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诗读给总统听等
2013-04-29
给“梦想”放行
哲理的故事
1930年,他出生在叙利亚海边一个叫卡萨宾的小村庄。祖上世代都是农民,非常贫困,一直到12岁,他都没有机会上学。但他依然坚持自学,他一直盼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朗读他最爱的诗歌。
有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因为困倦在树下睡着了。他在梦中写了一首诗,然后读给总统听,总统很欣赏,问他:“孩子,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他回答说:“总统先生,我想上学读书。”可醒来之后,他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梦。
不过就在那一年,他听到消息,叙利亚的首任总统会经过自己的家乡。想到那天梦中的场景,他很兴奋立刻写了一首诗,一首赞美总统的诗。他把诗拿给父亲,希望父亲能让族长引荐他,把诗读给总统听,父亲根本不同意。他去找族长,没进门就被轰出来。后来,他终于打听到总统要拜访附近的城市,他赶紧步行到那里。看到市政厅有横幅写着“欢迎总统”,他心想总统应该在这里,就径直走了进去。谁知一个官员马上把他拦了下来,他大声说:“我要见总统。”问清来由后,官员笑了,说:“那你先读给我听听。”他站在大厅的台阶上,开始大声朗读,读着读着,官员不笑了。随后,他真的被引荐给正在发表演讲的总统。他站在台上,鼓起勇气用少年稚气而充满激情的声音朗读了自己的处女作。谁知道,在场的人们都很受感动,总统听得热泪盈眶,之后的讲话还以他的诗歌为开头。
集会结束后,真的与他的梦境一样,他被送到了叙利亚最好的学校读书。他就是当今享誉全球叙利亚最知名的诗人阿尼多斯。回忆起以往的经历,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诗人动情地说:“为了现实的生活,去做梦吧!”(清风慕竹)
故事的哲理
从异想天开到达成飞跃性突破,需要的不仅仅是当事人的勇气和执著,还需要关键时刻组织制度和文化的双重保证——“相信员工,包容失败,不惟上级”,从而给创新和激情彻底解缚。
给心加根悬空寺下的柱子
信任来自于为什么不信任
哲理的故事
深山有古寺,悬挂在半崖峭壁间,上载危崖,下临深谷,巧借岩石暗托,远远望去,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再加上历史上多有大德高僧于此修行弘法,佛法氛围深厚,一度曾是皇家贡奉,因而驰名天下。
但是最近几年参拜的信众却似乎寥寥无几,僧人费解。经过了解之后方知,由于寺庙立于悬崖之上,历经风雨,由于近年来各地多发山崩地震,游人听得脚下呼呼生风,木板颤动作响,担心受其影响,这些500年前的建筑,无法承受今日的重量。
师傅听闻情况,苦于无钱翻修,几经思索,在寺门边刻上通告,介绍寺庙独特的建筑结构以及如何具有抗震功能等。可是效果不佳,香火依然不旺。直到一年后,情况大为不同,寺庙游人如织,鉴于前来参观者众多,寺庙不得不作出限制人数的规定。
原来是,师傅让弟子在支撑木板的横梁下,安上一根巨大的粗木立柱。外人,远远看去,寺庙虽然在悬崖之上,但下方有立柱支撑,看上去似乎稳固和安全多了。不过游人并不知道,当初修建立柱之时,由于木料不够长,以至于立柱与横梁之间,还有两厘米的空隙。但经过这样的整修,游人却相信寺庙的安全,观者如云。(罗?强)
故事的哲理
信任从来不是单向的,即便拥有真理,也不能强迫他人认同。信任更应该是一种沟通,了解他人的不安全感来自何处,才能有的放矢地达成合作共赢的基础赢得信任。
给坦克穿毛衣
想象力是最大的生产力
哲理的故事
诺维斯基居住在德国的慕尼黑,以经营毛线生意为主。由于经济不景气,加上竞争激烈,他的生意举步维艰,最惨淡的时候,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为了推广自己的毛线产品,他想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看到一则介绍兵工厂各式兵器的消息,有大炮、导弹和坦克等。这时他的宠物狗正穿着马甲在屋里跑来跑去,诺维斯基突发奇想:人可以穿衣服,宠物狗也能穿衣服,那坦克为什么不可以呢?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听后嘲笑道:“你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傻瓜,坦克怎么会穿衣服?穿上衣服还能开火吗?”
诺维斯基反驳道,现在是和平年代,大家都不想兵戎相见,坦克之类的武器很少使用,既然坦克如今已经变成了“脾气温顺”的家伙,为什么不能穿上毛衣呢?穿上毛衣的坦克不是更显得可爱,让人觉得和平更加珍贵吗?
于是他来到德雷斯顿,找到一家军事博物馆的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负责人一开始很惊讶,但仔细思索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反战宣传的策划,就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很快,政府那边的回音来了,表示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负责人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个独特的展示活动。诺维斯基非常兴奋,他赶快组织工人紧急开工,给坦克织出了一件十分漂亮的大毛衣。展览开始后,吸引了当地的大批参观者,媒体也纷纷报道,诺维斯基的毛线产品也因此一炮而红。(李金鹏)
故事的哲理
不被既有现实绑架,心怀广博的世界,用创造性的思维看待平凡的事物,也许才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获得真正颠覆性的成就。
牧羊人的橡树林
奇迹来自每天的修行
哲理的故事
《天空》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能够登上《天空》杂志封面的,不是社会名流,就是风云人物。然而,登上2010年第7期封面的却是一位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乡下老人——“贾斯汀”。
贾斯汀是伦敦西南部德文郡巴德里小镇的农民。18岁那年,从父亲手中接过牧羊鞭的贾斯汀成为一名职业牧羊人。巴德里小镇的南面,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每当贾斯汀赶着羊群路过这里时就想,如果能在这片荒山全部种上橡树该有多好啊!
他的想法很快遭到家人的反对,毕竟那片荒山有6000多亩,这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小事。很多同乡也非常不解,觉得贾斯汀的想法太荒谬了,可贾斯汀还是觉得要实践这个梦想。26岁开始,贾斯汀一边牧羊,一边实施自己的伟大构想。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出门前,数好100粒橡树种子放在随身的袋子里,到了山上,他先把羊群安顿好,然后把这些橡树种子一粒一粒地种下去,浇水、用羊粪施肥……
他一干就是30年,每天他都坚持种下100粒橡树籽。2010年,英国国家森林学会的科学家来到巴德里小镇,当他们看到这片6000多亩的橡树林时,无不为之感叹。科学家们决定采访这位老人,但是他已经去世。感动不已的科学家们拿到他的一张相片,连同他的事迹一同送到了《天空》杂志社。(郝金红)
故事的哲理
远景可以宏大,但目标必须细分。在每一天的过程中,完成好自己眼前的事,单纯而坚韧同时不断深入下去,奇迹就会出现,梦想就会变成现实。
点评编辑:邓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