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里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2013-04-29赵来胜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比较红楼梦理论

赵来胜

摘 要:《红楼梦》里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历来红学研究的主要部分,也是长期被人误读的主要内容,它是研究红学不能避开的话题,也是了解其他人物关系,正确解读文本内涵,了解作者思想脉络,了解作品思想精髓,领会作品意趣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从文本内容入手,条分缕析,努力上升到理论高度,以理论正确解读文本内涵,还原一个真实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关系 理论 情感 比较

有一句话说,开篇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一部总揽社会人生的书,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文学上不可企及的“珠穆朗玛峰”。所以,要读懂《红楼梦》,要有较高的文史哲知识的修养,更要有非凡的智慧、天赋的悟性和绵密的心思,才能理解其艺术的精妙和思想的高妙。自有《红楼梦》以来,有关论辩浩如烟海,观点各有不同,而且多是大相径庭。何也?个人的文化修养不同,天赋的悟性不同,形成的精神境界不同。好多东西长期被庸目俗肠的人误读,后人便也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对于《红楼梦》里的人物及其关系,说法更多,好多是承袭前人错下来的,比如宝黛爱情、金玉良缘等。本文就《红楼梦》里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作一探讨,并试图上升到其理论意义,与各路同仁交流。

一、贾宝玉与甄宝玉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曹雪芹塑造的两个人物,其实是一个人物的两个方面,是作者的“分身法”。贾宝玉是正面,是阳;甄宝玉是背面,是阴。所以贾宝玉出现很多,阳光灿烂,甄宝玉出现极少,是一个影子。贾宝玉是一块晶莹剔透的好玉,是真的宝玉,是出世者,他出的是追求利禄功名的庸俗世界,追求的是自然的回归人的本性的世界。他保持自然的本性,看见鱼儿和鱼儿说话,看见星星就和星星说话,所以傅家婆子说他傻,在世俗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傻子。下雨了,他喊别人避雨,别人都避开了雨,回到屋子里,他却淋湿了身子,自己全然不知。他心里想的都是别人,而没有自己,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宝玉之心全是真情,宝玉看重的就是一个字:情。整个《红楼梦》所写的就是一个字“情”。这种“情”是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天然的非功利的“情”。如果你要与一个异性稍微亲近了点,别人会认为你们之间关系不正常,这就是世俗之心。你心中有佛,你看什么都是佛,你心中是牛粪,你看什么都是牛粪。宝玉追求的就是人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大爱境界,是真性情。贾宝玉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纯净的自然人的形象。关于“真假”与“甄贾”的命名,正好相反,因为作者在开篇第一回就说“真作假时假亦真”,作者早已提醒,可是好多人还是读错。而甄宝玉追求的是什么呢?是俗世的利禄功名,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了。这就说明他成为俗世人了,他融入了俗世社会,不再是纯净的自然人了。在世俗人眼里他是正常的,否则,就不是正常人。曹雪芹写出了这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人或者被世俗同化,成为追求利禄功名的人,或者保持自然的天性,被世俗嘲讽和抛弃,成为不合时宜的“边缘人”。

理论意义:《易经》里讲,世界是由一个叫做太极的东西变化而来的,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善恶、上下,生死等。贾宝玉与甄宝玉就是一个人的阴阳两个方面,人心中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东西在发生作用,所以人都具有两面性。在做事上,或者入世,或者出世,有时两种思想交互进行,由此决定了人采取什么样的做事态度。比如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子说:“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而行。”这就是人的两种心态在具体做事时的运用。人活在这个世上会有得意和失意,但人要始终强调自己的阳面,做纯净的人,做正直的事,用自己的修养和心灵境界压抑阴面,强化积极因素。

二、黛玉与甄宝玉

黛玉与甄宝玉是“还泪”关系,也就是恩情关系。《红楼梦》开篇就讲一桩自古罕闻的奇案叫做“还泪”,究竟是谁还谁的泪?是绛珠仙子还神瑛侍者的泪。绛珠仙子是黛玉,神瑛侍者是甄宝玉,不是贾宝玉。书里是这样说的: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绛珠草修得女身,欲报浇灌之恩。恰神瑛侍者也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在警幻仙子那里挂了号。警幻仙子问及,绛珠仙子说,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就是甄宝玉。那道人说,何不趁此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说,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处将这蠢物交割清楚。这个蠢物就是晶莹剔透的美玉,上写着“通灵宝玉”四个大字,也就是贾宝玉。这个美玉是顺便夹带其中的,书上说得很清楚。黛玉还泪是还给甄宝玉的,但他认错了人,当成了贾宝玉,因为美玉是随着“夹带其中”的,故偷了神瑛侍者的形貌,黛玉才认错。黛玉第一次见贾宝玉,心想,好像哪里见过,久别重逢似的,因为他们是一起下凡世的。所以黛玉与贾宝玉没缘分,不可能结合的。还泪是失败的,因为还错了人。待最后尘缘已满,由僧道二仙点破,他们才如梦方醒。可见,黛玉还泪应该还给甄宝玉,他们之间才是恩情关系。

