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靠投资,还是靠消费?
2013-04-29赵晓
赵晓
投资固然是消费的原因,但消费更是投资的灵魂。
在中国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的宏观背景下,近期投资刺激论又开始冒出水面。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的另一场争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到底要靠投资,还是要靠消费?
谁不喜欢投资呢?
争论的观点主要分为两派。绝大多数人属于消费主张派,认为中国经济必须尽快从投资和出口为导向转变到以国内消费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上来。而另一派是投资主张派,以复旦大学张军教授和北大林毅夫教授为代表,认为GDP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消费出来的,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不是一个需求问题,而是一个供给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问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消费谁不会呢!”
按照投资主张派的意见,中国还需要大力投资,特别是要加大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他们的分析逻辑有两点:一是鼓励消费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暂时的,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消费掉了,没有了储蓄和投资,怎么可能有长期的经济增长呢?二是中国的低消费率可能是被失真的统计数据误导了,中国的真实消费率其实不低,持续的消费水平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从长期来看,只有投资上去了,消费才能上去。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是非常赞成的。毕竟,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或者地方政府而言,谁不喜欢投资呢?欧美国家经济那么发达,还到处吸引投资移民呢!但是,上述经济逻辑要成立有三个基本前提:一是由投资而增加的产品供给要能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并能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二是投资资金是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不能为了今天的投资而不顾明天的债务偿还;三是投资要由投资人自主决定,而不能由政府“越俎代庖”。对于这三个前提,投资主张派其实也是认可的。林毅夫就曾表示,投资本身“无罪”,但我们要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
最终意义在哪里?
本文想引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承认投资对消费的长期作用的基础上,提振消费的作用又在哪里呢?难道消费主张派错了吗?笔者认为,投资固然是消费的原因,但消费更是投资的灵魂。
首先,消费是投资的最终目的。就跟“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一个道理,投资也不是为了投资而投资,而是为了消费而投资,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感。过去,我们节衣缩食增加储蓄加大投资,生产更多的产品并出口,目的绝不是仅仅为了挣取更多的外汇储备,而是为了换回更多国内生产不了的消费品,或者换回更多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材料,以便生产更多的我们能消费的产品。现在我们日子稍微宽裕了,总不能为了明天的更多产出而总过苦日子吧。否则,投资的最终意义在哪里呢?
其次,消费是投资的指南针。在物质较为丰富的现阶段,投资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必须注意投资结构的问题,没有方向的投资就会导致产能过剩和投资效率低。而消费就是风向标和指南针。中国的现状是,一些领域供给大于需求,如纺织服装和钢铁;而另一些领域则是产品供不应求,如教育和医疗。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源是,我们一直忽视消费对投资的指引作用,总是看到投资对GDP和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而没有看到投资对民众消费和民众幸福感的提升潜能。
以上两点正是主张消费主导的意义所在,而促进消费同样需要长远眼光。第一,促进投资的产品产出的公平分配。只有分配公平才能保证投资目的(消费)的最终实现,否则投资还是为了投资,而不是为了消费。第二,政府要放松管制,特别是服务领域。市场比政府更清楚消费者需求在哪里,更会为自己的投资精打细算。相反,光伏产业的今天就是政府代替市场引导的一个例证。
责任编辑:马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