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缅甸末代新闻审查总长:我们不可能再掩耳盗铃
2013-04-29季天琴余茜
季天琴 余茜
丁 瑞办公室里的白板上列着他当天的日程安排。2012年12月4日这天,白板上最后一项显示为:4:00 pm— China。
丁瑞的秘书跟《南都周刊》记者确认:“这个China就是指你们。”他说,世界各国的重要媒体都来过了,英国的BBC、日本的NHK 、法国的RFI(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我们一直好奇为什么没中国的媒体来”。
丁瑞为原媒体审查与注册局 (PSRD)负责人,也是缅甸末代审查总长。PSRD隶属于缅甸宣传部,又受缅甸军政府核心的直接领导,控制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和精神生活。
虽然名义上只是PSRD的副局长,丁瑞却是缅甸纸媒至高无上的顶头上司。“丁瑞位居要职,享受的是部级官员的权力。”缅甸《开放》周报主编丁迪苏称。
2012年8月20日起,缅甸废除出版物的事前审查,PSRD停止运作,丁瑞转任宣传部公关部门的负责人。现在,他手里拿的不再是一支红笔,而是摇晃着一根橄榄枝。
丁瑞看上去很胜任这个新职位。他乐于和国际媒体打交道,也善于阐述新政府的改革理念 。2011年10月,他通过RFA(Radio Free Asia,自由亚洲电台)首先向世界宣布,“鉴于新闻审查与民主实践不相协调,在实行了40多年后,缅甸新闻审查不久将寿终正寝。” 一年后,面对BBC,丁瑞又主动否定了自己的历史,称“新闻审查在世界上没有地位”。RFA、BBC 此前都被军政府视为死对头。
他是目前缅甸开明政府的最好代言人之一,也喜欢强调他的国际化视野和元素。他的书桌上堆陈着一堆新书,其中包括一本英文版的《互联网常用俚语》。在其办公室的液晶电视上,播放的是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他的秘书还拿着遥控器,向我们展示各国英文频道—CNN、BBC、NHK,以及中国的CCTV News。
不过,我们对丁瑞的采访,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磕绊。由于开会,他比约定时间晚到一小时。下午5点坐定后,他拿着记者的名片,就媒体背景警惕地问了半天,“你们是采访昂登林的那个中国媒体?”
笔者只能解释,那家媒体叫《南方周末》。昂登林为前仰光市市长、缅甸执政党“巩发党”中央执委,也是有名的强硬派。2012年年中,昂登林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攻击欧美诸国和昂山素季,并称有必要重启有中资背景的密松水电站,该项目正是迫于缅甸国内的舆论压力,才被吴登盛政府叫停。缅甸媒体转载了《南方周末》的采访译稿,一时缅甸人纷纷请愿抗议,要求撤换昂登林。
我们的解释并不能让丁瑞放松。面对随时“啪啪啪”的镜头,他指着《南都周刊》摄影记者问—“他在干吗?”我们说明,这只是为了挑到一张完美的照片。采访还不到15分钟,他又指着一直拍照的摄影记者问,“他是不是觉得无聊”,然后兀自从办公桌后站起来,拿了一罐缅甸啤酒,非要把摄影记者从谈话席上请到一旁的沙发里。
镜头让他感到紧张。每当摄影记者的相机举起时,他都会把戴着金色手表的手腕拘谨地藏到桌下。采访到中途,为了打消他的疑虑,我们甚至打开了《南都周刊》的网站,让他相信我们是一个中文媒体,传播力肯定不如英文。他稍微放松,伸起大拇指,称“Good!”
