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解放”的课程里穿行

2013-04-29陈红艳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3年7期
关键词:解放路解放学校

陈红艳

徐州市解放路小学北倚风景名胜戏马古台,南毗江苏师范大学,汉风楚韵的滋养与现代文明的辉映,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以“解放”命名,以“解放”立校。学校创造的“小主人,大愿景”教育哲学,如今更成为一种学校的日常生活和“现象世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把“创新与特色”这个时代命题建基于“解放教育”,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操作为核心依托,努力建构为了儿童“一生”的课程。

我们找寻到了解放路小学课程规划、推进与实施的两个主题词:“生命”和“解放”,这是对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和学校“六小少年”培养目标的坚守与发展,实现了课程的“命脉”、历史的“根脉”和文化的“血脉”的一脉相承与无缝对挂。

生命的目的在于成就伟大,在于使其能竭尽所能地发展。培养生命中的尊严及尊重,建立一个每一个人都可以适应性发展的环境,使生命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可以拥有无限的可能,进而提升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教育的内涵。在课程创新与特色建构中,我们对“解放”的内涵有了更具实践意义和个性魅力的定位:“小主人,大愿景。”基于“生命和解放”的课程原点,我们明晰了让学生臻于“自己生长”“自然生长”“自由生长”的课程愿景,实现对学生、对生命、对生长终极意义的关怀。

作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基于“解放”教育的课程创新与特色建构是过去的、今天的、明天的解放路小学的统一。这样一种教育的理想规划与价值厘定,源于我们对学校“创新与特色”的理解。

学校的创新与特色,应该在哲学的观照下坚守。解放路小学的课程创新与特色建构有一条重要的“根脉”,那就是“解放”教育,这种“形而上”的关怀,是一切“创新与特色”的重要基础。抛开学校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另立门户”“推土重来”,显然是不够严肃和审慎的。自建校来,我们始终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实施“解放”教育,以成熟的理性和丰满的激情发展“解放”教育。如今,“解放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创新与特色建构的“血脉”和“命脉”。

学校的创新与特色,应该在课程的支撑下展开。学校的“创新与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校课程的创新和特色课程的建设,因为课程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措施等与微观的教学实际、学校生活联系起来的主要媒介和途径。“解放”教育不能靠空洞的口号,而要通过课程自然而然地传递和表达。正是由于植根“课程”这片丰厚的土壤,着力建构为“基于生命,放飞天性”的课程,这项具有鲜明立意的整体变革,才让我们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历久弥新的“创新与特色”,课程创新与特色建构因而拥有了内在的生命和不竭的活力。

在课程创新与特色建构中,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课程,让学生日有所长、月有所盼、年有所伴并影响和守护儿童的“一生”,在反复的追问和寻觅、对话与反省中,我们走上了一条“物境课程”“奠基课程”“活力课程”“自主课程”“评价课程”的课程创新与特色建构之路。

一、物境课程:浸润学生的心灵成长

作为一种背景,物境文化决定着一个人、一所学校的气质与层次。“我的校园,我做主”,学校文化之于学生应该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它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给予、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的关系,使学生通过与文化的相遇而成长。

学校依托“解放”之名,结合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入建设校园文化,全力打造“行知文化、红军文化、水文化”这张名片。水文化为隐性依托,是物化呈现;红军文化为立体展示,是精神源泉;行知文化为实践路径,是教育追求。

1.红军园悦目养心

解放路小学是中国红军小学,因此学校着力打造红军文化园。该园以水系贯穿,以红军长征途中主要故事为核心,总体风格突出“壮伟豪放”的特点,象征红军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以山门标志、广场、主体雕塑、与浮雕结合的构建方式,形成高低借落,迂回曲折的总体风貌,使人文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的人文景观。

园西侧设一假山喷水池,四周镶嵌卵石,中间设置“滴水穿石”景观,比喻上善若水,求学励志,也学滴水穿石之功。一组人物,几竿修竹,几块卵石,一湾碧水,一种意境,此景观再现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景象。“习水之品,树水之德”,不禁令人注目良久、思绪万千。

2.行知园品陶冶性

校园入口处要体现解放路小学“行知精神、新课改精神”的文化历史特色。努力营造一种知陶,学陶,品陶,悟陶,用陶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主题景园内设置“行知路”“师陶路”,将景园分解为生活根基主题石、桃李中华文化墙、大爱无疆版画、美丽大脚行知路、六大解放文化园、圣人风采景观等。

