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家族:薪火燎原
2013-04-29王翔杨颿
王翔 杨颿
杜邦家族在世界巨变的200年中,代代薪火相传,
将家族事业从火药厂发展为拥有500亿美元资产的巨型化学公司。
其还于1914年大举入股通用汽车,最多时持有通用43%的股份,
并从中获得了巨额回报。根植于每个家族成员脑中的团结意识、
危机意识和亲临一线的实践精神,是杜邦家族的重要品质。
杜邦家族,这个历史最悠久的美国大家族之一,据《福布斯》杂志在20世纪90年代估计,其当时至少拥有150亿美元的财富。而更为惊人的是,1982年《福布斯》第一次发布400富人榜时,该家族成员以燎原之势占有28席,占总人数的7%,这一年距杜邦公司的成立已整整过去180年。
要知道杜邦公司创立时,中国还是嘉庆七年。在世界经历动荡和巨变的200年中,杜邦家族代代薪火相传,一直持续稳定地壮大着自己的事业。他们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涌现出各种各样不同行业的领袖,更难能可贵的是家族一直保持着团结稳定。
火药掘金路
伊雷内·杜邦(Eleuthere Irenee du Pont)1800年和家人一起从法国移民到美国,他从小受到化学家、路易王朝的财政大臣拉瓦锡的熏陶,对火药的生产颇有研究。来到美国的他发现当地的火药质量低劣,美国很多的政府高层包括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都建议他用从法国带来的技术为军方生产火药,杜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迅速解决了美国火药的质量问题,提升了射程,深得军方喜爱。因为特拉华州良好的投资建厂环境以及廉价劳动力,伊雷内将火药厂建在了特拉华州的威明顿。1803年,其工厂开始投产,当第一批火药出厂后,订货单就源源不断。到了1809 年,数据显示杜邦公司前6年的销售总额为24.3554万美元,并获得利润4.3613万美元。
伊雷内善于抓住机会,迅速行动。他十分注意搜集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情报,深入研究分析,做出准确预测。当他发现美国和英国由于经济利益的矛盾,关系日趋恶化的时候,预料两国必将进行第二次战争,于是加大火药的产能。果然,第二次美英战争于1812年爆发。这给伊雷内的工厂提供了极有利的机会。在战争期间,美国陆军和海军总共向杜邦公司订购了100多万磅火药。仅仅1812和1813年,杜邦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5.5万美元,1820年,杜邦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最大火药供货商。伊雷内用他亲临一线的实践精神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不断提高着杜邦产品的质量,这也成为了日后杜邦公司以及杜邦家族的重要品质。
上阵父子兵
伊雷内1834年去世后,他的女婿安东尼·彼得曼(Antoine Bidermann)在过渡期继承了公司,他在1837年将权力移交给了伊雷内的三个儿子阿尔弗雷德、阿莱西斯和亨利,他们三人随即开始了数十年的合伙关系。当时,整个公司没有一个专职的管理人员,只有一个出纳,三个合伙人都不支取薪水,全部家族财产都属于公司,日常所需皆由公司供给,如结婚时由公司为他们建造住所并不收取任何租金,这种合伙关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第四代家族成员接班为止。
家族的第二代在接手公司后并没有发生争权夺利、分崩离析的情况,他们一边持续稳固地扩展着公司的业务,一边着力培养着人数日益增加的后代。第二代三个兄弟的团结来自于他们父亲的教育。伊雷内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他的父亲一次将他和几个兄弟叫到一起,让他们在母亲的遗像前互相承诺,“我们保证,一直牢牢地团结在一起,在悲痛时安慰对方,尽一切的努力帮助对方,在任何困难和危险中都互相支持”。伊雷内将这个伴随他一生的保证传承给了后代,他的后代没有让他失望,杜邦家族历来都以团结一致而著称。
第二代中的长子阿尔弗雷德从小就在厂里工作,跑来跑去做小差事,比如将实弹射出的炮弹壳捡回来测试火药的射程。他是伊雷内最喜欢的儿子,也是伊雷内后家族企业的第一继承人,不过他真正的兴趣却在创新和技术上,1850年,他因在一场爆炸中受伤而退休。
