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皇帝卡地亚与印度的撼世情缘
2013-04-29高荣伟
高荣伟
当卡地亚遇上印度
1847年,29岁的路易·卡地亚从师傅那里接手了位于巴黎Rue Montorgueil 31号的珠宝店。路易·卡地亚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而组成一个菱形标志,注册了卡地亚公司。卡地亚的传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其后逾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里,其子孙亚法·卡地亚、雅克·卡地亚、积斯·卡地亚等将其传承发展为一个在珠宝、腕表及佩饰品制造领域誉满全球的著名品牌。
路易·卡地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家。1895年,路易·卡地亚首次天才地将轻盈、坚硬的铂金运用于钻石镶嵌中。
1902年,卡地亚的店铺从巴黎开到了伦敦和纽约,纽约逐渐成为卡地亚王国的总部。父子相传仅两代,卡地亚已成世界“首饰之王”,逐渐成为欧洲各国皇室的御用珠宝商。
为了保证珠宝的品质,卡地亚对世界的好奇心从未因交通工具的匮乏而消亡。卡地亚是富有远见的旅行家,自19世纪末期起,路易·卡地亚及其兄弟就已经远行印度、东亚诸国以及俄国,从各国文化中广泛汲取灵感,创作出无数具有异国风情的精品,风靡于世。
古老神秘的印度一直吸引着卡地亚的目光。1911年,雅克·卡地亚怀揣着探寻未知的好奇之心,带着一批精心打造的怀表,正式踏上了印度的广袤土地。卡地亚的“印度发现之旅”由此启航。
雅克·卡地亚走遍了印度大陆。一路上,雅克历经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不断获取印度文明的灵感。雅克拍下了无数的照片,记录下这片未知且神秘的世界。与此同时,他也孜孜不倦地搜寻着当地的珍稀宝石及古董珠宝,将其运回伦敦工作室,进行设计或重新修饰。
闻讯而来的印度大君们,争先恐后地向其订购作品。当王公贵族委托卡地亚将他们的黄金首饰改制成铂金首饰时,卡地亚亦对印度的传统工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印度的宝石切割方法可谓独树一帜:红宝石和祖母绿被刻以棱纹或雕以图案,而水滴式切割以及玫瑰式切割的钻石更是巧夺天工。来自印度斋浦尔,饰有红、绿和白色花鸟图案的斋浦尔珐琅小碟,则充分展现其工艺的悠久历史。
从打造第一件印度珠宝开始,卡地亚就与印度这个充满传说与魅力的国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卡地亚听到了那一段属于沙加汗和泰姬的爱情故事,看到了载歌载舞、奢华梦幻的“宝莱坞”,感受到了太阳神“苏利耶”的神圣和天女“阿斯帕拉”的美丽优雅、舞姿曼妙的诱惑魅力……众多典型的印度元素和五彩斑斓的宝石,在卡地亚的眼中,看似传统,却充满无限的新奇和创造魔力,激情由此迸发。
卡地亚别具匠心,或在一块祖母绿上雕刻端坐于虎皮靠椅上的印度教苦行神——湿婆与帕尔瓦蒂,或将珐琅盘镶嵌在化妆盒和香烟盒坚硬且绘有图案的外框上,创作出精致华美的作品。这种东西方的融合,在20世纪初期显得十分大胆和新潮。卡地亚在这片充满着灵性与自由的土地上自由挥洒。在流畅的线条、明澄的色彩中,卡地亚演绎着美的真谛——美在于简单而不在于繁复、在于和谐而不在于冲突。
1925年,印度最大的邦——旁遮普邦邦主布平达·辛格爵士委托卡地亚定制一条项链,以供登基之用。旁遮普邦邦主亲自带着一个箱子来见雅克·卡地亚。匣盖打开,一颗234.69克拉的稀世黄钻和诸多18克拉以上的璀璨钻石展现眼前,令在场之人无不为之惊叹。为了在自己的登基典礼上显示无尽的财富与无上的权利,辛格爵士要求卡地亚将这些总重量接近1000克拉的2930颗钻石定制成一条独特的项链。
