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山作品的收藏价值

2013-04-29

财富堂 2013年7期
关键词:李山胭脂苏富比

艺术市场中总存在一些容易归类和不容易归类的艺术家。容易归类的艺术家一般在风格、地域等方面存在共性,在市场中会形成板块效应,领头艺术家的市场表现,可以作为判断同类艺术家行情的依据,典型的如赵无极之于朱德群,陈逸飞之于写实流派,还有当代艺术里的“川军”等等。不容易归类的艺术家则更易在市场中遭遇沉浮,可能长时间受市场冷落,也可能一朝走红,而向上的势头能持续多久,依然不太容易找到牢固的逻辑。

在进入拍卖市场的当代艺术家中,李山既属于容易归类的,又属于不容易归类的。片面地看,李山属于“波普”,属于“上海”。严格地讲,李山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就转向“生物艺术”的创作,其“阅读”系列已经在市场上屡创新高。随着其他市场明星艺术家的价格纷纷到顶,李山作品市场的二次发力指日可待,收藏李山作品的时间窗口即将收窄。

横向比较:

以资历而论,李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老将。年满70岁的李山,已经在当代艺术领域活跃了30多年,他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新艺术的实验,并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与活动,“85新潮”不可不提李山,“89中国现代艺术展”不可不提李山, 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1994年圣保罗双年展等,都不可不提李山。

以国际性而论,李山有国际盘。1994年李山作品就进入香港佳士得拍卖,1997年在北京、上海上拍,2004年又进入台北罗芙奥。2006年开始,李山作品在纽约、伦敦、新加坡、瑞士巴塞尔等地都有交易。李山作品市场分布的国际性,一方面是因为90年代通过香港艺倡画廊、汉雅轩等流向海外,后来又长期被上海香格纳画廊代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作品的语言消除了文化、地域、种族的印迹,同时具备东西方文化的接受度。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流通性对艺术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创作范围而论,李山不被形式局限。在绘画、行为、装置、影像、基因工程等领域都有不俗的作品,在成名后还能从心所欲地驾驭多种艺术形式,并获得高度评价,在艺术家中是很罕见的。

以市场数据而论,李山的潜力明显。受作品量所限,其上拍量不可能像周春芽、曾梵志、张晓刚等那么高,但每年20-40件左右的上拍保证了稳定的流通性,与刘小东、徐冰、刘野等人相当。在各个价位区间李山都已有突破,但高价区间依然留有很大余力,作为为数不多的在学术和市场上都站得住脚的艺术家,李山还有足够的后劲与刘炜、刘野等艺术家的市场一争短长,未来艺术市场再次洗牌,李山获得更大的认可也是可能的。

纵向分析:

与大多数当代艺术家一样,李山在2006年以前的拍卖比较零散,这期间的最高拍卖价是作于1997年的《乐园》,2005年秋在北京荣宝估价30万-40万元上拍,78.1万元成交。其实此作早在1997年就以《初始》之名在嘉德秋拍上出现,是首次进入嘉德的李山作品,当时估价12万-15万元,高于同场的曾梵志与周春芽作品,可惜流拍。2010年8月,这件作品出现在国内当代艺术三大收藏主力之一的泰康人寿的企业收藏展上,最终还是和嘉德有缘。

2006年纽约苏富比点燃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烽火,李山的两张“胭脂”系列上拍,其中一张首破百万元成交。之后不到10天,另一张“胭脂”也在香港苏富比拍出106万元。此后苏富比继续在纽约和香港上拍李山作品,几乎清一色都是“胭脂”系列,可以认为这是苏富比的策略,把“胭脂”系列与“面具”和“大家庭”等一样视为一种可以快速热卖的符号,在当代艺术市场突飞猛进的几年的确效果显著。佳士得早在1994年就拍过“胭脂”,虽然后来苏富比成为李山作品的海外主战场,但佳士得也毫不客气地跟随了这一策略。

