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相约去“打鸟”
2013-04-29
拍摄鸟类也并不是非得把鸟拍得多么大。只要画面能传递出好的境界和氛围,短镜头未尝不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冬去春来,扛着“长枪短炮”的人眼见是越来越多。不为别的,就为的是林子里去“打鸟”。“打鸟”是个好事情,山野之外空气好,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但是,“打鸟”需要一些必备的装备和摄影技巧。
“打鸟”需要有长枪
首先,“打鸟”必须有一套好器材。与其他拍摄题材不同,鸟类摄影对器材的要求较高。没有合适的器材,只靠自己的技巧和技术虽然也能拍到好照片,但效率很低。
一般情况下,野生鸟类的警觉性都很高,人类很难接近,这时就需要较远的距离拍摄,因此长焦镜头几乎是必不可免的。200mm的镜头只能勉强够用,300mm到500mm的镜头则比较理想了。
当然,现在几个主要的相机厂家都生产增距镜。有1.4倍的,也有2倍的,这些镜头加装在镜头后,可以使原来的镜头的焦距迅速变得更长。但增距镜也有一些缺点:一是增距镜会损失原本能够得到的影像质量。也就是说,影像不如相同焦距同等质量远摄镜头所能得到的影像那么清晰。其次,增距镜会牺牲光圈。比如原来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安上2倍增距镜后,最大光圈就变成f5.6。
除了镜头之外,鸟类摄影对相机的对焦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入门单反相机虽然画质不错,但其对焦性能的缺陷是很难弥补的。在评估对焦性能时,一看焦点的数量,对焦点越多,成功合焦的机会就越大;二要看对焦功能,一些专为体育和野生动物而生的专业相机(比如佳能的1D系列)拥有多种针对不同运动物体的对焦设置,可以令你的拍摄如虎添翼;三还要考虑连拍功能,一般单反的连拍每秒只能达到3-4张,而为体育和野生动物而生的专业相机每秒可达到10张。这样的连拍能力足可抓住每个细节。
如何尽可能接近鸟
野生鸟类都非常敏感,那么,怎么接近它们呢?有些鸟很勇敢,像白天鹅,你可以靠近它们。但大多数时候,只要确保鸟儿没有看到你,你只能悄悄地靠近,然后小心地拍摄。
如果你想拍摄一些很谨慎的鸟类,或者需要很靠近地拍一些较小的鸟,那你就得学学电视上的那些摄影师,把自己伪装起来。这个技巧确实非常有用。你可以使用迷彩带、伪装网、或用周围环境中的东西(比如树枝)来做伪装。一般都在希望鸟类出现的地方放一些食物。比如瓜子、玉米。如果你希望鸟儿在吃食前停在树枝上,就把食物放在树枝下面。
利用掩护来接近鸟类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你的汽车也是最佳的掩护之一。当你开车走上一条小路或进入景区时,一旦看到有拍摄机会,只需摇下窗户就能拍摄。一般鸟类都不害怕在汽车周围飞,除非你攻击过它们。在汽车里拍摄,三脚架、单脚架都不管用,你可以自己做一个豆袋。可以直接把旧牛仔裤裁一节,装上玉米放在车窗上就可以拍摄了。
拍摄方法不可拘泥
人们喜欢用3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拍摄鸟类,是因为长焦镜头f5.6的光圈值,基本就能满足既突出主体又虚化背景的要求。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大多数摄影师会以提高感光度ISO来弥补快门速度的不足。但在感光度过高时,画面质量会下降。许多相机的高感光度远远没有制造商宣传的那么好。
高的快门虽然可以使画面清晰,但慢的快门却可以传递出动感。在拍摄鸟类时,许多摄影师会采用摇拍技法。可以利用相机的快门先决模式,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通常情况下为1/30秒或1/60秒。锁定目标后,相机紧跟被摄体,然后以和被摄体同步的速度进行摇拍。当然,使用连拍模式会捕捉到更锐利的照片。
如果没有长焦镜头,没有高速相机,是否就不能拍鸟类?其实也未必。许多摄影师利用普通的变焦镜头在池塘或者河湖边也能拍摄出来漂亮的照片。拍摄鸟类也并不是非得把鸟拍得多么大。只要画面能传递出好的境界和氛围,短镜头未尝不可,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