从1925年开始,卡地亚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将一条让全球叹为观止的帕提亚拉项链打造成功。7颗由18克拉至73克拉不等的白色巨钻,依次镶嵌在五条极其奢华而又充满艺术感的白金长链上。项链中央,则镶嵌着那颗重达234.69克拉的巨型黄钻。此外,项链还镶嵌了一颗18克拉的浅咖啡色钻石和两颗总重29.58克拉的红宝石,从而让整个作品更加光彩四溢。帕提亚拉项链被奉为印度珠宝史上最辉煌的经典。
这款以旁遮普邦的首府帕提亚拉命名的项链,既体现了法兰西文化的优雅和浪漫,又延续了法国人对品质的极致严谨和对设计的无限创意,是近代珠宝史上体积最庞大的项链,也是卡地亚最引以为傲的作品之一。
然而,布平达·辛格爵士却没有支付任何制作费用——卡地亚得到的报酬只是获准在其店内公开展出这条项链三年。
在远东大君的眼里,卡地亚的作品有着多元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不仅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也是爱情的最佳载体,所以,为了博得红颜欢欣,大君们纷纷邀请卡地亚为其打造爱情信物。
1934年,阿迦汗三世就订购了一款卡地亚钻石莲花铂金皇冠送给爱妻安德烈王妃作为礼物。1957年,阿康克王子也为挚爱的妮娜王妃献上了一套卡地亚美洲豹珠宝,包括两只手镯、一只夹式胸针和一只褶裥饰针。其中那巧夺天工的手镯,每只豹头都可以拆下来作为耳环佩戴,或嵌在晚装手袋上作为把手。
每件珍品都是唯一
当一股崇尚印度风格的浪潮在西方时尚界诞生的时候,西方人开始痴迷于古老东方的华美瑰丽。他们为卡地亚带回来的克什米尔蓝宝石、缅甸红宝石、华丽雕刻的莫卧儿祖母绿和其它印度宝石如痴如醉。
这进一步激发了卡地亚探索印度式灿烂华丽风格的欲望。卡地亚将印度视作一个闪耀着神圣光辉和时尚光芒的神奇大陆,印度就像一个盛满璀璨珠宝的摇篮,为其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印度的邦主纷沓而至,他们带来金钱、宝石、品位,亦带来对西方的仰慕以及对珠宝与佩饰的渴望。英俊的王子们深深为巴黎和卡地亚而着迷,而“卡地亚”一词则成了他们谈论时尚的口头禅,变成了他们心中诠释时尚的魔幻法则。对这些王公显贵来说,对于华美与奢华,他们的要求没有止尽,他们出手阔绰,毫不吝惜。
随着客户的稳定与时机的成熟,卡地亚在孟买成立了分公司。富可敌国的印度大君们纷纷将传家之宝交予卡地亚,委托位于巴黎的卡地亚精品店为他们改制其家族典藏的珍宝,以便追赶上最新的时代潮流。
来自纳瓦讷嘉邦的邦主嘉姆萨黑的挑战,无疑是雅克·卡地亚毕生所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嘉姆萨黑苛刻的要求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他在1907年继承王位之前,曾经是“日不落帝国”最知名的板球选手之一。
1931年冬季的一天,嘉姆萨黑刚一进门,还来不及坐下,他就将一只首饰盒搁在雅克·卡地亚包覆着皮革的桌上,首饰盒内静静地躺着全世界最华美、最上乘的钻石之一“荷兰女皇”(Queen of Holland)——一颗重达136克拉,净度为无瑕,世界第十大D色钻石。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净度的D色钻石,它显然是属于IIa型的钻石,在全世界范围内有2%的钻石属于此列。这类钻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纯净的钻石。
其极白的色度和亮度,令在场的行家一致认为,它具有18世纪末期便已开采殆尽的印度名矿——戈尔康达钻石的特质。1904年,荷兰的F·弗里德曼公司买下了这颗钻石,在阿姆斯特丹进行切割,为了纪念荷兰威廉明娜女王而被命名“荷兰女皇”。
