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感培养中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2013-04-29陈娟

考试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培养方法语感

陈娟

摘 要: 本文认为,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与范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形成表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触发学生的语感;在设身处地的感受中形成学生的语感;在扎实的字词句训练中强化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 语感 语文能力 培养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浏览、略读和精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获得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感是对文章语言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是语文学习中长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积累和结果。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与感受力都比较弱,自控力也相对较差,语感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他们可塑性强,如若教师引导、训练得法,则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习作、说话水平十分有益,而且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发展思维和提高鉴赏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与范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情感丰富的教师,不但要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才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与“催化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调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学生听着老师那饱含深情的范读,一个个泪眼汪汪。他们仿佛看到了长安街上那涌动的人群,仿佛看到那缓缓行驶的灵车,仿佛听到人们那悲痛的哭声和对总理深情的呼唤,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这样的范读,既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达到了“传染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二、通过朗读形成表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触发学生的语感。

课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却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表象,引发学生的语感。如《小珊迪》一課,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从白天到晚上所发生的事情。小珊迪为了要“我”买他的火柴,从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而“我”的心情也随着变化,从不在意到同情再到感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边听老师的感情朗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不同的人物形象,并随着老师感情朗读时的感情变化联系类似的电影、电视中的有关镜头,将人物的具体情景浮现于眼前,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然后,让学生通过轮流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再次形成表象。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不但深深打动了“我”,而且唤起了学生对他悲惨遭遇的同情。

三、在设身处地的感受中形成学生的语感。

感受到的东西才能记忆,才有可能理解。语感训练首先强调的是对语言的感受。语文教材中,大量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塑造和陶冶学生健康美好的感情,并使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有这样一段话:“清清的水,泼呀,泼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自己置身于这热烈的场面中,充满感情地读出语感,学生便会产生这样的体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真是太高兴了,傣族人民也感到十分幸福;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就像一家人……

四、在扎实的字词句训练中强化学生的语感。

训练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教材中精选的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精雕细刻,妙不可言。教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工夫,特别是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语句作为培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古井》一文中,在教学能显示古井特点和风格的“温情”、“哺育”两词时,我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慈母的“温情”,体会浸透在“哺育”一词中的伟大母爱,然后进行点拨:“温情”的“温”是“温暖、温和”的意思,“哺育”是“喂养、培养”的意思,从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古井像一位慈母。对这两个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再指导学生理解文中与这句话相呼应的“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体会古井“以人写井、以井育人”的写法。这样,学生对语句和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古井”的形象跃然纸上,语感自然而生。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教师,只有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反复复地进行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对言语的感受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而这正是语文教学之灵魂所在,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培养方法语感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