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就业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13-04-29刘奇付李紫艳马宏恩冯亚丽
刘奇付 李紫艳 马宏恩 冯亚丽
摘要:软件技术专业“就业鸿沟”现象较之其它专业尤其明显,该文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综合教学改革入手,针对传统教学“重知识、轻素质”,“重理论、轻实作”的误区,在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需求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并按照职业技能岗位群和面向就业的要求,围绕培养学生产实践能力为主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作相应调整,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面向就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7-1598-0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但是,却有不少用人单位找不到满意的人才,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上被称为“就业鸿沟”。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育观念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教育改革滞后,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开设、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对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就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而言,“就业鸿沟”现象尤其明显。
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必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而改善该专业招生下滑的趋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
1 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的,在近十几年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但因规模膨胀过快,在办学质量上并没有真正找到具体的切入点,离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尚有不小的差距,仅从职业教育内部来讲,至少面临招生难度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生职业技能、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急需从实际出发重新审视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探索适应职业教育规律,破解职业教育难题,提高职业教育面向就业的先天优势。
这种人才供需的巨大反差值得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经过系列调研,这种反差,这种“就业鸿沟”现象之所以产生,是有深刻原因的,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现状密切相关。
1.1 从宏观层面分析高职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新成员,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但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基本上由传统的学校到职业院校,变化最明显的是挂个牌子、换个名字。但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等方面基本上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加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井喷式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可以是突飞猛进、一哄而起,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模式改革经验,各职业院校虽然在内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局部突破,但基本上还有与市场需求不相协调的地方,甚至比较陌生。仅以“质量”为例来说,从国务院、教育部到各级政府、院校都高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但没有一份文件提出质量评价标准。
1)从师资上分析,真正能当老师又能当师傅的人很少,即既是合格教师又是精通企业工艺的技师、工程师、经济师、管理师、企划师很少。职业院校的教师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的人很少。这样就很难从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具体要求上教育学生。
2)从学情上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的学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知识的基础上看,河南省高职高专二批录取分数线一般在200分左右,高考满分是750分,从中可以看出高职生的基础知识的薄弱一面。2008年,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教务处普对624名高职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摸底考试,其结果是数学及格率30.5%,有11.9%的学生在20分以下;化学及格率为29.7%,英语及格率为30.5%。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看,絕大多数学生数、理、化、生、外语基础较差,这就说明我们的高职生的高中到大学的知识逻辑结构有了重大断层。
3)从现行高职教材分析,市场上适合高职教情、学情的合适教材并不多,很多教材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没有很好突出实践环节,特别是“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可以说教材脱离实际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1.2 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微观层面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先天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亦如此,其与本科教育有很大不同。从实施此次教学改革所在的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而言,属于食品类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突出,而软件技术专业在一个以食品为办学特色的学校中,相较其它专业,地位比较特殊,具体表现为: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的范围较广,不像同校的主要面向食品企业就业的食品类专业的毕业生,这种差别就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面向就业的教学改革,计算机艺术系从网络媒体、科技市场、电脑卖场等渠道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从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基本能满足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和学历需求。在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中,70%的企业表示引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足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2)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办公室文员等基础工作的占了较大部分。有81%的用人单位中毕业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办公室文员等工作。用人单位负责人明确表示,他们希望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是“复合型人才”,即不仅要求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在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管理、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也能胜任。
3)在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查中,用人单位希望该专业学生拥有的专业技能中排名靠前的分别为“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软件维护及开发能力”,此外,英语等级、信息系统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等能力次之。
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學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从广泛的市场调研来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虽然有自身的就业优势,但也同时发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并非十分理想,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
1)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比较多,有数据库类、网络类、硬件类、图形处理类、.net方向、Java方向……等,可以说专业方向非常全,属于典型的“通才型”、“宽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种课程设置受本科教育的影响较大,不太适合高职院校,主要原因是:根据教育部对高职生的能力培养要求,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1”的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二年,深入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一年。即学生实际在校内学习时间为二年,在有限的二年时间内,大学生又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导致专业课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技能无法实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一定是“全而不精”。走向社会后,无法快速顶岗,更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就更谈不上达到企业“零门槛就业”的要求,这种现状亟需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加以解决。
2)生源素质不高,使教育教学面临极大挑战
以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高专二批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高,满分750分的考试中平均成绩只有200多分,还有相当部分来自农村地区,有学生是来到学校后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大部分学生对于大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还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一味造就学生,“替学生学”,给予过于详细的帮助和指导,时间一长,恶性循环,学生自主学习愿望不强,学习能力不强,使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面临极大挑战。