如何淋漓尽致地展现此颗稀世钻石的特质,是对雅克·卡地亚的考验。其实早在五年前,嘉姆萨黑邦邦主就曾交付卡地亚一项艰巨的任务:设计一条全球独一无二的庆典用项链。当时这位邦主选择了一颗70克拉的祖母绿作为中央宝石,该宝石来自土耳其苏丹王的收藏,大小如杏仁。卡地亚奋起迎接此项独特的委托任务,并以复古风格设计出了一条既显优雅,又呈阳刚之气的作品。70克拉的祖母绿以金字塔造型的链坠镶嵌在一端,四周环绕着另外16颗总重达150克拉的祖母绿宝石,这16颗祖母绿分别镶嵌在厚实的钻石链节上。
“但‘荷兰女皇这条全新的庆典项链必须能和第一条项链相匹敌,最好能够超越它。”嘉姆萨黑告诉雅克·卡地亚。
在与嘉姆萨黑见面数星期之后,雅克便向他展示了自己的独特创意。
“为了衬托‘荷兰女皇完美的白净和亮度,唯一的方法,是用全世界最上等的彩钻瀑布环绕它。”雅克手舞足蹈,两只眼睛熠熠闪光:“把状似瀑布的46颗大小如榛子般的白钻镶嵌成两排,中间分别由13克拉和14克拉的两颗明亮长方形切角粉红钻串连;让‘荷兰女皇自然华丽地垂坠在中央,四周再环绕由6颗璀璨钻石组成的彩虹。”
“荷兰女皇”四周组成彩虹的6颗璀璨钻石颜色各异。其中三颗粉红钻各重9.50克拉、15克拉、22.97克拉;一颗蓝钻重26克拉;一颗绿钻重13克拉;以及一颗红钻重2.34克拉。
按彩钻在国际拍卖会所创造的天价行情来看,这样一件作品不可能再有机会被复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嘉姆萨黑邦主仅仅佩戴了两年,就再也无缘佩戴这条无与伦比的瀑布彩钻了。因为在他收到项链两年之后,也就是1933年,他便与世长辞了。
但卡地亚和纳瓦讷嘉家族的友谊并未因此结束,第三项挑战正等候着雅克·卡地亚。新的纳瓦讷嘉邦邦主迪维加·辛吉在继任后的第三年,委托卡地亚制作第三条庆典用项链。这次的主角是全世界最上乘的红宝石——116颗产自缅甸莫谷名矿的深红色宝石,它们静静地躺在纳瓦讷嘉的宝库里已逾一个世纪。
卡地亚没有让迪维加·辛吉失望,他同样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精工制作的第三条纳瓦讷嘉项链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也是其家族唯一幸存的一条传世项链。这条纳瓦讷嘉项链后来由一位欧洲著名家族的继承人收藏。不久,卡地亚从一名珠宝中介商手里将纳瓦讷嘉项链重金购回,在卡地亚工坊进行修复后,这件稀世珍宝目前为美国一位新的女主人拥有。
充满印度风情的卡地亚珠宝之所以成为传世珍宝,其珍稀之处,正在于设计的灵感和贵重稀有的原材料。最重要的是,每一件珠宝都是唯一。
惊世之作亘古流芳
虽然印度皇室的订单不断涌来,卡地亚却并没有因此舍质取量,放弃对创新的追求。相反,卡地亚始终用心解读着印度,提炼其悠久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精髓,并巧妙结合西方先进的镶嵌技术和现代风格,创作出众多流芳百世的惊世之作。
1908年,卡地亚从商人埃珂内彦手中购得一颗钻石“印度之梨”。这颗重94.80克拉的钻石,可能比镶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上的“光明之山”的历史还要悠久。
“印度之梨”因被琢磨成梨形而得名。传说在12世纪时,在印度发现了一块重157克拉的原钻,从中切磨出这粒94.80克拉的梨形钻石。法国王后、后来又成为英国王后的艾丽诺,将钻石“印度之梨”带到了英格兰。据说,1189年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在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就将“印度之梨”随身佩戴着。此后,“印度之梨”沉寂了近400年。“印度之梨”的再次出现是16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将此钻送给了他的情妇普伊泰。