对宾主双方来说,这都是场精疲力竭的采访。尽管他一开始拿出豪迈的姿态,表示“你可以问任何你想问的问题”,但却逐渐表现出消极避答的姿态。这跟我们的问题设置有关。我们在开头向其请教了缅甸新闻改革的现状和进展,但最后的问题却事关“袈裟革命”、纳吉斯风暴,这些仍是缅甸政府不愿面对的历史。
他也试图插科打诨,途中还一度抛下我们,问我们从仰光带到内比都的翻译诸如“你家住哪个区”之类的问题,并时刻提醒我们,“有人来催我吃饭了”,“你们饿不饿,应该去吃饭了”。
我们却不得不坐在那儿,继续冒犯他。他的办公室里供奉着佛像,上面装饰着彩灯。佛教主宰缅甸人的生活,让他们寄托涅槃的希望。他怎么看待2007年的“袈裟革命”?2008年,纳吉斯风暴肆虐伊洛瓦底平原,这里曾稻田无数,点缀着小村落和蜿蜒的小河,是缅甸的稻米出产地,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面对伊洛瓦底的繁盛和没落,他怎么想?
双重生活
今年48 岁的丁瑞1986年毕业于缅甸国防大学 Defence Services Academy (DSA)。丁瑞对这所学校也甚為自得。这是缅甸高级军官的摇篮,被视为缅甸的西点军校。在军政府里,DSA派系根基深厚,被称为“光荣精英”。
这位缅甸末代审查总长乐于对人透露自己是个业余作家和文人,在2005年入职PSRD之前,他是军方出版物 《Sit Pyinnyar Journal》 (军事关系期刊)的主编,平常也以其幼子的名字“Ye Yint Tint Swe”为笔名,为一些报刊撰写文章,其中还包括缅甸颇为畅销的Eleven News、Yangon Times等私营媒体。
在官方媒体《缅甸新光报》上,我们搜到了丁瑞2010年以前的三篇评论,这些文章并不高明,充满了军方的官样话语,主要是批评美国政府干涉他国内政,告诫异议分子不得破坏内政,以及号召人民参加2010年的全国大选。
缅甸的媒体人对丁瑞评价不一,但大家都同意:他是一个官僚。在Voice某位负责人看来,丁瑞人看上去不错,口才也好,但并非君子。2012年7月,因为Voice个别文章未经送审,被PSRD宣布无限期停刊。事后,丁瑞致电了解文章出版过程,对其通话进行了录音,并将录音上交宣传部。说起这段交恶的历史,这位负责人将此归咎于丁瑞的军校背景,“学习的就是窃听、审查等技术”。
办过报、坐过牢的Thet Zin曾是个政治犯,他说丁瑞见人总是笑咪咪,但当初审查起来一点也不手软。年轻记者Mratt(化名)今年23岁, 迫切盼望这个国家的新闻管理体制步子再迈大点,缅甸的新闻改革充满了反复,因此在他看来,像丁瑞这样的官僚是个“骗子”。“他们说得冠冕堂皇,但始终改变不了控制媒体的本性”。Mratt称。
但在不少稳健的缅甸媒体人看来,丁瑞仍值得新闻界的尊敬。丁迪苏认为,在担任审查总长的五年半时间里,曾经做过军官的丁瑞由粗鲁、严厉逐渐变得友善。即便是流亡媒体如《伊洛瓦底》,提到丁瑞也并非都是苛责。据流亡媒体报道,2008年纳吉斯风暴后,丁瑞颇为同情当地媒体,他似乎赞同在灾害报道上,应该予以媒体更大的空间。
作为政府强大宣传机器背后的智囊,丁瑞也是最懂得绕过审查的人。自2008年、2009年起,他经常把自己的作品贴上facebook。在军政府当局日趋衰落的那几年,他的双重生活恰能说明那个政权的渐趋崩溃。
在采访丁瑞时,我们也努力分清他的话哪些是真,哪些是为了应付舆论。他笑得最真诚的时候,是我们跟他抱怨内比都的大而无当。这里人烟稀少,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建得像碉堡,各占一个山头,交通极为不便。尽管政府为公务员提供了住宅,但他们远离家人。丁瑞告诉我们,他想念仰光的一对儿女。
采访尴尬地持续了3个小时,我们仍向丁瑞致意。倘若在两年前,接近这样位高权重的高官足以让记者被遣返,逞论冒犯,但现在他只能不耐烦地坐在那儿,等着我们问完后自动离开。晚上8点多,我们离开宣传部的时候,他又主动抛出橄榄枝:“你们要不要搭我的车”?
