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益龙 最美武警的大写人生
2013-04-29菡涵
菡涵
今年3月1日,在珠江西堤码头,一名男青年不慎落入湍急的江水中,此时,武警郑益龙正好从此路过,危急时刻,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营救。落水者最终得救,郑益龙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年仅34岁的郑益龙生前是武警广东省总队广州市支队四大队副政治教导员,自1997年入伍以来,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郑益龙英勇牺牲后,武警广东总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做出“向郑益龙同志学习”的决定,共青团广东省委和广东省青年联合会追授郑益龙“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大网友更是亲切地称他为“最美武警”。
网友“感动中国”在看过郑益龙舍己救人的视频后如是评论:“无数次看了这段他14秒内奔跑21步毫不犹豫跳水救人的视频,太震撼了!”他的人生就是对出彩人生的最佳解读。
用实际行动感召人
“老指导员郑益龙下水救人前瞬间留下的视频,壮举虽只有14秒,而从军15年的他其实早已准备好为人民牺牲一切!”海珠中队士官羊学锋曾是郑益龙的老部下,他谈起了6年前的一节政治教育课,那是2007年4月的一天,时任海珠中队指导员的郑益龙组织刚下队不久的新兵开展职能使命教育。
“当看到别人落水时你会不会救?当碰见老弱病残的乞丐时你会不会帮?当他人有难时你会不会挺身而出?”郑益龙临近授课结束时的一席话,让羊学锋至今记忆犹新,“假如你能活到70岁,当兵2年也只是奉献了2年,剩下的68年,都是别人在为你作奉献。当你穿上这身军装,就一定要肩负起这份责任,哪怕是付出生命,也要维护军人的荣誉。对于那三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会!”他坚定的话语,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军人的责任与使命。
“那一冲刺、那一拦、那一跳、那一推,不是一时的冲动和偶然,而是浸透在他骨子里的人性的光芒和军人的担当,他用生命诠释了6年前所提的命题,也诠释了人生的出彩。”说到这里,羊学锋的眼里已饱含泪水。
“自身不硬气,别人难服气”,郑益龙生前常用此话来告诫自己,时时处处以良好的形象感染战士。
2007年2月,郑益龙被任命为海珠中队指导员。这是一个士气低落、长期后进的中队,为改变中队的落后面貌,他鼓士气,让官兵唱队歌、学队史、塑队魂,和先进中队开展挑应战活动;他正风气,把立功入党、士官改选、伙食账目等热点敏感问题搬上电子屏幕,时时接受官兵监督;他蓄底气,建立规章制度、动手美化营区、开办周末夜校,坚持建队育人一起抓。官兵心齐劲足,当年中队建设有了很大起色,然而,郑益龙却因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9年10月,郑益龙腰病复发,痛得连床都起不来,当时正值年终考核,他去医院只做了简单的保守治疗便回到中队迎考。五公里考核时,他绑着一条半尺多宽的绷带,硬是咬紧牙关跑完全程,到终点时已直不起腰,痛苦地趴在地上。那一年,中队彻底打了翻身仗,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从那以后,海珠中队建设一直在先进行列。
以人格魅力鼓舞人
虽然最初学历不高,郑益龙对人生的精彩追求却有着自己的规划,只有中专文化的他通过自学,取得了计算机三级、英语四级等级证书,通过了南京陆军学院法律本科自学考试并拿到了学士学位。
在郑益龙的宿舍,他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其中《走正道行远路》《道德与人生》《论语》等几本书都被他翻得磨破了角。小笔记本上,“团队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话语摘要,是他平日开展政治工作的思考和印记。
让每一个战士都有自信,勇敢,活出彩,是郑益龙的带兵信条。来自河南农村的战士小韩的母亲偏瘫,家里条件不好,他想在部队发展却两次考学落榜,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郑益龙得知小韩在家有喝茶的习惯,就找到他边喝茶边探讨茶道。他意味深长地说:“茶的滋味微涩而清香,头道茶也许很浓很苦,再冲一次就会越喝越淡,越品越香。做人就像喝茶,不会苦一辈子,只会苦一阵子。”
郑益龙的一席话让小韩茅塞顿开,从此,小韩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年底不但入了党还立了功。2012年退役时,他抱着郑益龙哭着说:“副教导员,如果没有您当初的那杯茶,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海珠中队代理排长小徐家境优越,只想着在部队干两年就回去。2008年5月的一个下半夜,小徐第一次上哨,郑益龙查哨时与他倾心交谈:“工人不尽心生产,不会有好的产品;农民不用心耕种,不会有好的收成;作为一名武警战士,就是要站好岗,执好勤,守护一方平安,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听了这话,小徐下定决心要将兵旅生涯过得精彩。
