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学生智力
2013-04-29杨起军
杨起军
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要体现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数学阶段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要求,如果不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呆板的,过程与方法就是陈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静止的。而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那么一切将是十分鲜活的、灵活运用的。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有效的开拓和发展,就需要教、学双方乃至各种条件的配合。
一、改革教法,讲究教法,通过能力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足于“讲细讲透”,学生致力于“听懂听会”。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这样批评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没有高级的心理活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他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课程标准也科学地提出通过“探索→自主建构”、“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时间不宜过多过紧,要把较多的精力用来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思想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鲜知识的能力。这是能否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现在的使命不是向学生教数学,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造成的教学情境中独立地或者大家齐心协力(万不得已,和教师在一起)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将教学的深度、进度、梯度在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按应试教育那一套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必将导致学生“望而生畏”的不良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要成木乃伊。”这是由于教学的一切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衡量教学活动有无效果的唯一标准,是看学生有无掌握知识和规律,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有无得到发展。
三、抓好知识技能的学习,使掌握知识技能和拓展智力相统一
知识和能力,孪生一对,相依为命,互相促进。从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形成过程看,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从知识和智力的运行过程看,知识靠智力来驾驭,能力靠知识来运用。越是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就越应扎实学生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要强调培养能力,正如沙滩上盖高楼,风吹便倒,更谈不上抗震了。但是只片面强调“知识技能”,而不注重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及智力的培养,它就会制约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数学的“知识技能”训练上,教师要采取基础知识经常练,重点知识着重练,关键知识突出练,易错知识有意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在能力培养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对象,有层次、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观察综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使知识、智力、能力相互促进,这才有望进入一个新的智力飞跃阶段。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智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大量的“智力劳动”的机会,使学生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积极创设探讨问题的情境。要抓住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展开逻辑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思维方法,进行合情推理,在此基础上得出各种结果或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数学过程一直处于“问题情境”之中。因为产生的问题越多,学生学习过程就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变为积极的智力活动,对知识的需要也就会更加迫切。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智力
课外活动的形成和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数学科普类的图书刊物,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村、科技展等;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趣味实验、社会调查、专题讲座、创造发明等系列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中数学的奥妙;听听数学家的故事;了解人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许多科学难题为人类造福的事例。这样许多问题也都通过了学生的思考,他们的智力自然得到了激发。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学生智力,必须考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条件去做,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学法和学习环境。只要是对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有益的,教师都应该大胆地探索和尝试,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