他甚至拿出一个撒娇卖萌的姿态,跟我们讨价还价:“为了你们,我错过了晚饭时间,你们要把我写得好一点。”
“不可能再掩耳盗铃”
南都周刊:2012年8月起,你宣告“要把新闻审查扔进垃圾箱”,这也意味着你要离开PSRD要害职位,你心情如何?
丁瑞:除了缅甸外,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也采用新闻审查制度,但我们的政府决定倾听人们的声音,还人民自由。我说这话时,心上很欣慰,我是审查官,也是一个作家,当我在审查其他人的稿子时,别人也在审我的稿。因此,能在我的任上废除新闻审查,我很开心。
南都周刊:从2011年6月起,缅甸逐渐放松媒体管制,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
丁瑞:我们用新闻审查制度控制媒体,但我们不能决定老百姓的所看所听所想,我们也控制不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我们不可能再掩耳盗铃,假装人民看不到。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是发布者。所以我们决定逐渐打开缺口。
2011年3月,吴登盛总统上台后,我们就打算要实现新闻改革,但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来,所以就到了(2011年)6月份。
南都周刊:之前有过调研和计划么?
丁瑞:其实就是在新政府的一个会议上做的决定。我们的新闻管制渐进改革起源于这个会议。
南都周刊:可否透露是什么会议?
丁瑞:(尴尬地笑,半晌后回答)就是吴登盛总统和部长级官员的会议。(回答到此,丁瑞突然反问:你们何时离开内比都?我奉劝你们早点买票。)
南都周刊:自2011年缅甸开始改革起,每个政治节点后,媒体环境都更为宽松,这是政府的设计么?
丁瑞:缅甸目前正进行民主实践,我们希望每个有志于民主事业的人民,都参与我们的互动。吴登盛总统也提出,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大家要求同存异,抛弃成见,一起携手往前走。
南都周刊:2011年8月,缅甸对外国记者开放,为何改变对外国媒体的态度?
丁瑞:当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时,我们的各项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我刚刚提到的那场部长级会议上,当时就制定了对外媒开放的时间表。
南都周刊:接下来,从2011年9月开始,缅甸放开了网络管制,你们现在应对互联网更有信心了吗?
丁瑞:每个国家国情不同,有的国家目前还有互联网管制,但我们已经答应要给人民自由,我国2008年的宪法也承诺了人民的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人民对此也很支持。所以,我们的做法既是为了落实宪法,也是顺乎民意。
南都周刊:此前都是什么网站遭到屏蔽?
丁瑞:你们问题真多。主要是跟我们国家和当时政府过不去的网站,它们老是报道负面,攻击我们的国家。这些网站是看不了的。
南都周刊:哪个部门负责网络屏蔽?
丁瑞:2004年以前是军情局,2004年,军情局长钦纽下台,网络管制此后就由通信部负责。具体我也不清楚。
南都周刊:2011年10月,你在接受RFA采访时提出,审查制度和民主制度不相容,引起外界的关注,外界猜测你是得了上级的授意。你能说说这次采访过程么?
丁瑞:并无任何授意。审查制度可能控制平面媒体,但不能阻止信息流动。很多国家早就废除了审查制度,这是世界大势,审查制度跟民主化的趋势格格不入。这些都是我的真实想法。
南都周刊:为什么是RFA?这家媒体以前经常批评缅甸的。
丁瑞:当时正好是 RFA找到了我,谁来我都会这么说。
“我们的媒体已经完全自由了”
南都周刊:不少缅甸媒体人抱怨改革中的反复。2012年1月,你对外声称正在起草媒体法,但记者们抗议这个过程不透明,你怎么看?
丁瑞:当时我们正面临换届,草案也须经议会许可后才可以向外公布,这是我国《保密法》的要求。媒体抗议后,我们要好好地检查了草案,并决定邀请国际、国内记者参与撰写草案,大家一起来组织,争取废除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
南都周刊:2012年7月, Voice 和 Envoy 被PSRD宣布停刊,在媒体人抗议后改为停刊2期,Voice的主编告诉我,这是总统办公室的干预,是这样么?
