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宁夏农垦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2013-04-29周蕾温淑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

周蕾 温淑萍

摘要:根据宁夏农垦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宁夏农垦2005-2010年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宁夏农垦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宁夏农垦三次产业比重变动指出宁夏农垦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宁夏农垦经济发展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实施“优化农业、强化工业、大兴三产”战略,实现宁夏农垦经济新的跨越。

关键词:宁夏农垦;产业结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27;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702-06

宁夏农垦经济是宁夏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农垦事业创始于1950年,经历了农垦、军垦、农垦集团等不同的发展时期,2009年宁夏农垦改革重组了农垦集团和3个实业公司,组建了19个子(分)公司,恢复了14个国有农林牧场,辖有5个事业单位,分布在宁夏4个地市的12个市(县、区)。总人口12万人,拥有土地总面积18.80万hm2,其中,耕地面积3.85万hm2、湿地2.00万hm2。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农垦用占宁夏自治区3.4%的耕地、2.05%的农业劳动力,提供了全区10%以上的商品粮,粮食商品率达到66%,油料商品率达到72%,肉类商品率达到84%。农垦集团公司资产总额93.05亿元,实现年生产总值11亿多元,利税超过1亿元,是自治区30户大型骨干企业之一[1]。

1 “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1.1 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宁夏农垦实现生产总值13.81亿元,是2005年的2.13倍,年均增长23.24%;实现利润3 646.8万元,是2005年的2.01倍,年均增长16.3%;利税总额首次突破1.3亿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6.3%;人均年收入10 085元,是2005年的1.72倍,高出全国农垦平均水平30%。“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经济总量和利润均翻了两番,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大的5年。

1.2 农业生产情况

2010年宁夏农垦优势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生产总值达7.8亿元,占农垦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比2005年增加4.65亿元;粮食总产量30.85万t,比2005年增加7.35万t,占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的8.65%,粮食作物平均单产9 283.5 kg/hm2,比2005年增加1 415.25 kg/hm2,比全国农垦高2 803.50 kg/hm2、比宁夏川区高3 000 kg/hm2以上;水稻万亩高产攻关单产11 145 kg/hm2,处于全区领先水平;粮食增产占全区粮食总增产46.1%,夏粮产量增幅位列全国农垦第二。葡萄、水产业、设施农业、奶牛、生猪等产业都取得历史性突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的提高;粮、奶、葡萄、牧草等主要产业的优势及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1.3 第二、三产业发展情况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6∶27∶17,其中,2010年第二、三产业实现产值5.29亿元,其增加值占农垦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比2005年提高1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为主、产业化经营为特点的发展格局,现有2个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和4个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拥有127件注册商标,其中“贺兰山”植物、“西夏王”葡萄酒、“平吉堡”酸奶、“沙湖”大头鱼等6个品牌被评定为宁夏著名商标,成为农垦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物流仓储、旅游为主,活力增强,领域拓宽。2010年旅游接待达到85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1.62亿元。其中王牌景点沙湖景区首次突破70万人次,同比增长38%,收入增长38.45%。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化龙头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壮大,现代农垦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

2010年宁夏农垦全系统职工人均年收入17 346元,比2005年增加8 229.9元,接近两倍;人均年收入达9 017元,增长10.5%,比全国农垦高出30.69%。职工医疗保险、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了全覆盖,1.2万农垦人搬进了新居。

2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原理及模型构建

经典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于1942年首次提出,后经过邓恩和埃德加等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恩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2]。偏离-份额分析法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在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和城市经济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分析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揭示其变化程度和原因,确定区域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2.1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DSSM)是在经典偏离份额法的基础上拓展出时间维度演化而来的,克服其忽略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对总体变化的影响和贡献。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每个考察时间段内,以所在大区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总量(G)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N)、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competitive effect,D),且G=N+P+D,对每个考察时间段进行分量系数计算,以时间为序构成动态数据序列。依据每个考察时间段考量各区域、各因素对总体变化的影响,找出影响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以此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找出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3]。

2.2 数学模型构建

3.1 总体偏离情况

由表1、表2可知,宁夏农垦经济在“十一五”期间总体发展趋势呈W型,生产总值增长总量G为13.69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6.52%,高于按假定的全区增长速度计算的区域增长分量(N=10.90),总偏离2.80﹥0,这说明在“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从3个偏离分量的大小比较,有N>P>0>D,区域增长分量和结构分量为正值,但前者远大于后者,区域增长分量贡献(N/G)达到79.62%,说明宁夏农垦的发展主要由全区份额来实现;结构分量为正值,说明农垦经济结构效益略有优势;同时,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较大的负值(D=-3.71亿元),说明宁夏农垦经济中,具有竞争优势、发展快速的、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增长势头低于全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可见,今后宁夏农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农垦经济的竞争力。

