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垂直整合
2013-04-29纪一宁
纪一宁
一种缺乏弹性、高成本,甚至会让企业尾大不掉的生产方式,却有希望成为解决层出不穷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救星,让食品行业的精益管理成为现实。
爱阁食品(Agrosuper),这家智利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正试图用一种流行于上个世纪的生产方式打动中国市场——2013年拿下中粮集团千万美元肉类订购大单,让其对公司在亚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家公司引以为傲的竞争力来自其在食品领域的生产方式——垂直整合,即自己畜养牲畜,生产自己的饲料,自己屠宰与销售。“这在今天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以此确保产品的卫生和安全。”爱阁食品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安德利亚斯·塔卡米亚(Andreas Takamiya)对《中外管理》如是说。
在OEM代工与整合供应链成为主流的今天,乍一听,是否像倒退了100年?垂直整合,这种流行于一个世纪以前的生产方式,早已被证明存在缺乏弹性、成本高等缺点,甚至会让企业尾大不掉。以这种运营方式进行生产,真的能够保证产品品质,让食品行业的精益管理与食品安全成为现实吗?
他山之石
“质量与持久的竞争力是合作的基础”,爱阁的合作伙伴、中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中粮集团市场部市场发展副经理徐怡向《中外管理》阐述了选择爱阁的原因:“当然,食品安全是更重要的标准,爱阁公司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从源头开始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显然是有代价的。在19世纪被用以打造航母级企业的垂直整合模式,到20世纪末就已被抛弃——产业链过长带来的管理压力、人力成本增长带来的成本困境,让代工和采购成为主流。全球化的魅力就在于,美国的大企业可以用不到本土生产十分之一的成本,在东南亚的某个乡镇企业采购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但是,对垂直整合方式的“抛弃”,却并非全产业的行为——发达国家的食品企业,依然将其奉为品质与安全的保障。
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肉类、奶类企业为例。在国际上,企业与上游原料来源合作生产共有4种模式:产供销一体化,也就是全产业链,这是目前欧美大型农牧食品企业的流行模式;返租倒包,即以资本购买大量土地,并且雇佣农民按照要求统一生产的模式;紧密型订单模式,公司与当地政府或者合作社合作,实行订单式生产;放任型的市场收购型模式——这是目前中国食品企业普遍采用的模式。
后者与前三者的区别显而易见,核心就在于,如果出了问题,能够分得清责任在企业内,还是在企业外。
曾经轰动全球的丰田召回门,问题正是出在供货商身上。而掺三聚氰氨牛奶、吃瘦肉精的生猪,甚至农民买回来的剧毒农药,这些没有被纳入企业整合范畴之内的上游因素,已经成为左右产品品质的一个个定时炸弹。
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及市场学系姜宇威教授向《中外管理》介绍道,2012年的食品安全信心指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民众对食品安全评价信心指数仅为66.2分(百分制),仅有3.1%的民众对食品安全非常有信心。“质量有保证的国际食品品牌在中国有着很好的发展机会。”对国际食品产业颇有研究的他认为,要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借鉴与复制外国企业的先进经验。
“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用规模保证品质,远比以速度占领市场更重要。”中国收购与兼并研究中心秘书长高岩在接受《中外管理》采访如是说。在他看来,爱阁食品垂直整合的生产方式,应该被更贴切的称为“运营方式”,而这正是在食品行业内实现企业精益生产的基础。
《基本法》基本无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于食品企业,垂直整合的运营模式,不能算是精益管理的一个步骤,更像是一种指导思想。但毫无疑问,这种模式为产品的品质提供了真正的基本保证。
所谓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与道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双汇的高度自动化与卫生体系完善的生产线,还是蒙牛向参观者所展示的整洁的生产车间和无菌实验室,都是对于品质高要求的无条件践行,但问题为何依旧层出不穷?
如果中国食品行业依然寄希望于通过一条更高自动化水平生产线或更高素质操作工人来提升产品品质、实现精益管理,无疑是徒劳的。即便仿效《华为基本法》,出台更多的“大蒜基本法”,或者“大米基本法”,问题也不会得到改善——企业仍然可以为自己找到掩盖过失的理由:农药厂不是我家的、肥料来自供货商甚至养殖户都是“临时工”。
如果《基本法》基本无效,那精益生产,从何谈起?
在美国、澳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食品行业大企业的垂直整合是必须进行的步骤,全产业链的无缝整合,从最基本的原材料与饲料的生产都被纳入企业的生产体系。毫无疑问,这其中必然存在成本的提升,“品质是企业的生命,而利润不是,卖一条鲑鱼的收入,远不如去华尔街溜达一圈划算。”塔卡米亚对《中外管理》笑称。
需求决定品质
当然,垂直整合对许多公司来说是个很难成功完善的战略,它复杂、昂贵,而且很难逆转。产品从原料到成品,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经过许多阶段,掌控如此多的环节,势必带来同样多的风险和成本压力。
但不要忘记,企业生存的根本在于为其客户创造价值,商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产业链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买单。
在83岁的日本管理大师今井正明看来,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企业,以攫取利润为目的;另一种就是精益管理的企业,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在世界工厂中国,人们倾向于把企业做得越大、越快、越多越好,而不是市场导入原则:一切工作以客户满意为目标,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的问题频发。
而在食品行业推行垂直整合的生产方式,却能真正地向上控制原材料供应,向下协调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物流保障。这种控制力,毫无疑问将成为产品品质的保证。
责任编辑: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