉白玉雕成的鼓状石碑,上面的阴刻铭文依稀可见。据说石碑是1548年至1561年间,丽江土司木高向北进军吐蕃,得胜凯旋后立下的,石鼓镇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吾竹村 舌尖上的纳西人家
在丽江金庄村有一个车马大桥横跨金沙江,将丽江市和香格里拉县连接在一起。
金庄村对岸便是吾竹村,虽然行政隶属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但与丽江的石鼓、中兴、巨甸却是隔岸相望,都居住着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纳西族。吾竹村是我友人的老家,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走进友人家的大門,正张罗饭菜的老人热情接待了我们。他们家是典型的纳西族的两院式四坊一照壁民居形式。正房一坊较高,面对照壁,老人居住楼下,楼上是客房和敬祖房。房顶全为青瓦,正房房顶中央安放着按照传统用来避邪的瓦猫,两侧的厢房略低,由晚辈居住,前院临街的房屋,楼上的仓库堆满了稻谷、玉米,梁上成排地挂着火腿腊肉,楼下作为铺面出租。房前是宽大的厦子(外廊),厦子是吾竹一带纳西族民居重要的组成部分,吃饭、会客通常在厦子里。
席间,一大桌菜全出自本地,特别是火腿肉、青梅酒让我印象很深,这一带的纳西人俗称其为“江边肉”和“江边酒”。
大转湾一带冬季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纳西人家家都腌制数量很多的火腿。火腿大都取本地山上放养的生猪,宰杀后的猪腿肉一般不抹盐,直接插入滚热火堂里的炭灰中翻抹,然后挂在通风的梁上风干即可,条件好的家庭还在火腿上包裹宣纸。由于生猪放养,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山上的灌木柴禾灰,火腿肉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咸,味道极为清香鲜嫩。
让我们大为赞叹的还有这里的青梅酒,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当地盛产玉米、小麦和青梅,用它们所酿制的酒,醇香扑鼻,味道甘甜。
这里的村民尊老爱幼,和谐相处,团结互助。他们没有时间概念,一年除了农忙那几天外,每天的“工作”就是喝酒、吃饭、睡觉、聊天和看电视。生活上也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每年采摘的野生菌、木耳以及核桃、板栗、桃、梨还能卖上不少钱。所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