理论意义:恩情关系是报答关系,是一方报答另一方给予的好处。他们之间是一种交易,交易完毕,两不相欠。但这里交易的是“泪”,泪是感情的代表物。所以交易转化成了情,是什么情,还要看后续发展。所以报恩有感情色彩的介入和延伸。我们应该看重恩情,更应该看重由恩情延伸出来的感情。

三、宝玉与宝钗

宝玉与宝钗是姐弟关系。一是宝钗温柔敦厚、才貌兼美、做事随和,与上上下下关系非常融洽,用一个姐姐的爱心和威严对宝玉爱护和教导,宝玉对她很敬佩。二是宝玉与宝钗没有单独在一起,凡是他们将要在一起时,不是黛玉过来就是湘云过来,作者不让他俩在一起,其中有作者的绵密心思。三是宝玉对宝钗劝他用心仕途经济,他对宝钗很不客气,是弟弟对姐姐的反抗。这种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四是薛蟠在宝钗面前提起金玉良缘,一度心胸恢弘的宝钗表现得很生气,见了元春赐予她的东西独与宝玉一样,越发没意思起来,说明她对金玉良缘很麻木,不认同。五是宝钗有金锁,宝玉有玉,“都说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宝玉不承认金玉良缘,况且宝钗的金锁是薛蟠到金石店打造的,可能是薛姨妈的最初用心,年幼的宝钗怎么能理解妈妈最初有什么用心呢?六是他们被撮合着结婚了,但没有夫妻生活,是举案齐眉,相互敬重。在宝钗诗里说:“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言。”“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说明他们无缘,宝钗是清洁身。《红楼梦十二曲》里早就说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理论意义:姐弟关系是由亲缘结成的异性之间的照顾、管理与服从的关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核心是责任或者自认性责任,有伦理的强制性。宝钗是表姐,从亲情上她主动接受了对宝玉的照顾和管理,因为是表姐姐,以前也没感情,属于半自认性责任。宝玉接受或者默认了这种照顾和管理。当宝玉难以接受时会产生反抗,所以宝钗劝他用心仕途经济,他对宝钗很不客气。当宝玉看到宝钗浑圆洁白的双臂时,不忍再看,说如果长在黛玉身上或许能摸一摸。所以姐弟关系是血缘和修养起作用的,是有分寸的,不能违背人伦纲常和人格修养。表姐弟关系可以更进一步,甚至可以结婚,但违背三代血亲不能通婚的人类学原则,所以要处理好姐弟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分寸,这是境界问题。

四、宝玉与黛玉、湘云

宝玉与黛玉是生活中的异性朋友关系,与湘云是两情相悦的爱情关系。首先,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仙姝是湘云,在《红楼梦》里能称得上仙的只有两个人:湘云和妙玉,她们的心是纯净的,不染世俗观念的,书里有证据。寂寞林的“林”是谁,还是湘云,不是黛玉。林属于木,湘云的原型姓李,李是木。黛玉是什么?是草,是第一回里面说的“绛珠草”,木和草不一样。“世外”指物质世界以外的精神世界,不是出家。第二,真正的爱是含蓄的,是尊重的。书里多次写宝玉求贾母派人接湘云来住,他对湘云有意。但是,姐妹们在一起玩时,湘云大多都躲着宝玉,是有意躲,宝玉也好像没看见湘云一样,这是情窦初开的男女之间的羞涩和回避,我们成年人大多都经历过。但黛玉没有,黛玉与宝玉非常亲密,说话很随便,行动也随便,如果是情窦初开,黛玉能这么厚脸皮吗?能这样不自重吗?再者,黛玉也不认可他们之间有爱情,当宝玉与她开玩笑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与铺床”时,黛玉大怒,认为是侮辱了她,说:“看了混账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解闷的了。”如果是爱情,黛玉巴不得宝玉这样说,自己还羞涩地偷着乐呢!难道男女之间不能有纯洁的朋友关系吗?男女亲近一点就是爱情吗?这是精神境界的问题。第三,宝玉对黛玉是“怜”,是同情,是关心慰藉。但黛玉对宝玉日久生情,也会转化成爱情,但只能是单相思。而对湘云是从心底里爱慕,爱慕她的“英雄阔大宽宏量”、“霁月风光耀玉堂”的品格,欣赏她的“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诗的境界。第四,黛玉在宝玉面前肆无忌惮地撒娇、亲昵等,是他们之间无话不谈,无所不做,但也有适度,从不像与其他丫鬟那样触及到性的问题,这是朋友之间互相尊重的底线。而对湘云是想见不敢见,想说不敢说,伪装自己。第五,宝玉自题住处为“绛芸轩”,后改为“怡红院”。绛是红色,湘云是红的代表,只要说到红色,就是指湘云,所以宝玉又有爱红的毛病。芸谐音云,芸是香草,又是红,也指“红香圃”,湘云醉卧之地。宝玉自命为“绛洞花王”,他是绛洞花王,湘云就是他的人了。第六,湘云从小住在姑奶奶家,与宝玉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二人会天真无邪地说:“咱俩等长大了,就拜天地。”这就是“木石前盟”。湘云小时候与宝玉天天在一起淘气,袭人记得,提起过。只有一个湘云是这样,没有第二个。黛玉第一次见宝玉,心下想,这个就是舅舅说的那个口中衔玉而生的顽皮的宝哥哥吧。可见以前他没来过贾府,何来“木石前盟”?这是一个确凿的证据。张爱玲说,湘云是真实存在(有原型),黛玉是虚构的,这也是一个证据。第七,道士赠给宝玉一个金麒麟,正好史湘云也有一个金麒麟。湘云的丫鬟翠缕说一个是雌的,一个是雄的。有一回目叫“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是日后他们相会结为夫妻,住在绛芸轩,有专家的考证。雪芹费很多笔墨写麒麟,论阴阳,说雄雌,何意?很明显。再者,宝玉对麒麟珍如生命,他说:“倒是丢了印平常,如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可见金麒麟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和信物,而黛玉什么也没有。第八,黛玉认可宝玉与湘云的爱情。她在湘云面前取笑宝玉:“他不会说话,他的麒麟会说话。”并以此寻开心。