园中装饰大脚印,比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知之路,脚踏实地。路上石刻,上书陶行知先生的生平经历,做一详解,与后面地图上的简介相互补充。用物化的方式将陶行知思想具体化。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所表达的价值内涵。解放路小学校行知文化园,清新雅致让人从容躬行,气势宏大使人襟怀开阔,文化敦厚会人厚重沉稳。

3.青藤廊怡情养趣

校园西墙处为青藤长廊。长廊以“天下人文”为主题,意在涵养人文精神。北端置奇石,起名“兰雪石”,源自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散兰雪”,蕴含兰之馨香,雪之纯洁,暗示做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杏坛聚英才谈经论纬知天下”“学府纳先贤通古博今识人文”,照应了“天下人文”。学生漫步在发亮的鹅卵石小径上,树叶、小草、垂柳依依,抑或是坐在绿荫底下的木椅、石凳上,听听音乐,看看书,清风徐徐,耳边有赏心的鸟鸣,眼中有悦目的绿意。

一块石、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小树牌……这些并不起眼的景物,因为和生活和生命连在一起,有了远远超出景物本身的丰富意蕴。最终传达给学生的是一种博爱的精神,一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要求,一种高雅的行为准则。我们相信,从这个环境里走出去的孩子,一定能带走超越景物的感受。

二、“奠基课程”:分享课程的权力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应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充分放手,让每一位教师与学生都来分享课程的权利,拥有课程的开发权和决策权,让每位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研究者。经过充分论证,我们大胆提出了“解放课堂”的模式构想:凸显“小主人自主与创新”的温馨课堂。重基、树人,科学、规范,打下学生终身成长的厚重底色。

在语文教研组的带领下,该校各学科教研组之间掀起了“改革教学模式,解放创新潜能”的教研活动高潮。数学教研组提出了“自学互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音乐教研组提出了“营造创新环境、巧设问题情景、触发艺术想象”的教学模式。体育教研组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美术教研组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突破定势,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想象。英语教研组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尝试用“任务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巧妙地与歌曲和唱诗联系,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

基于学科、迁移拓展,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通过我们的实践和总结,形成具有解放特色的拓展型校本课程:让每一门课程都适应学生的发展。

以语文为例:一年级“儿歌伴我走过七彩童年”,引导孩子在儿歌的梦幻乐园中畅游,在幼小的心灵中感受七彩阳光。二年级的“童话、童心、童趣”,贴近童心、触摸世界、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在童话王国中徜徉。三年级的“小寓言,大道理”,观察世界、明辨是非、促进心理成长,在文学天地中领会做人道理、促进道德成长。四年级“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感悟国学,诗词歌赋积淀出文化内涵、滋养出儒雅气质。五六年级“与名著同行,与圣贤为友”,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阅读的新窗户,让孩子接受经典文化的滋养,与大师对话,与圣贤为友,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生命的底色。

教师在自主的、个性化的研发过程中,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甚至是“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新的课程结构形成的过程也就成了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三、活力课程:展示自我的快乐编码

解放路小学的课程首先是基于生命的课程。它坚守和彰显的是儿童立场,它用实践诠释和印证了“课程是为了儿童的”。本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行知教育理念,学校主张学生走出课堂,注重实践,拓展特长,用自己的身心来感受生活,增长才干,快乐成长,求真知,会做人。课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创造。

读书节与教师节相结合,体育节与运动会相结合,英语节与圣诞节相结合。还有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感恩节、旅游节、面食节、白雪节、创想节、明星节……孩子们自己商量主题,自己设计活动,自己参与评价,真正实现了“我的节日我做主”。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书山上攀登,在艺海里遨游,在科苑里增长智慧,在体育场上大显身手,在异国的天地中畅谈。学校把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把美育和体育送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让笑容洋溢在学生的脸上,让歌声飘荡在校园的上空,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人的生活一定要有一种节奏感,要有忙碌,有停顿。就像印第安人,有个习俗,他们走着、走着路,会忽然停下,你问他干吗,他说我走得太快,我要等等我的灵魂,别让灵魂丢了。学生的节日,就是让自己的灵魂放松,就是打破惯有的节奏,就是让生活多一点色彩,多一波澜,多一点变化……

让学校的愿景在人造器物中得到充分表达,并通过仪式和典礼来强化,通过校园故事来传承。这一整套要素集聚而形成的整体文化,把学校变成了一个有目标、有活力和有明确方向的生活团体,给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赋予了特定的意义。