3)专业拓展能力不足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基本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办公室文员等要求一定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工作而言,完全不成问题,但是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应用软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过或接触过,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拓展能力,但我们在调研中,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能立刻上手的不多,以至于不少毕业生又自费参加社会上的培养班再就业的情况。
4)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不足
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企业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很多用人单位提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营销能力”的要求,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达标的不多,这与当代高职生的学情有很大关系,在学校、在实习企业时,很多细节都说明相当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人顺畅沟通,这也是此次在市场调研时发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3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综上,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不明显,但与其它专业相比,就业面很宽,这就给我们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改革应在“宽”字上做文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就业以后的工作适应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能力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引进双证书制度,就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要求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除高职毕业证外,还要具备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通过考取这些专业资格证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与市场的差距,通过学习这些证书课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市场,了解社会需求,使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接轨,另外,根据市场需求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大刀阔斧进行专业课程整合,够用就行,删去理论性强的部分,增加实用性、实践性的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资格证书课程引入课堂教学。
2)以“课程标准”、职业能力岗位群需求为主线进行教学计划调整
针对高职生当前的学情,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开发”思想的指引下,根据企业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岗位群的需求,重新审视、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开设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由软件技术教研组制定出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经学院教学改革委员会审核,评估出学生按照该教学计划,经过三年学习,是否能达到本专业涉及岗位群需要的能力,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3)加强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管理与监控
依托校内实训条件、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合作”企业的企业资源开展“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即学生在校内进行2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素质训练,大二下学期在校外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大三下学期在校外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实现学生“零门槛就业”。
在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由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管理和监控,由专业课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实习企业,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将学生在实习企业的表现记入学生综合评价,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企业实习。
4)教学、竞赛、资格认证相互结合
摆脱课堂教学及学期末考试的单一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完善学校教育与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入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证书考试,劳动部计算机高级技工、技师的资格证书,NIT证书……等各种认证种类,以认证考核体系和考核标准完善课程教学标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软件技术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竞赛(含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动漫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同时,在校内组织半年一届的技能展示周,通过各种竞赛项目训练,快速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以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5)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沟通能力,是一种能证明和让对方发现你胜任工作的能力。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着力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① 利用社团锻炼沟通。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学生处、教务处、院团委、计算机艺术系大力倡导,成立很多社团组织,使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加入这些社团、协会,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充分发挥协会、社团的作用,鼓励他们经常和企业及其它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
② 强化教学实习及顶岗实习环节。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改革的重中之重即是强化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实习及顶岗实习,尤其是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学院领导和系部领导非常重视,认为其可以将在学校所学与社会需求进行直接挂钩,另外,到企业实习,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最好舞台,能使学生熟悉企业文化,了解社会生存现状,知道如何与上级、同事相处,掌握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
③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班会、春游、各种班级晚会等集体活动,使学生在集体中增强沟通,在沟通中增进了解。另外,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引入“拓展训练”的体验参与方式,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团队和沟通的重要性。
6)纠正学生对于就业的片面认识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学生沟通能力、企业教学实习及顶岗实习等形式,多措并举,力争使学生就业观念及早转变,教育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 结束语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计算机艺术系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主要针对企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积极面向学生就业,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对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开设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重要环节作相应调整,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好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 火善栋.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J].三峡高教研究,2008(2).
[2] 曾金发.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6(10).
[3] 郑武斌,陶紫琼.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软件蓝领培养方向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8(10).
[4] 闾枫.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5] 刘贤锋,戴白刃.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6] 李海兵.高職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 苏伟伟.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9(13).
[8] 向冬临.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8(7).
[9] 刘奇付.高职标准课程体系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