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理兼知,让文本散发应有的魅力

2013-04-29褚冬梅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3年7期
关键词:理性文本教师

褚冬梅

一、通性,在情韵与概念中深入

小学教材中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经典范文,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人文情韵,刻画着生动直观的人物形象,彰显着熠熠生辉的人文情愫,昭示着灵动可感的人生哲理。这些情韵是鲜明的,可以体验;这些形象是具体的,可以感知;这些情愫是温馨的,可以触摸;这些哲理是澄明的,可以参透。

这正契合了小学生这一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趋势:联想联系强于抽象推理、情感体验优于理性自觉、直觉捕捉长于思维分析,所有呈现出来的感性能力正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优势。

1.体悟矛盾,感受人物复杂的多面性

人文内涵是生命个体之于自身的心理关照,突出标识在对人自身的尊严、价值的自我呵护和救赎,是人之生命成长与发展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呼唤与追求。真正的人是复杂而多样的,常常呈现出必然的纠结与矛盾。成功的文本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摒弃人物形象的纯粹性与单一性。因而,对教材的解读绝不能止步于文本语言文字的表层,而要让学生在习得语言之形、悟得语言之意的基础上,运用移情体验等手段,让学生不仅从意思层面体验人物,更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从人物多变的复杂性中深刻把握人物特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文章在第二自然段中既描写了肖邦“回首望了望华沙城”所饱含的依恋和不舍,又呈现了其“疾驰而去”的毅然和坚定。这样一组看似矛盾的情感纠葛,却是人物在特殊的情境下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学仅仅止步于语言文字表层之义,则很难体悟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教学中,教师利用“回首凝望”“疾驰而去”两种动作背后实际上蕴藏着肖邦内心怎样的语言,请你动笔写出肖邦的心里话,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嵌入了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实现了对文本意蕴准确而深刻的把握。

2.转换概念,体验事物关联的逻辑性

概念的形成是学生认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认知阶段前一部分的总结与呈现,也是对进一步加深认知进行的拓展与延伸。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将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一块。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一般事务中抽取提炼基本形式,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体验,进而转换成较为理性的认知。

以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为例,这个故事涉及这样几个基本的人物:勤劳憨厚的牛郎、善良温柔的织女、心狠手辣的王母、忠心耿耿的老牛,彼此之间相互串联构成了牛郎织女基本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的创作与流传反映了底层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愿景和向往。这样的故事看似由几个基本的生命个体构成,实际都是最基本阶级的代表:牛郎是穷苦大众的象征,织女虽为天女,但仍旧属于被压迫和管制的阶层,而王母手握大权,是统治阶级的代表。所以,教师帮助学生从事件中提炼出基本的核心概念,故事的层次则大不一样。学生对于封建社会的理性认知也必将发生质的变化。

二、知理,在质疑与主张中突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拓展学生的理性认知空间,进行思维的历练,睿智地解决问题。

1.自我质疑,在自我实践中明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历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自我提问可以在文本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小至标点符号,大到篇章结构,富有思考性的有质量的问题,是考验学生把握特点的先行思维,是理性思考的前身。

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教师在教学文本之处,将教学点聚焦在课题之上,正好利用课题中呈现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三个要素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特点,通过课题的质疑引发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自我提问,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嵌入文本,实现对文本的深刻领会。

2.践行主张,在个性多元中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创设必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拥有更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的生命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彰显,在促进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阅读主张的不断拓展化。

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教师补充众多希腊诸神来劝说其投降于宙斯的情节,让学生以普罗米修斯的口吻逐一进行回绝时,学生有的采用义正言辞的风格拒绝,有的则借助生活的事物进行类比方式婉言谢绝。

众多的回绝形式是学生自主体验,自我选择的结果,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历练了思维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是理性文本给予学生的特殊机会。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刻地把握到这点,才能更深入地走进课文,在情理之中实现理性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理性文本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