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怎么看这个世界
2013-04-29李蔚红
李蔚红
在中国的家庭里,父母亲大都习惯在孩子幼年的成长中,对他们使用“你应该怎样”、“你要怎样”的训导式教育,而美国的大多数父母亲和老师,经常使用的则是“尼克,你怎样想?”、“爱拉,你怎样看这件事情?”的询问方式。后一种方式,除了更为平等和尊重孩子,也能够更好地倾听一下孩子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认识。
今天我们的作文写作,就采用尊重孩子的方式,让他们来说一说、写一写他们是怎样看这个世界的。
我们先让孩子来说一说,在他们幼年的生活中,都看到了那些难忘的景物、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事情?还有,他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父母、家人以及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的?怎样看待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的一些事情?
下面就是三个孩子看到的不同生活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认识:
“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只是他们挣钱少,买不上汽车。妈妈每天骑自行车送我上学,而有些同学都是爸爸妈妈开着车接送。有一次下大雨,妈妈载着我重重地摔倒了,我们的衣服弄得又脏又湿,很难看。我想我一定要学会自己骑车子,不用妈妈送我了。”
“今天我和同桌徐超课间到操场上玩,耽误了上课。但老师只是把我叫到办公室里罚站,却没有批评徐超,因为徐超家里很有钱,他妈妈经常给老师送礼。这件事让我觉得很不公平。”
“巴西一个7岁的女孩乔安娜,有一天跟妈妈从超市回来,看到市中心正在进行热闹的市长竞选演讲,但她们的车子离开市区以后,她又看到一群衣衫褴褛、正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的穷人。乔安娜突然有了想当市长的念头,她认为她如果当了市长,一定能让那些穷人有衣服穿、有饭吃。回家以后,她便不停地查资料、询问父母,想了很多为穷人服务的办法,并且把她的政见写在信中,寄给了市长。”
这三个孩子分别看到了母亲的艰辛、学校里存在的不平等以及政治人物是否真正关心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虽然年幼、纯真,却看到了生存中的一些真实现象。
倾听了孩子们的对生活的看法,可以再让他们提出一些心中的疑问。这些疑问,也许他们以前提出过,可父母却没在意,也许一直深藏在他们的心中,没有机会表达出来。
“我真是捡来的吗?”
“妈妈,你是爱我的吗?为什么你走了,离开了我和爸爸,再也不回来看我们……”
“为什么我跟弟弟争吵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护着弟弟,就因为我是个女孩,而弟弟是个男孩吗?”
“太阳怎么总是从东边出来?人为什么不会飞?”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用他们的观点去评价甚至批判一些事情。
“为什么大人可以批评孩子,孩子就不能批评大人……”
“我们语文老师总是很粗暴,谁写错了作业,就撕谁的作业本。今天还揪了一个男同学的耳朵……”
“在我们村里,很多人乱扔垃圾,塑料袋、碎玻璃、破砖头、烂菜叶到处都是,看着脏极了,也没有人管。我多么想我们的村庄能够干净、美丽起来。”
“禽流感来了,今天我们家把鸡鸭都杀了,听着它们的叫声我很难过,难道人生了病也要杀掉吗?我们应该为这些鸡鸭治病。”
孩子们的这些讲述,为我们呈现了他们看到的世界,他们的一些经历、他们内心的想法。他们就是在这些经历和懵懂的认识中成长着,一点点地形成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孩子3岁的时候看一辆汽车,也许会把它当成一种动物; 13岁的时候,他早就会明白汽车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23岁的时候,他可能就已经学会了开车……
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们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不断地变化。让他们用各种方式,写下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看法,那些真实的、用他们自己的眼睛看到、用他们自己的大脑想过的事物,逐渐地,他们就真正在世界上成为一个人了,存在着了,有自己的特点了。
最后,还可以让孩子去设想一个世界,里面有他们喜欢的景物、爱的人,他们热衷的事情。这个设想的世界会很符合他们的理想,如果他们具有了能力并且为之努力,它们有一天或许可能成为现实。
在美国的希尔斯代尔市,刚满18岁的高中生塞申斯的父母双双失业了,艰难的生活让他总想去做点什么,不只为他们一家人,也为所有艰难生存着的人们。于是他用自己打工所得的700美元作经费,参加了市长的竞选。他做了切实可行的竞选计划,最后击败了现任市长,成为了希尔斯代尔市真正的市长。他将为胜任这一职务而学习和付出人生更多的努力。
世界上所有的童话、神话都不是空幻的,它们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和人性,并且不时地成为着现实。
尊重孩子,让他们说出和写下自己看到的事物,倾听他们的观点和认识、他们对成人和社会的意见,这并不只是一种形式,也不只是一篇作文,而是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思想,并且激发他们去为此奋斗,改变和创造一些环境,由此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