阿尔弗雷德的儿子维克特·杜邦是美国著名大学组织“Phi Kappa Sigma”的创立人之一。该组织成立于1850年,是类似于骷髅会的大学兄弟会,其目的是增进会员之间的友情和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阿尔费雷德的另一个儿子拉莫特·杜邦则继承了父亲对技术的狂热,拉莫特18岁时就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随后在家族企业中的一个精炼厂开始工作,并在8年后成为了企业合伙人。他是家族第三代几十个孩子中被公认最有能力也是该代中家族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美国火药贸易协会的第一任主席,他的多个发明帮助公司降低了火药的成本,他还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借此帮助杜邦公司进入了高爆炸药市场。不幸的是,他在53岁时因为一次爆炸而丧生。现在大家很难想象53岁的大型公司领导人会在研发生产环节失去自己的生命,但拉莫特就是有这种亲临一线的精神,他的创新和发明无疑是家族重要的物质财富,但更重要的是他留给后代的勇于献身的精神财富。
阿尔弗雷德退休后,他的兄弟“将军”亨利,一名退役将军,接替他成为了家族的领袖。在随后的40年中,他带领众多家族成员一起扩张着家族的事业。亨利的儿子亨利·阿尔杰农·杜邦也是家族第三代的领导者之一,阿尔杰农同时还是美国的参议员,担任北方威尔明顿铁路公司董事长20年,并同时负责家族企业的运输事业。“将军”去世后,由于他的两个儿子之间的斗争,家族决定采取一个折衷的方案,由他们的堂兄弟尤金·杜邦担任家族的新领导者。
尤金是“将军”的兄弟阿莱西斯的儿子,阿莱西斯这一支和家族企业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也出了很多重要的家族成员,他的重孙一辈中,两个兄弟合伙出资创立了全美航空公司(US Airway Group,美国五大航空公司之一),一个重孙女嫁给了贝亚德(Bayard)家族的一员,该家族5代都有美国参议员,贝亚德家族的一个成员同时也是“Phi Kappa Sigma”的创立人之一。
打虎亲兄弟
1902年,杜邦公司的领导者尤金·杜邦突然去世了,这个已经走过百年的家族突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家族里没有人能接尤金的班,他的两个兄弟身体越来越差,亨利·阿尔杰农专注于政治生涯而不愿重回家族企业(亨利当时在竞选参议员)。对于家族企业的高标准让杜邦家族宁愿出售企业也不愿意让不胜任的成员来领导,于是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出售家族企业。当时有能力也有足够资金(约1200万美元)接手杜邦公司的只有一个企业—拉夫林·兰德公司。当双方开始谈论收购事宜时,目睹这一切的小阿尔弗雷德却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个企业创始人的长曾孙决心重新扛起家族的大旗。
当时陷入苦恼的家族里谁也没有注意到年轻的小阿尔弗雷德失踪了几天,而他回来时正式向家族提出了一个提议:既然想出售家族企业,为什么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家族里的人都很惊讶,没有人想到会收到来自拉夫林·兰德公司以外的报价,不过小阿尔弗雷德说他希望能买下公司。他已经征求了家族同辈中十几个人的意见并选了两个堂兄弟做他的助手,他们相信自己可以买下家族企业并继续经营下去。家族的长老们被他们的勇气和努力所打动,并给了他们这个机会。他们也不负众望,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杜邦三兄弟”。
三兄弟中,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科尔曼成为了董事长,小心谨慎的皮埃尔掌管财务,激情四溢而又头脑敏锐的阿尔弗雷德主管生产,他们富有远见的管理和经营能力为公司在20世纪的残酷竞争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正是从他们开始,杜邦公司开始逐步成为一个现代化管理的公司,这个已经成立一百年的家族企业迎来第二个更辉煌的百年。
三兄弟买下杜邦公司的第一年就顺势合并了拉夫林·兰德公司,该公司一直和杜邦公司保持一种友好的竞争关系,但实质上更像是合作关系。双方在1872年共同主导成立了美国火药贸易协会,由杜邦家族的第三代领袖拉莫特·杜邦担任首任主席,该协会的主要作用是在火药市场控制价格、划分领地和分配销售定额。两家公司还在1880-1895年间合资成立了一系列专注于细分产品的公司,杜邦和拉夫林之间的合作非常成功,到1900年,这两家公司已经占有了美国火药市场份额的2/3,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三兄弟买下拉夫林·兰德公司也意味着杜邦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火药市场。
