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2013-04-29张建明
张建明
历史资料无疑是历史建构的基础和历史探究的基点,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是“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纵观近几年的高中历史考题,材料分析题日益凸显出它的价值来,不仅仅表现在考试的分值上,更突出地表现在考试的难度上。而在历史学科的考试中,学生最害怕、最担心、失分最严重的,也正是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解答的好与坏,直接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历史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融会贯通。要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抓好历史资料教学是关键。这就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然而,历史教学资料种类繁多: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资料……是不是每一类资料都要用?此外,除了教科书上的资料,还有教科书外的资料,是用教科书上的好,还是用教科书外的?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平时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如何科学选取历史资料进行教学。
一、立足教科书,围绕教科书的重点、难点选取材料
历史教材的内容都比较多,知识的容量也比较大,几乎每一课都配有相关的资料:如,“学思之窗”“资料回放”中的图片、文字资料、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学生对这些资料,特别是教科书中的图片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料。如果每一处资料,每一幅图片都用上,教学的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不能够很好的突出。历史教学资料原本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整堂课都在用资料,这堂课就显得有些头重脚轻,教师会因为用资料过多而手忙脚乱,学生学习会因为内容多而容易产生疲劳。所以,立足于基础知识,围绕教材重难点选取材料是我们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必须要考虑的。
二、与材料观点不同的史料,学术研究不同的观点,可作为知识拓展介绍给学生
在史料教学中,应尽量用好教科书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科书中的材料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用好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适当补充一些课外资料,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时,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概括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渴求;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商路;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史学界在研究新航路的开辟时却有一些不同的观点:王加丰先生认为是东西方贸易的失衡、热那亚人为打破威尼斯商人的商业垄断,贾雪枫认为还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间有点宽裕,我们在教授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不同的学术观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历史课程教学的学术氛围。
三、把握课堂效率,精简史料内容
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应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进行教学。与一个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很多,在教学的时候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与所教内容直接相关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资料教学,这样,才能起到史料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运用史学资料制作幻灯片时,应从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情出发:PPT一般保持在15张左右;每一段史料,一般不要超过100字。最近我上了一堂“辛亥革命”的新授课,上课之前收集了很多史学资料,课件完成后一看,有40多张幻灯片。为了保障课堂效率,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忍痛割爱”,由原先的40多张幻灯片删减成30多张,最后又删到20张,整堂课下来,教学的时间还是比较紧凑,好在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反应比较迅速,保证了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握好教学时间,尽量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点、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着重分析,仔细讲解,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四、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
教师在运用史料时,通过预先设置的问题进行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从更高层次上发掘、领会史料的真正价值。
问题设置是否恰当、提问方式是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对史学资料的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突兀生硬、模棱两可。提问应准确科学,并具备一定的启发性、诱导性,具有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鲜明层次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深入浅出地切入问题的实质。例如,在讲辛亥革命结局时,引导学生观察“1912年大事年表”,设置这样四个有坡度的问题:(1)为什么材料中大总统、政府、参议院、约法都是“临时”的?(2)1月袁世凯搜捕、杀害革命党人,在如此尖锐的矛盾下革命党人为什么还会把政权交给袁世凯?(3)为什么清帝退位的第二天孙中山就辞职?(4)为什么孙中山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科学地组织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进而推动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有效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在近些年的高考中,文献史料越来越多地被挖掘、运用,对学生史料综合能力的考查成了高考拿分的重点。根据文献史料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迁移书本知识来理解文献史料内涵,达到对文献史料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概括和表达,从而游刃有余地进行应试解题。
教学活动是个灵动、发展的过程。教师授课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或是拿着预设教案设计一步一步地按章上课。我们的课堂上会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情况,难以预料。为了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历史教师需要通过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把有价值的、学生易理解的历史资料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领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获得积极的、深层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吴江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