购得“印度之梨”后,卡地亚将它和一颗方形切割钻石与一颗重达126格令(约合8.16克)的珍珠共同打造成了一款垂饰。两颗钻石如同日月彼此呼应,交相辉映,使其从此不再有缺憾,变得完整且圆满,仿佛在尘世中苦苦寻找着另一半的彼此,它们终于邂逅、结合、身心交融。“印度之梨”钻石上的196个琢面闪闪生光,让人叹为观止。“印度之梨”成了一件巧夺天工的非凡珠宝,同时亦是奢华至极的装饰品。
1909年,一对美国新婚夫妇来到巴黎度蜜月。两个年轻人各自怀揣着从父母那里获赠的100万美元。男青年的父亲是出版业巨头,而女青年的父亲则是矿业巨子。
当他们双双伫立在卡地亚珠宝店的柜台前,卡地亚先生向新娘展示了这颗94.80克拉的梨形钻石的时候,本来就酷爱珠宝的新娘瞪大了眼睛,对丈夫说:“亲爱的,这粒钻石令我头晕目眩,它太迷人了。”
男青年说:“亲爱的,打听一下价钱,你就会清醒了。”男青年对“印度之梨”已经有所耳闻。
卡地亚报出了价格,年轻的夫人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和丈夫的钱包,用127万美元买下了这颗D色梨形大钻,而把目瞪口呆的新婚丈夫晾在了一边。
这位新娘就是玛克琳夫人。
这件首饰简直就是为她量身订做的。“印度之梨”刚一挂在玛克琳夫人的胸前,顿时使美丽的她浑身放射一种摄人心魄的光芒,令玛克琳夫人庄重有加;玛克琳夫人走起路来,步态婆娑,更显雍容华贵。人们都说,“珠光宝气”一词就是为玛克琳夫人发明的。
后来,这颗巨钻辗转到了美国著名的大珠宝商哈里·温斯顿手中。1951年埃及国王法鲁克新婚,邀请温斯顿夫妇到王宫吃饭。温斯顿与国王饮酒畅谈一直到黎明时分。
借着酒兴,温斯顿忍不住向国王展示了这颗94.80克拉的梨形大钻,并讲述了钻石的来历。
埃及国王听后激动不已。他手拿钻石站在窗前,在晨曦的照射下,“印度之梨”星光熠熠。
埃及国王看着他的新婚妻子,口中念念有词:“钻石的星光,就是王后的美丽眼神;看啊,钻石的星光,东方的晨曦,即将退去的星光,与伟大的卡地亚,它们一起交相辉映……啊!我的东方之星。”从此,“东方之星”就成了这颗钻石的又一称谓。
当埃及国王将美艳惊世的卡地亚“东方之星”佩戴到风华绝代的新婚妻子胸前时,皇宫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在场的人一个个屏息凝神……
临别之时,埃及国王无论如何也不让哈里·温斯顿带走“东方之星”,双方以212.5万美元成交。
2001年卡地亚以巨款将“东方之星”购回,放在法国的卡地亚总店以作镇店之宝。从此,“印度之梨”结束了流浪生涯。
1991年,卡地亚展出了题为 “寻访印度之路”的典藏系列,该系列中,大象成为至高无上的主角。2000年,当卡地亚重新创作了旁遮普邦邦主布平达·辛格爵士在宴会场合佩戴的项链时,古印度文明的神奇光辉得以重现。
当代的印度充满活力、安详且神圣。这个既感性又神秘的国度,总能不断地给卡地亚带来惊喜和赞叹。最新推出的卡地亚“神秘印度”高级珠宝精品,一如其昔日奢华舞台上高贵典雅的身影,释放着现代的气息,同时依旧固守着亘古不变的梦幻。其中很多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珍宝,在卡地亚巴黎高级珠宝工作坊中制作完成,是法国及全球最优秀工匠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结晶。
“也许,这就是上天最奢侈的造物吧!”深藏在这些珍品背后的悠远历史蕴意和古文明的光辉让人感叹连连。
印度与西方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变幻万千的宝石与完美精致的镶嵌工艺中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