这一垄断持续了10年,美国政府在1912年起诉杜邦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强制要求其剥离包括拉夫林在内的一大部分资产。不过,反垄断没有影响杜邦公司的发展,其早已开始布局火药以外更广阔的化学品市场。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三兄弟迅速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当时他们每个人的资产都已达到数千万美元,例如科尔曼1914年所持的杜邦公司股票就价值6000万美元(相当于2013年时的14亿美元)。
除了杜邦公司,三兄弟还在家族企业以外广泛投资,得益于杜邦的成功管理经验,家族在杜邦公司以外的投资成功率很高。其中的一笔投资让他们再一次遇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反垄断诉讼。
三兄弟中的皮埃尔·杜邦1914年开始大举入股通用汽车公司,他的前秘书(也是家族一生的伙伴)拉斯科布(Raskob)当时是通用汽车的高级经理,同时还掌管着杜邦公司的财务。通过他的大力推荐和帮助,皮埃尔和家族成员前后一共投资了4900万美元,最多时持有通用汽车43%的股份。1920年,皮埃尔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开始了密切合作。拉斯科布早在杜邦投资前就预见了双方巨大的合作空间,通用汽车将大量使用杜邦公司生产的人造革、塑料和涂料,而杜邦公司可以用自己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帮助通用汽车迅速完成现代化的重组,比如杜邦的工程部就帮助通用汽车建设了生产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通用汽车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
这笔投资给杜邦家族带来了巨额回报,1935年的数据显示,这笔投资产生的股息就高达2.5亿美元,更不用提股票的升值和通用汽车的采购为杜邦公司带来的利润。这样的关系在1949年被美国政府认定违反了反垄断法并遭到起诉,8年后,美国最高法院判决杜邦公司必须剥离通用汽车的资产,杜邦公司因此不得已将所有的通用汽车股份卖出。拉斯科布离开通用时卖掉股票,通过运作该笔资金建造了帝国大厦,并作出了帝国大厦必须比克莱斯勒大厦高的决定。
同心家业盛
虽然三兄弟之间也有斗争,但对于杜邦家族而言,控制杜邦公司一直都是首要任务,所以长期以来,杜邦公司的管理权从未旁落他人。原因可能是家族的族规以及从小被灌输的危机意识。在杜邦家族发展早期,由于火药行业的高危性,危机意识一直根植于每个家族成员的脑中,并据此形成了一条具体的族规:家族成员中必须有一个人有能力随时接管公司。家族早期的历史中也确实发生了一些直接或间接夺去公司领导人生命的爆炸,除了之前提到的阿尔弗雷德父子,伊雷内的另一个儿子阿莱西斯也因在工作时遇到爆炸而受伤,也就是说伊雷内的3个儿子中有2个因为爆炸而受伤,今天很难想象,有哪个望族还会让自己的孩子继续从事这个事业?
虽然危险,但杜邦家族却从来没有想过退出火药行业,他们不断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家族企业领导人,还通过婚姻吸纳外部人才成为家族成员,1940-1948年领导公司的小沃尔特·卡朋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卡朋特的哥哥罗伯特娶了皮埃尔·杜邦的妹妹玛格丽特·杜邦并开始为杜邦公司工作,1911年罗伯特成为杜邦公司的部门经理以后,卡朋特进入杜邦公司并在罗伯特的手下工作,不过年轻的卡朋特能力更强,不久他便成为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会成员,并在1940年成为董事长。
家族对于杜邦公司的控制直到1973年才发生改变,在杜邦家族的第11任领导者卸任之后,杜邦公司迎来了史上第一位非家族成员的领导者。当时的杜邦公司早已不再是家单纯生产火药的公司,转型为化学公司的杜邦需要大量的专业以及管理人才,固执于家族控制不利于其转变为一家现代化管理的跨国企业。2012年的杜邦已经是一家拥有500亿美元资产的巨型化学公司,杜邦家族虽然已经不再领导杜邦公司,但仍然在公司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家族主要基金会—长木基金会(Longwood Foundation)的主席埃雷瑟尔·杜邦(Eleuthere I. du Pont)现在是公司负责审计和技术的董事。
一个历经200多年沉浮,涌现出各行各业领袖的家族,如今仍然在其创立的企业中拥有影响力,这个家族的传承有什么独特之处?家族的传承历史中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又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且待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