丁瑞:细节我已经忘记了。(沉默许久)因为他们打乱了出版流程,其实我们本来就打算让他们停刊2期,稍稍惩罚一下,只是为了杀鸡儆猴,所以没公开宣布。
南都周刊:在PSRD废除后,在目前的宪法框架下,缅甸通过什么机构来管理媒体?
丁瑞:都没了,我们的媒体目前已经完全自由了。
南都周刊:2012年8月,PSRD废除后,宣传部一度组建了媒体核心委员会。媒体人抱怨,委员会只是取代了PSRD的审查功能?
丁瑞:那种情况只是短暂出现过。现在的委员会全由媒体界自己组成。他们目前负责起草Media Law(新闻法)和Press Law(出版法),当然,在制定这两套法律时,政府也有责任参与协调。
南都周刊:但是委员会的成员还在抱怨,宣传部经常要求他们下文件处理媒体?
丁瑞:在新闻自由的环境中,媒介也要具备职业道德和新闻伦理。现在我们媒体上,女性的裙子穿着超短裙之类 。以前,我做审查官的时候,这些超短裙上都要打个“x”,(用手比画)裙子的长度不得高于膝盖。
南都周刊:你个人能接受超短裙么?消费者爱看怎么办?
丁瑞:(笑)不得不接受呀。从我的性格来看,这么做还是太夸张了。缅甸是个宗教国家,要照顾人民的情绪。
南都周刊:在你看来,目前缅甸国内最重要的和最危险的媒体是哪些?
丁瑞:在我们缅甸只有两家电视台比较重要,SKYNET和MRTV,这两家媒体目前都是政府和私人的合营企业,发布的消息比较可靠。外面的媒体都在写他们想写的内容。
南都周刊:你的意思是,像DVB和《伊洛瓦底》这样的流亡媒体,目前仍是最危险的媒体?
丁瑞:一个好的政府,当然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表达自由。但媒体也应具备社会责任,这些外面的媒体总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政府也鼓励全民参与,一起促进透明、公平的执政环境。在涉及政府和官员,媒体还是需要谨慎,因为这些被报道的官员通常需做出回应,向老百姓做出交代,报道不实的话,涉嫌侵犯他们的名誉权。
南都周刊:2012年11月,奥巴马访问缅甸,缅甸的表达自由还会进一步开放吗?
丁瑞:我们的媒体已经完全自由了。
南都周刊:缅甸的新闻管制体制改革似乎是政府不断后退的过程?你怎么看待媒体的顶撞?
丁瑞:我并不觉得他们在顶撞我。他们是媒体,有权评判是非,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南都周刊:2006年,你写文章批判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现在你对美国的看法改观了没有?
丁瑞:在国家利益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我写这篇文章时,缅甸正与美国交恶。我的那篇文章,只是表达了自己当时的看法。但现在缅甸正处在开放期,我们不只是要和一个国家来往,还和很多个国家来往。
南都周刊:中国曾是缅甸最大的盟国,你关注中国的十八大么?如何看待中缅关系?
丁瑞:缅甸最大的邻国就是中国,我在军队的时候曾经翻译过一本书《中国人民解放军》(PLA,Peoples Liberation Army),我对鄧小平和江泽民都很熟悉,也很敬佩他们的改革。中缅只要时间存在一天,都会是很好地相处。我们两国之间相互信任,信仰一致。过去中国给了缅甸很大的帮助,我们两国相信会变得更好。
南都周刊:最近缅甸发生了针对中缅合资瓦莱比塘铜矿的抗议事件,媒体报道也比较充分,你怎么看?
丁瑞:我知道你可能会问这个。这边的人民,应该得到该得的赔偿金,他们不是针对任何国家,而是针对这件事情。现在政府也在努力解决。
不可能走回头路
南都周刊:你平时的写作题材是什么?
丁瑞:我并非专职于此,只是个业余作家。在军政府时,我在军队报纸担任主编,平常也写些军事题材的作品,目前大多是写五六百字的短评,打算把这些短评集结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