“新时期的战士有知识面宽、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快等时代特征,但同时存在着信仰缺失、亲情缺失、责任缺失等现实困惑,帮助战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带兵人必须要认真解决的现实课题。”这是郑益龙生前说过的话。
郑益龙的妻子是一名心理老师,在妻子的指导下,郑益龙摸索编排了“盲人摸人”、“跳格子”、“青蛙跳”等心理游戏,有效缓解了战士们的心理压力,大家善意地称他为“幽默的小肥象”。
“他讲的道理令人信服,他做的事让人佩服!”“作为一名基层的政工干部,他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人性、党性、血性的真实含义。”郑益龙生前战友回忆说,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鼓舞人,以人格魅力激励每一个战士上进。
用精彩大爱温暖人
“郑副教导员自身要求很严,工作生活从来不搞特殊,他的一言一行总是让人感动。”熟悉他的战士们都这样说。
当副教导员后,郑益龙经常下中队蹲点代职。第一次到十三中队蹲点,早操后,见通信员小李在给他收拾房间,他夺过扫把,亲切地说:“小李,你忙你的去吧,我是来代职的,不是来享福的,我的房间自己收拾。”
第一次到花都中队蹲点的时候,司务长悄悄在餐桌上加了一盘卤牛肉,他说,“我们当干部不要搞特殊化,战士吃啥我们就吃啥。”说完,他端起盘子就将牛肉分到战士们的盘子里。
“他做的事让我们感到温暖。”战士小周回忆说,“有一次,郑副教导员查夜哨得知我患感冒没吃晚饭,等我下哨回来,他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送到我面前。”每次到中队蹲点代职,他都下一次厨房,亲手为大家做一道拿手好菜;和战士谈一次心,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难处和想法。
“不管谁有困难,他遇到了就帮,见到了就助。”这是郑益龙留给战友们最深刻的印象。2009年,海珠中队浙江临海籍战士小朱因父亲患肝癌而忧心忡忡,郑益龙及时找他谈心,并发动中队官兵为他捐款,自己还带头捐了800元。战士小徐报考函授大专,一时为钱凑不够而苦恼,郑益龙二话没说拿出1000元帮他垫上。之后,他又给小徐买回一大堆学习资料。小徐感动地说:“指导员,您就是我的好大哥!”
2011年3月,郑益龙提升为副教导员后,按政策可以分一套公寓房,但由于支队房源紧张,他看到一位比自己困难的干部还没有房子住,便做通妻子工作,主动放弃分房指标。但其实,郑益龙一直和妻子、岳父母合住在一处5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里。
然而,在郑益龙看来,帮助战士解决实际困难是小事,关心战士成才才是大事。2007年年初,郑益龙刚到海珠中队当指导员,发现战士课余时间基本都是玩游戏、侃大山,学习氛围不浓。于是,他为每个战士买来一本字帖,组织开展每日“练百字、读一文”活动,每月进行一次“习字展评”;每周利用3个晚饭后15分钟时间,开展日常英语对话活动。至今,这一活动仍在中队传承开展。
入伍15年来,郑益龙早已把对亲人和身边战友的爱延伸至爱他人、爱社会,就像一支燃烧的火炬,把爱的温暖和能量无私地传递和释放。他在日记中写道:“自己付出一份关爱,他人就多一份温暖,社会就增添一份和谐。”
2009年8月的一天夜里,一个多月没有轮休的郑益龙回到家打开电视,看到京珠高速发生一起特大车祸,十几名乘客失血过多,收治伤员的医院血库告急。他来不及和妻子打招呼,抓起外衣就往外跑,拦了一辆出租车赶到医院,献血400毫升,并协助进行伤员家属的安抚工作,一直忙到第二天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直接回到中队。
郑益龙的家庭并不富裕,但资助他人从来都毫不吝啬。在任海珠中队指导员期间,他得知中队对面的民工子弟学校春华小学,有一对姐弟俩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便主动找到学校领导,每月资助300元钱,直到姐弟俩初中毕业。郑益龙调离后,海珠中队官兵接过他的爱心接力棒,和春华小学结成了共建单位,继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多年来,郑益龙先后为爱心基金、失学儿童、地震灾区累计捐款5万多元。“他心中总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支队政委邱裕如是说。
网友“那抹绿色”评价郑益龙:“一个为自己活着的人是渺小的,因为这是小爱;一个为别人活着的人是高尚的,因为这是大爱。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才是一个纯粹的人,才是一个出彩的人。”
的确,郑益龙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出彩、美丽。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