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华文化发展和崛起之路
2013-04-29邓志聪
邓志聪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重大任务。要求2012年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同时,也要大力发扬主流文化,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广大青年学生应当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根据实际情况,关注当地政府政策及企业运营状况,探究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担负起促进社会优良风气发展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展现真正的中华文化,内外并重促使中华文化发展和崛起是当前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文化传播方式;中华文化发展;文化定位一、 调研意义分析
(一)理论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重大任务。要求2012年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同时,也要大力发扬主流文化,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项实践提出的课题有利于探究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的认同感的增加途径,增强民族自尊心,提升民族自信心。此项实践的一系列创新措施有助于广大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由于当今社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实践活动主要以复兴中华文化为主线,研究探讨如何从中国人民这一广大人群入手,提升中华文化的品牌和软实力,整合文化思潮,抵制媚俗文化,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助于全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应对多元文化挑战具有重要作用。
(二)现实价值
在世界多极化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尤其是在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推行文化渗透与霸权战略下,一些有害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渗透与传播,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腐蚀着广大人民的精神境界,冲击着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消解着正面教育的积极成果。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在此时期尤为重要。此项实践措施致力于坚持不懈地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转化为广大人民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二、 调研现状分析
(一)中华文化自我定位现状
1.中华文化处于新的发展的关键阶段,对自己的定位尚处于模糊阶段,需要尽快实现自我定位,不仅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上形成一股良好的、正向的文化发展环境。
2.当代中国人民内心较为孤单,这让他们急于寻求心理支持,而外国流行文化以及现在国内大肆渲染的选秀文化所主张的张扬个性和真人秀的形式符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让中国人民更能够有利于表现出对娱乐现象的参与和表态。因此中华文化应当进行对自己正确的文化包装,让更多的人能够主动的了解、认同中华文化。
(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现状
1.当代中国人民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比较大,但是缺乏接触了解的渠道,目前来说,中国人民的了解渠道较为单一化表面化,即使有了部分推广行为,也因为方式不恰当而使中国人民错过了这一了解的机会,可能还会加深中国人民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误会与不理解,从侧面促使他们去了解外国流行文化。
2.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民族文化有的方面对中国人民的吸引力下降,许多中国人民选择了外来文化。一部分中国人民认为中华民族文化不能代表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产生了“代沟”,与他们的心理产生共鸣。
3.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国人民普遍表示欢迎,但是与此相反,中华文化的保护工作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存在许多不足,透明度不够高,中国人民对此的知情度不高。
三、 调研建议方案
经过调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发现,这种由《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类电视节目引起的文化热的现象背后体现出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文化十分感兴趣,但是由于没有好的了解学习途径导致人们对于中华文化越来越模糊,甚至开始忘却,因此中华文化急需借助好的渠道来实现自我定位,而有些节目在流行文化的帮助下对人们产生强大吸引力,同时由于内外部的原因使很多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够,了解欠缺,导致他们无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身后历史底蕴与人文思想,最终导致人们对于中华文化了解认同不够的现象在当代日益凸显。我们小分队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就是通过从文化定位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对中国人民这一现象现象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对此问题有所益助。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建议方案:
(一)文化自我宣傳角度
1. 利用舆论宣传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吸引人的内容的内容让人们拥有一个好的认识中华文化的环境。
2. 注重生活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的营造,学生的老师、家长,以至于学生之间可以有好的氛围互相影响,使他们能够不断加深自我认同。
3.不断加强文化素养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魅力在什么地方。
(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角度
1. 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以前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中华民族文化。不能僵硬地宣传中华民族文化,这不符合当今人们的思维方式,越强制只会产生不良副作用。还应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总动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质量,扩大其传播覆盖面。
2.“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汇于对中国人民的教育中,选择适于与教学结合的文化形式在教学中作为选修课供学生学习,如:北京将京剧作为选修课引入小学课堂。
3.在文化全球化的环境下,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因此,中华民族文化在一方面可以吸收有利的部分,同时,中华文化要做好保护工作,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立法等方面予以支持。
4.在社会舆论方面,要加强新闻的筛选,不能过度宣传外国文化,但是也不应该夸大渲染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相关报道,不能使人们因为报道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误会或错误理解,要在追求新闻价值的同时注意新闻道德。(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本文节选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2013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报告《从<舌尖上的中国>探究中华文化发展和崛起之路——以江苏、广东、福建、河北等地为例》会计审计财经纵览财经纵览会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