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能为孩子的快乐阅读做点什么

2013-04-29梁洁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7期
关键词:功利书籍课外阅读

梁洁

少年儿童时期应该是人生无忧无虑、欢乐自由的时期,同样,这一时期的阅读也应该是无拘无束、充满快乐的阅读。可是在整个社会高速运转,知识普及多元化与竞争日趋低龄化的背景下,原本属于少年儿童的快乐阅读也遭到了竞争的“蚕食”,蒙上了功利的阴影,原本自由的课外阅读也逐渐退化为知识补习的第二课堂。如何保护孩子应该拥有的快乐阅读权利?如何让孩子的阅读变得真正快乐起来?我认为,这不仅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那么作为家长,能为孩子的快乐阅读做点什么呢?我认为,家长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变陈旧观念,鼓励孩子阅读

在我接触的家长中,不少人对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认识不足,他们经常会对孩子强调“学语文就是要背课文,凡是课文背得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就高”。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得力于课外阅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更需要拓展性积累和情感的投入体验,而阅读是语文学习提升积累、体验程度最重要的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我们以目前人教版小学四、五年级课本为例,一本教材大约有2—3万字,而一个五年级儿童的正常阅读量应该达到一学期80—100万字。由此可见,教材所提供的阅读量远远不够。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好语文,却漠视他的课外阅读,这好比给一个本该喝一杯奶的孩子只预备了一匙奶,让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进浴盆试水一样。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鼓励和指导孩子去阅读,而不是让孩子的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与课堂教学的“围城”中,更不能限制孩子的阅读,破坏他们求知的欲望。

二、父母以身作则,营造读书氛围

家长有了鼓励孩子阅读的观念后,该怎样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呢?对此,中外很多教育名家和教育机构都做过一些专门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很多,但共同的一点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比如,我国教育名家李镇西先生就曾提倡新时期的父母应该成为新家长,对新家长他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一点就是“和孩子一起阅读”(李镇西《给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全体家长的一封信》)。法国《读书》杂志曾给家长们提过一系列关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建议,其中第一条建议就是“树立爱读书的榜样,让阅读成为家庭休闲方式” 。可见,营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已成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作为家长该怎样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呢?我的观点是:首先,家长要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有每天阅读的习惯。“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喜欢阅读,孩子受其影响,自然也会爱上阅读。其次,每个家庭都应拥有专门放置图书的设施。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系教授的高希均先生在《构建一个干净社会》一书中提倡:“家庭中应以书柜代替酒柜、书桌代替牌桌,转移上咖啡馆与电影院的金钱与时间来买书、读书。”确实如此,一个到处都能看到书的家庭才有可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再次,阅读也需要诱惑。犹太人用在书本上滴蜜的方法让孩子接触书本,这对我们是一种启示。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也并没有什么不可,这在电视、网络多种媒介对书本阅读已经造成强烈冲击的时代,更有参考价值。儿童的天性中都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必须想办法来唤起他们对阅读的向往。当然,这毕竟是一种较为被动的做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如果能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则更好。因为,这样既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又能让孩子随时拥有交流、分享的伙伴,能深化阅读效果。

三、克服功利心态,提倡自主阅读

1.在书的选择上要尊重孩子的兴趣,顺其自然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爱好。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哪本书,但他们知道不需要哪本书。对于没有兴趣的东西,他们只有一个态度:拒绝。因此,我们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图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然后再给出建议。在我的教育经历中,也曾接触过一些热衷于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家长。尽管他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往往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喜欢给自己的孩子限定书目,有些家长还盲目跟风,喜欢以别人家孩子读的书籍为依据来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这种方法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有时候还会挫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当然,对于历史上的经典著作,我们应该大力推荐。但是经典著作很多,孩子如果对其中一本或两本不感兴趣,我们不妨让他们试读其他的著作,而不应把他们要求得太死,更不能完全用成人的眼光来为他们挑选书籍,或者主观武断地以“有没有用”来作为书籍价值的判断。因为,即使对成人来说,持久的阅读兴趣首先也是源于书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

2.在阅读方式上给孩子随心所欲的自由

阅读并不是一项口头的简单的读的活动,而是来自心灵的活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划、背、唱、演等多项活动,即使是读也有多种方式:朗读、默读、跳读、扫读等。作为家长,不应以成人化、大众化的模式来要求孩子,而应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只要是孩子处于内心与文字交流的状态,就应支持他们的这种个性化阅读方式 。

3.在阅读结果的评价上切勿用功利态度去审视

快乐阅读是建立在孩子阅读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阅读少些功利要求。许多家长因为不理解阅读,功利性强,往往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查孩子“记住了多少”,这种方式其实是要不得的。孩子阅读的最好效果在于读了多少,而不是记了多少。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入研究,他发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也就是说,阅读的功效在于潜移默化,在于积淀底蕴,而不是功利“搬运”。对此,家长们需要放眼长久,切勿追求短期效果。

总之,作为家长,在孩子阅读时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首先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唯有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真正喜爱这项活动。只要孩子喜欢上阅读这项活动,它的功效迟早都会显现出来。

猜你喜欢

功利书籍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