理论意义:异性朋友关系是有和同性朋友相同的志趣投合产生的亲密言行,但由于性别的关系而更加亲密一些,但有性作为底线。爱情是异性双方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爱情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相互爱慕并渴望占有,有性的成分。所以宝玉对宝钗是尊敬,对黛玉是尊重,对湘云是爱慕,我们要认识到其中细微的差别。

五、宝玉与妙玉

宝玉与妙玉是精神上的知音,用现在的话说是红颜知己或蓝颜知己。宝玉看重的是一个“情”字,一生为“情”奔忙,“情”是对人类对大自然的普化的真挚的爱。真正能理解宝玉的“情”字的只有妙玉,两人相互欣赏。她自称“槛外人”,也就是置身世俗之外的人,与世俗格格不入。宝玉自称“槛内人”,实际上是谦虚的说法,他理解妙玉的心思,也是“槛外人”,是由欣赏而同化的。妙玉的精神境界很高,“过洁世同嫌”,纤尘不染,高峻无比,只有宝玉能理解。有人说妙玉冷酷,实际上她精神很丰富,太高雅,很少有人能理解罢了。她的哲思是:“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她有无尽的芳情和雅趣。这个联诗是与湘云联的,可见妙玉的知音还有湘云。宝玉写续《庄子》的文章后,黛玉说他“却将丑语诋他人”,说明黛玉没看懂,不是知音。妙玉看后大加赞赏,说:“三千年了吧,这还是头一个能写得像蒙庄那点儿笔致。”妙玉的曲是“世难容”,宝玉也是“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妙玉的茶杯刘姥姥用了,她就送给刘姥姥了。但宝玉喝茶时,她竟然拿出自己的茶杯给宝玉沏茶,这难道是随便写的?说明他们口味一样,精神追求一样,所以他们是知音。

理论意义:知音关系是纯精神的认同与默契,没有物质与性的成分。知音是精神境界的相近而产生的认同,它需要相近的生命性格做基础,相近的文化底蕴做比照,相近的人生态度做引领,才能产生精神和鸣。所以说,茫茫人海,知音难求。作为人活在这个世界,必须有一个知音,才能活出生命质量。

弄清《红楼梦》中这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了解理论上的意义,非常重要。一是可以此渠道弄清楚其他人物关系,通过这些细密的关系,认识各种事件的细密联系,解读各种事件产生的原理与结果。二是可以此对高鹗伪续和文中篡改内容细加厘剔,辨别真伪,对传统的错读多些辨别能力,用全新的眼光看这部天下奇书。三是可以站在理论高度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内涵,了解作者思想脉络,了解作品的思想精髓,正确解读文本,以纯净的心灵契合作者性情,领会作品意趣。四是可以使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脱胎换骨,用新的眼光和方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细微的尺度,让自己的人格品味有一个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汝昌著,周伦苓编.红楼夺目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 周汝昌.红楼真梦[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 王国维.王国维 蔡元培 鲁迅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4] 霍国玲,紫军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5] 刘心武.画梁春尽落香尘:红楼解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6] 周汝昌著,周伦玲编.红楼梦与中华文化[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比较红楼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