“胭脂”系列已有近百条上拍记录,尽管最高单价还没突破500万元,但在100万-300万区间和50万-100万区间内都占比最多,是李山作品中流通性最强的一个系列,也是收藏李山作品的必选项。

好在李山不仅只有“ 胭脂” ,在2006年前后,诚轩、嘉德、泓盛等拍卖行就在拍一些李山更早时期的作品。2006年开始,李山的另一个主要系列“阅读”系列登上拍场,

2007年李山的《阅读系列——人鱼》(2006年画于纽约)在泓盛春拍以109万元成交价首次开创此系列的百万元高价,上海泓盛拍卖自此开始成为李山在内地的福地。2007年秋、2008年春、2009年春,泓盛先后以504万、582万、2352万元成交价3次刷新李山拍卖单价纪录,且均为“阅读系列”。到2010年,“阅读”系列的作品又在嘉德和西泠拍到890万和761万元的高价。与此同时,这几年内地也陆续有“胭脂”系列拍出三四百万元的高价。凭借“阅读”系列的崛起和带动,李山的内地市场压过了香港市场。

从李山历年拍卖数据统计表可以看出,2009年和2010年李山在500万以上单价上突破最大,随后2011年2012年最高单价回落到500万元以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李山在内地创下的高价“阅读”系列绘画,均尺幅巨大,若以单位面积计算,每平米价格实际上比“胭脂”系列要低。李山“生物艺术”的创作呈现出向装置、影像、绘画、文献等多元发展的趋势,未来流通性强的平面绘画,新作品会越来越少。

在“胭脂”和“阅读”之前,李山还有不少“风景”、“原始”和“抽象”作品的创作,目前这些作品的市场价还在50万元之下徘徊,近两年很多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价值被市场“重新发现”,随着市场认识的深入,李山早期无论是实验性还是写生的作品,未来迟早会迎来“价格修复”和“价值回归”。

一位新加坡的藏家曾评价李山是一条睡龙,认为市场还远远没有意识到李山的价值。从数据来看,李山上拍的重要作品并没有太受低估,但相比李山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香港至今还慢着几拍在推 “胭脂”,内地则刚赶上“阅读”的节奏,但李山的“阅读”创作又从绘画转向了装置和影像。市场总是慢一两拍,赶不上李山的前瞻性。

市场总评:

李山作品市场的特点可归结如下:1、上拍量适中,流通稳定,有国际盘;2、300万元级别以上的作品量还很少,后续开拓空间大;3、包括“胭脂”系列在内的早期作品,没有经过第二轮爆炒,可待再次发力;4、早期李山的出版物比较少,有著录的作品值得特别留意;5、“阅读”系列的大作品较快到达高位,未来几年的交易会回归平稳;6、新近创作的大型装置、3D动画等作品不会很快流入拍卖市场,要注意拍卖之外的收藏机会。

最值得介入的李山作品有:1、上世纪的风景、实验性作品,在艺术性上自成一格,但价格偏低;2、与85新潮及之后几场重要国际大展相关的作品,历史价值不可估量;3、“胭脂”系列早期的大尺寸代表作;4、“阅读”系列中成熟度高的作品;5、2005年后的装置、影像等作品。

值得思考的是,当代艺术的收藏原本就应该具备一些冒险性,但最近几年当代艺术的高价拍品越来越趋于寻找安全边界,这直接导致今天翻开当代艺术图录变得雷同而索然无味。如果当代艺术的收藏家不再冒险,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不再冒险,当代艺术是否还成其为当代艺术?

李山虽然难以简单归类和判定,但其多样的创作风格也保证有足够“安全”的作品留给保守的买家,而他最惊世骇俗的作品,则只留给“怀有同样狂想的收藏家”。

猜你喜欢

李山胭脂苏富比
热带雨林的胭脂太阳
驴殇
驴殇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我不是乞丐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冰摧霜折傲骨在 漫天风雪写梅花——评赏李山所作风雪红梅水墨画
花明驛路 胭脂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