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炮火硝烟
2013-04-29贾松禅
贾松禅
白善烨将军的《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是一本具有历史和思想深度的战争回忆录。
对于朝鲜战争的最初记忆,我是从父亲——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中知道的。那时候,我很小。记得是冬天的夜晚,窗外大雪纷纷扬扬,一家人坐在农村乡间的土炕上剥玉米。父亲语调沉重地给我、弟弟和姐姐讲述了那场他亲历的残酷战争。父亲的故事很长,我只隐约记得父亲说,朝鲜的冬天很冷,滴水成冰,雪下得没完没了,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缺衣少食,饿了吃炒面,渴了就捧雪吃冰块,“李承晚伪军”和“美国鬼子”的武器装备很好,炮弹雨点般落到我们阵地上,到处都是炮火硝烟,冲锋号吹响的时候,我们一个团冲上去,只有十几个人活着回来了。后来,我从别人嘴里知道,在解放大西北战役和朝鲜战争中,父亲一直在连队担任机枪手,作为一个机枪手,我父亲竟然在那么多的战役战斗中没受过伤,一直活到2012年9月,这不能不说是个战争奇迹。当我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偏远乡村,按照当地风俗安葬了父亲,就接到当年李承晚“伪军第1师师长”——白善烨上将的这部书稿。父亲的遗像,是政府组织老志愿军战士旅游时照的,81岁的老父亲,身穿当年志愿军军装,显得精神矍铄。望着书稿和父亲的遗像,我在想,两个同时代的老军人,一个是驻防三八线的韩军第1 师师长,一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普通一兵,他们之间有什么战争的默契和关联?同父亲当年作战的对象,是不是白善烨将军的韩军第1师,我已无从知晓了,但我隐隐感觉到,在最寒冷的冬天,在血与火的战场,在激烈的枪炮声中,我的父亲和白善烨将军一定在战役战术思想、民族精神和军人铁血气质上有过激烈的交锋,尽管一个是韩国陆军上校师长,一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普通一兵,一生一世未曾谋面。
白善烨将军的《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是一本具有历史和思想深度的战争回忆录。全书细腻而生动,冷静而客观,史料价值巨大,为我们反思朝鲜战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韩国视角,同时这本书也为这段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战争史添上了更详细的注解。其中不乏充满血肉之感的真实细节。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脑子里不断闪现曾经阅读过的那些战争回忆录,如朱可夫元帅的《回忆与思考》,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远征欧陆》,古德里安将军的《坦克,前进!》,蒙哥马利的《元帅回忆录》等,同已经出版的战争回忆录相比,我觉得白善烨将军的这部书稿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文笔优美,视角独特。阅读战争回忆录之类的图书,我最怕整片累牍地对作战计划和战役总结进行解读。阅读白善烨将军这本书,我始终处在一种审美的愉悦中。作为朝鲜战争的亲历者,白善烨将军的文笔显得优美、生动、活泼、轻快,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跳跃感。全篇书稿以独特的视角,拨开战争的迷雾,让你逐渐厘清朝鲜半岛那场战争的轮廓,让你对当年的敌人——“李承晚伪军”的战役战术思想、军事作风、军人士气、爱国精神有个深层次的解读。
二是史料翔实,细节突出。一本优秀的战争回忆录,必须具备翔实的史料和非常吸引读者的突出细节。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史料翔实,细节突出。无论是对“死守洛东江” “多富洞大捷” “北进平壤”的描述,还是对“停战谈判”“释放战俘”的述说,史料之翔实,细节之感人都是其他回忆录所少有的。我想,这也许是本书的魅力之一。
三是客观讲述,冷静回望。尽管在阅读全书时,我们会时不时地感觉,白将军对于韩军以及他本人在与中国志愿军鏖战时遭遇的失败,常常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是许多战争回忆录的通病,但即便如此,你也必须承认,白善烨将军是个对历史负责的诚实人,他的写作是客观的、公正的,心态是冷静的,起码他的讲述,既不讳言遭遇的失败,也不回避自己作为指挥官,在这些失败中应负的责任,这是应该让人敬重的。何况正是从白将军的回忆录中,我更加清晰地阅读出,同我父亲并肩作战的志愿军战士是多么的顽强和英勇,正是他们——让人永远崇敬、爱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让从未尝过败绩的美军,包括威名赫赫的麦克阿瑟将军蒙羞。因此,我在这里,要向这位没有刻意掩饰或歪曲这段历史的白善烨将军,表达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儿子最真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