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别样的体验
2013-04-29王晏如
王晏如
这篇文章酝酿许久,却迟迟无从下笔。仔细回味,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让人难以取舍。重温那一年精彩生活的回忆,温馨感动,同时又很伤感,毕竟已经过去了……每个去国外交流的同学都会有一年绚丽多姿的时光,但每个人的生活又会有不一样的味道,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细细品味我的交流生活。
家 庭 篇
其实,我很幸运,初二的时候家里接待过一个日本交流生,她在我家住了8个月。只是当时我还小,不知道如何去营造交流的氛围,所以至今我仍觉得那是我人生中的遗憾,也对她深感抱歉。但毕竟有过这种接待别人的经历,现在再去体会被接待,真是感触颇深啊!
我的美国父母是一对60岁的老夫妻,但是一下飞机,他们的打扮就把我惊到了——完全没有老年人的古板,看上去年轻而又充满活力。他们家只有一个在读大学的女儿,于是我又一次幸运地成为了only child,像在中国的家里一样,享受着小公主的待遇。美国爸爸是个美食家,经常琢磨着做各种符合我口味的菜肴;房间的卫生由美国妈妈代劳打扫,我唯一的家务就是每天放学后带狗出去散步。特别开心的是,美国爸爸每次购物都会捎点我喜爱的小零食回来。
然而,在这里我要强调的倒不是吃得多好,住得多好,而是相互沟通得有多么好。美国人的家庭感之强出乎我的意料,每天一定要一起吃晚餐,而且边吃边聊,相互间也没有大人、孩子之分,沟通时平等而又和谐。就这样,每天近40分钟的晚餐时间也成了我提高口语、了解美国文化的黄金时间。我的美国父母还是美国经济大萧条后复苏的见证人。美国妈妈的父亲参加过二战时的诺曼底登陆,母亲曾在大萧条中挨过饿。美国爸爸则亲历过越战。当他们讲述往事时,我感觉整部美国近代史都浓缩在这个小家庭里了。
在我做交流生的这一年,中国不断地遭遇天灾人祸。我依稀记得,中国的南方遭遇雪灾后,美国爸爸帮我在教堂提出募捐的主意;汶川大地震后,当美国爸爸告知我们详细情况时,家里的气氛显得非常沉重;藏独暴乱后,我们一起讨论中国问题,直至深夜12点(我佩服自己用英语聊政治居然能聊3个小时)。虽然我哭过,觉得自己对某些敏感问题很迷茫,但是我仍然很乐意去倾诉,因为他们在认真听,在发表他们的观点,在引导我。一方面我就像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一样,没有任何顾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方面又可以听到在自己父母那里听不到的观点。这种自由的感觉,同时又被理解的感动,是多么难得和令人难忘啊!
学 校 篇
我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我发现美国人,特别是中西部的美国人特别热情,他们对外来人都很欢迎。想重点说的是我加入游泳队的经历,毕竟这在国内是很难体验到的。
我的学校在当地算是大学校了,设施齐全,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体育项目,学校都有这一项目的校队。在美国加入学校校队、去参加比赛是很简单的事,一句话,只要你想做,就有机会。早在去美国之前,我就琢磨着要参加个什么体育队,倒不是因为体育很好,相反,每次体育测试我能混个良好就不错了,只是想在那样一片土地上,把以前没有充分开发的运动细胞给激活。考虑再三,权衡利弊,我决定参加游泳队。
原以为游泳主要靠技术,对体能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赛季前校队的家长会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会上要求队员们调整饮食,对很多美食忌口,例如奶酪、薯片等;每天去训练的来回路程就要花费1小时,每位队员至少训练两小时。听到这些,我原本幻想的在水里自由自在玩耍的美梦一下破灭了,美国爸爸也第一次没有赞同我的想法,建议我对参加游泳队的决定再考虑考虑:毕竟参加校队很辛苦,校队的大部分队员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竞争很激烈。他还担心我不能处理好学习、交流、训练三者的关系。可最后我还是决定参加,原因很简单,怕自己以后后悔,大不了实在撑不下去了我再放弃。不过我发现,当你真正去做一件事时,是根本不会放弃的。于是,我以游泳技术仅限于不会淹死的水平加入了高手如林的游泳队,并坚持练完了4个月的全部赛季。
第一次训练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教练的要求听上去很简单,游N个100m自由泳来回。我当时就傻了:100m有多远?自由泳怎么游?用蛙泳成不?于是只好装傻:嘿,我英语不好,教练你说啥,我听不懂。我企图在游泳池里玩玩水,蒙混过关。结果只有我一个人站在泳道里,其他泳道哗哗地十分忙碌,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像鱼一样地从我身边游过。我只能硬着头皮入水,心里琢磨着电视里自由泳的动作瞎划,泳池里的水我一口接一口地拼命喝,身体却原地不动。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当时我真是好丢脸,恨不得钻到水里游回国。但又一想,这是在美国呀,我就是来学习的,有什么关系?于是我厚着脸皮熬了下来。当晚,甚至那一个星期的晚上,我天天在中文网上看游泳秘籍,研究如何迅速提高速度,并看着视频、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琢磨自己的泳姿。好在队员们都很友好,不管我游得多么差,大家都会来教我。但每次看着别人在泳道里一次一次地越过自己,那种感觉实在是不好受。
然而真正痛苦的是中期训练,不仅训练强度大,每天至少要游五六千米,而且游50米一次都不能换气,30分钟不停无限游。2米深的池子,50m、100m,10个来回计时,现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下来的,当时心里就一个信念:参加游泳队的选择是自己做的,要坚持到底,只要这一次比赛比上一次比赛的成绩有提高就好。虽然整个赛季我的成绩基本上都是垫底,但50m自由泳,我从不会游到40秒完成,是一个多大的自我跨越呀。现在想想,觉得这些经历无比珍贵。不是不苦,不是不累,我也想哭,但在游泳池里是哭不出来的,所以咬咬牙,挑战自己。当然我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努力得来的结果,美国的爸爸妈妈、同学、教练都不厌其烦地教我、鼓励我,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nice job(做得好)”。
当你在做一件想做但觉得很难完成的事时,不一定非要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这种经历值得珍藏一生。
当然,我在这一年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与同学、与家长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16岁,独自在他乡生活也绝对不可能不孤单。但始终有一个信念支持我走下去: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所有觉得可做可不做的事、可参加也可不参加的活动,都去做、都去参加。因为时间会证明,人从来不会为做了什么而后悔,只会为没做什么而遗憾。还有就是相信自己,多爱自己一点,当一个人站在硕大的机场,面对的全是陌生人的时候,要的就是这份自信:I am so proud of my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