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真情
2013-04-29何雪盟
这是一个真实的画面:在一片居民小区附近,有几排参差错落、外观破旧的平房,那里租住的大部分是外来打工者和他们的家人。这天傍晚,一对父母带着一个小女孩在小区外散步,忽然,小女孩蹲下身去,用小手使劲儿在摸马路。女儿的举动让妈妈顿时有点儿冒火:“地上这么脏,你这是干吗呢?”小女孩依旧没有站起来。爸爸走过去,轻声问道:“孩子,怎么不起来啊?”小女孩望着对面的平房,认真地说:“那边路边的小朋友都没有穿鞋子,也不知道他们冷不冷,我想摸摸看地上凉不凉。”听到女儿的这番话,妈妈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小女孩叫何雪盟,那年她只有五岁。一个五岁的孩子,就已经知道关爱他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呀!
以后,上了小学的何雪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一份真情。有个假期,她经常一手提着一个很大的塑料袋,一手拿着一个小竹夹子,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找东西。手中的塑料袋是妈妈买菜时留下的,算是废物利用,小竹夹子则是爸爸利用空闲时间专门给她制作的。每找到一个瓶子,就像是找到一件宝贝一样,雪盟脸上总是会露出欣喜的笑容。一天下来,何雪盟的收获还不错,她高兴地把这些“战利品”都放进塑料袋,然后转移“阵地”,继续搜寻。捡瓶子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穿戴整齐的小女孩怎么会是个拾荒者呢。而何雪盟并不在乎别人的置疑,她的眼睛只盯着路边的垃圾桶和其中的饮料瓶。除了在小区里收集废弃的饮料瓶,在家中,何雪盟也将喝完的饮料瓶积攒起来,等到一定数量后拿到废品收购站。一个假期下来,她卖废品赚到了30多块钱。她把钱送到社区,说是要捐给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尽管钱的数目不多,但她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如果一定要为这样的举动找个理由,何雪盟说:“因为我现在很幸福,所以希望别人也幸福。”
传递幸福的方式不止这一种。在小区附近流动人口租住的平房区,经常会有小孩子被单独留在家中没有人照顾。在这里,何雪盟认识了一个跟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对方父母常年起早贪黑地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何雪盟很快就跟她熟悉了。除了经常去找女孩一起学习玩耍之外,过年过节何雪盟还会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些好吃的、好玩儿的送过去。这样的资助持续了两年,直到那个女孩儿搬了家。
几年下来,何雪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只是通过这些细微的小事,表达善意,奉献爱心。她读过雷锋的故事,也常常这样提醒自己:向雷锋学习不能只是个口号,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并融入整个生命历程。
(北京市丰台区文明办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