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2013-04-29王少锋
王少锋
有效的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在实际教学中,预设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有时这个差距还会很大,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如何摆脱无效、克服低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一些数学课中的情境纯粹是为了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或者是思品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降低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没有真正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应是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但情境只是一种形式,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不考虑数学课的本质内容,一味追求新奇,切不能为设计情境而绞尽脑汁,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了解创设情境的目的,为新授内容教学做铺垫,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创设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所引出的问题最好是发散学生思维。
二、认真研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内涵,抓不住教材的“关键点”,对教材编排的意图、重点、难点和知识联系把握不准确,导致课堂思路不清晰,重点、难点不突出,容量不恰当,既定的教学目标达不到等现象。理解教材仅停留于一部分,没有充分把握好本部分在全册或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教材往往只是对文本信息的重复性归结,缺乏深度广度,有价值的阅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经验、知识未能进入教师的视野。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积极倡导教师主动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并将编者意图活化到每一节课中,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组织优秀教师编写示范性教学设计,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如何驾驭教材;组织骨干教师精心设计有指导性的练习题,让教师体会如何进行相关训练。
三、重视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中许多的问答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空间,表面上热闹,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提问的问题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了课堂的时间。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部分问题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但数量多,质量低,甚至一些学生仍难以理解的问题,久而久之,反而导致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而且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激情。提问必须有三点要求,一是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细心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和需要;二是提要给予必要的思考空间,教师应耐心等待,必要时给予一定的鼓励或提示;三是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更乐意,更自然地回答问题,同时课堂上提的问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提问的问题要清晰;②问题要提的有价植;③提出的问题必须有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④问题应该具有“大众性”;⑤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广度和开放度。
四、精心设置练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练习的设计重复、单调,训练机械,缺少创造性,抹杀了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课堂练习时,教师就板演的情况作简要讲评,其他学生的练习有没有完成,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常常被忽略。由于检查不到位,甚至有些学生不写,教师也不清楚,等到课后作业批改后,才发现问题百出。课堂的练习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掌握程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发展思维的重要过程。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数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夯实基本练习,围绕教学重点进行集中练习,抓住学习的难点分散突破。设置拓展练习,让学生综合地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探索精神。练习的题型应多样化,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切忌机械重复,学生一练就烦,多强化实践性、拓展性、研究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殖民地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没有不想把课教好的老师。但为什么还有老师课教不好呢?重要的一条,没有重视学习和反思,如果平时多抽点时间看看书,听一听优秀教师的课,就会发现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借鉴,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面对问题,心急浮躁不行,消极不作为更是错误。教学反思应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与学。以优秀教师的课或教学案例来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通读取他人成功的经验,避免重犯他人的教学失误和不当,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
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它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努力探索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