四、自主课程:拥有选择课程的机会

林语堂先生说:“学校应如同一片森林,学生应犹如猴子一般在其间自由跳跃,任意摘吃各种营养丰富的坚果。”“自主课程”是解放路小学实践活动类课程改革迈出的一大步。学校在征集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结合为学生提供“课程超市”,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实行“走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扩大学生求知领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世界。学校将活动课程分别定义为“345(展示我)”和“596(我就乐)”两类课程,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345(展示我)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管乐、合唱、舞蹈、古筝、围棋、书法、足球、网球、轮滑、乒乓、素描、电脑绘画、英语说唱等校级社团,此类社团以培养特长为主,无年级班级限制,学生长期参与。“596(我就乐)活动课程”主要包括“数学万花筒”“小小音乐家”“剪纸”“贴画”“故事大王”“创意彩泥”“七巧板”“跳皮筋”“儿童画”“创意制作”“汉字开花”、“棋行天下”“编织”“花样跳绳”等年级社团。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时间全面落实。自主课程采用“一、二、三、四、五”管理模式——“一个明确”,将活动课程明确摆在“课”的位置,时间、内容上课表,并严格执行;“两种类型”,即走班课程,面向全体、自由选择、兴趣组合,社团课程发展特长,培养特长生;“三个层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爱好,设高、中、低三个层次;“四个固定”,确保时间、地点、学生和指导教师相对稳定。“五项落实”,课程计划、教材及材料、管理督查、课程档案、课程评价落实。

现在学校有校级社团17个,年级社团54个,全校6个年级、2500多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兴致勃勃地来到自己的“工作室”,参与研究、快乐学习、共同提高。

自主课程是孩子们的快乐时间,关注需要,张扬个性。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书海遨游、科海探航、艺海徜徉。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增强了体魄;绘画、素描勾勒了美好的生活;创意彩泥、编织、制作手脑并用,创意无限;演讲、朗诵、讲故事锻炼了胆量,训练了口才;舞蹈、合唱、管乐、陶冶了性情……开放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式、精彩的活动,开发孩子们创造的潜能。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孩子间的合作,让他们结交了更多的新朋友,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五、评价课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解放课程”里,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增强自信,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的成长与发展。解放路小学把育人目标定位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最优智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使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得到自我展示和成功体验,形成了素质教育目标明确的“六小少年”育人特色。

“勤劳勤奋小学生”:学生在各科成绩上有进步、作业完成得很出色,在得到全班同学的投票选举后就可以得到。

“多才多艺小能人”: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文艺活动,单项表演在班级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表扬,在各类大赛中获奖,就可以获得奖章。

“爱国爱家小公民”:弘扬红十字会的博爱精神,扶危济困的小志愿者们开始行动。给社区敬老院带去笑声;给病残儿童送去问候和祝福等。

“自觉觉人小先生”:在解放路小学,“人人都是小学生,人人都是小先生”,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这些不同特长的“小先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佳绩,并把自己的本领无私地传授给小伙伴。他们既教了别人,又教了自己……

“创新创优小先锋”:动植物标本制作、电子制作、“三模”制作、实验活动等研究小组取得进步;在学习方法上有创新。

“坚定坚强小勇士”: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遇到困难,能够战胜自我;在训练站军姿、走正步、打军体拳,亲身体验军人的生活中能够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在同学遇到困难时,能勇敢站出来帮助他。教师以宽容、赏识的态度为学生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研讨氛围和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变教师要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让学生自己决定要学什么、该怎样学。创新性作业设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校一改过去教师布置、学生抄写的机械化作业,变之为创新性多元化作业:有反映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奇思妙想”;有先画后写的“孩子的画与话”;有各抒己见的“今日说法”;有充满艺术探索的“金曲畅想”;有显示学生研究历程的“我的探究”……

改革评价方式就是要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唤起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作为解放小学的儿童是幸福的,六小少年的评选,是对分数的一种淡化,对学生的良好品行、素质的细致评价,让更多的孩子的身上发出了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感到自豪和自信,正如孩子所说:“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把六个奖章全拿齐!”从真正意义上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学校成了孩子名副其实的乐园。

徐州师范大学信传学院杨耀东教授认为,“人的本能是趋于快乐,所以在快乐自主的基础上构建的课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放小学的师生们徜徉在五彩斑斓的童心课程里,“心和心靠近,手和手相牵”。让我们一路走来,解惑童心,放飞天性,给予学生一生的奠基。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云龙区解放路小学)

猜你喜欢

解放路解放学校
忘不了的解放路
学校推介
乌龟和小喜鹊
家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