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外4篇)
2013-04-29
【素材卡片5】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打听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他敲铜盘时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又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差别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
抽象的“道”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与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蜡烛来说明太阳更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苏轼《日喻》)
【多维品读】一个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知识而对事物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必然要犯错误。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刻苦钻研,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再次,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
【适用话题】片面与全面;内因与外因;教育与生活、学习。
【素材卡片6】
名人教子
铭教 宋代诗人苏轼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轼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 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形,人马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40千克重的铁锤,奋勇当先,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联教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以此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 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多维品读】教育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注人性,关注品德,既严厉又慈爱。然而,无论是哪种教育的方式,家长说得多不如做得多,因为身教胜于言教,尤其是幼儿时期的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模仿,而这模仿对将来有巨大的影响。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适用话题】家庭教育;教育与成才;榜样的力量。
自传类
【素材卡片7】
幽默是生活的力量
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40岁时,写过一篇质朴自谦、旁敲侧击、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死了父亲),可谓无父,学志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的法文译音)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多维品读】在嬉笑怒骂间将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出来,看似嘲笑自己,实则认真生活,甚至可说是艰难生活。我们在笑过后泛起心酸,文学创作的源泉也就在这些挣扎求生的日子里了。
【适用话题】认真生活;笑对人生;创作源泉;生活的真谛。
【素材卡片8】
卑微与伟大
诺贝尔的自传:
阿尔弗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这个可怜的半生物,应该在他哭着出生的时候,就让慈悲的医生把他闷死。
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不构成负担。
最大的缺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
最大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要被活埋。
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
生平重要事件:无。
【多维品读】仿佛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不少伟大的人都不对自己作评价,而他们的伟大却在别人心里扎根。生活永远属于那些实实在在活着并做着的人,不论他是否应该出现在尘世。诺贝尔的一生不幸重重,但这丝毫没有成为他前进的阻力,他的无欲无求使他为人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适用话题】节制欲望;战胜不幸;平和。
【素材卡片9】
解读自己
流沙河的自传:
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别可怜他,他精神好得很,一天到晚信口雌黄。废话特多。他那鸟嘴1957年就惹过祸了,至今不肯自噤。自我表现嘛。不到黄河心不死!
说他是诗人,我表示怀疑。
说实在话,这家伙缺乏诗人的气质。看见一树花,他不去联想青春啦爱情啦,倒去细看花蕊,研究什么雌雄同花异花。看见一只鸟,他不去联想蓝天啦自由啦,倒去调查它的古名和洋名。某处风景绝佳,大家都醉了,他一点也不醉,倒去观察山林的滥伐和水质的污染。游泳,他只觉得好玩,一点也联想不到风浪与拼搏。爬山,他只觉得太累,一点也联想不到崎岖与攀登。诗人的气质嘛,就是疯疯傻傻,如梦如醉,他缺乏的正是这个。
看这家伙怎样写诗,实在有趣。他在一张废纸上面涂涂抹抹,一句句地慢慢拼凑,一字字地缓缓雕琢,真是老牛拉破车呢。嘴里还要嘟嘟哝哝,就像和尚念经,看了叫人心烦。又常常停下笔查字典,一点也不爽快。这样磨磨蹭蹭,冷冷静静,斤斤计较,还有屁的灵感!
我的经验乃是写诗必须铲除理智,消灭逻辑思维,只用形象思维,昂扬主观战斗精神,进入狂迷状态,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直泻千里,绝对不能拖拖拉拉,误了灵感,尤其不能改来改去,损了灵气。用字妥不妥,造句通不通,又不是中学生写作文,管它做啥!
总而言之,这家伙不是写诗的材料。
说到诗风,这家伙极顽固。人家都在更新观念,纷纷地“现代”了,他还在弄传统,讲究形式节奏之美和音韵平仄之美,要求易懂,要求琅琅上口,真他妈的见鬼!我相信年轻人决不愿意读他的诗。历史将淘汰他,无情地!
这家伙最怕我。每次去看他,他都躲入镜子,和我对骂,就是不敢出来。
【多维品读】怎样看待自己,一直是个难题。不是把自己看得过高,就是看得太低。难怪从古至今,一直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又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流沙河用诗人的机智,正话反说,让人们看清他的执着,他的努力,也让人看到他的性情,他的生活。从中,也能让人知道如何进行创作。正是拥有这种诙谐的情趣,生活中的磨难才不能打倒他。
【适用话题】认识自己;创作的心态;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