从年度区间(图1)可以看出,期间波动最为明显的是2007年和2009年。2007年宁夏农垦生产总值增长总量G=-0.61亿元,低于全区的2.04亿元,说明宁夏农垦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全区水平;总偏离为-2.65亿元,其中结构劣势引起的下降为0.14亿元,竞争力劣势引起的下降为2.51亿元;从增长率角度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竞争力劣势,贡献达94.72%,结构劣势的贡献率为5.28%,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竞争力劣势是2007年宁夏农垦产值下滑的主要原因。2009年宁夏农垦生产总值增长总量G=3.23亿元,高于按假定的全区增长速度计算的区域增长分量;总偏离为1.65亿元,其中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1.19亿元,竞争优势引起的增长量为0.4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全区高3.96%。这印证了宁夏农垦2009年的农垦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垦区发展活力逐步增强这一事实。

3.2 宁夏农垦三次产业偏离情况

3.2.1 第一产业增长情况 根据表1、表3,在“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粮食产量占自治区粮食总产量的10%以上,平均增长速度为19.88%,生产总值增长总量G=7.37亿元,高于按假定的全区增长速度计算的区域增长分量(N=5.29亿元),总偏离1.68亿元﹥0,这说明在“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区平均水平之上。

根据表3和图2中各偏离分量的大小关系可以将宁夏农垦第一产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2007年,分量特点为N﹥D﹥0﹥P, 表明该时期宁夏农垦第一产业主要由全区经济带动,第一产业具有弱竞争力和结构劣势。

第二阶段:2007-2008年,分量特点为N﹥0﹥P﹥D。结构分量保持小负值的平稳状态,说明一段时期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具有竞争优势、发展迅速的农业项目比重较小,而传统的发展缓慢的农业项目占有较大的比重。

第三阶段:2008-2009年,各偏离分量都为正值,分量特点为N﹥D﹥P﹥0,其中竞争分量从2007-2009年持续较大幅度增长,且由负变正,这符合期间自治区宏观经济政策鼓励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影响趋势,但同期增长分量和结构分量有所下滑,说明竞争分量的上涨趋势不能弥补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增长分量的下滑趋势,亟需调整产业结构。

第四阶段:2009-2010年,各偏离分量都为正值,分量特点为N≈P﹥D﹥0,说明2009年宁夏农垦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调整后的产业结构表现出竞争优势, 对宁夏农垦第一产业发展起正向作用。

3.2.2 第二产业增长情况 根据表1、表3,“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356亿元,平均增长率13.69%,增长总量G为4.25亿元,高于按假定的全区增长速度计算的区域增长分量(N=3.33亿元),总偏离0.79亿元﹥0,这说明在“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竞争分量一直为负,说明宁夏农垦第二产业一直不具备竞争优势,虽有改善但仍然是产业发展的阻力;结构分量波动趋势为W型,基本与增长分量保持同趋势波动,这说明宁夏农垦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稳定,其结构效益是影响第二产业的主要因素。

根据表3和图3各偏离分量的大小关系可以将宁夏农垦第二产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2007年,分量特点为N﹥P﹥0﹥D,结构分量基本保持不变,竞争分量下降较明显,说明期间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主要依靠全区经济拉动来实现的。

第二阶段:2007-2009年,3个份额分量保持同趋势变化,其中2009年结构分量发生了较大幅度的递减,因为在2009年宁夏农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重组,并主要针对所辖工业企业、公司进行了合并与分立,对结构分量影响较大。

第三阶段:2009-2010年,2009年后结构分量大幅上扬,贡献率达到47.37%,说明该期间宁夏农垦第二产业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效益,但同时竞争分量有所下滑,与第一产业结构偏量发展轨迹相吻合,表明了产业部门内部发挥地区优势、竞争力强的部门少且未得到全面开发。

3.2.3 第三产业增长情况 根据表1、表3,“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在2.0亿元上下波动,年均增长0.55亿元,平均增长率11.82%,低于全区平均发展水平,总偏离平均为0.07亿元,其中由于产业结构具有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0.27亿元,竞争分量的增长量为-0.2亿元,且同期竞争分量一直为负。由此可以看出,宁夏农垦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具有较明显的结构效益,带来了农垦第三产业主要的经济增长份额,但其第三产业的竞争力较差,处于相对的劣势,是阻碍产业发展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促进宁夏农垦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以增强产业竞争力。

根据表3和图4各偏离分量的大小关系可以将宁夏农垦第三产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2008年,该期间特点为N﹥0﹥P﹥D,N﹥P﹥0﹥D,连续两年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都为负,2007年后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发生明显波动,竞争分量继续下滑,结构分量由负值转为正值,大幅上升,抵消了竞争分量下滑带来的消极作用,说明该阶段宁夏农垦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结构效益,但产业仍不具备竞争力优势。

第二阶段:2008-2010年,结构分量在0.5亿元之间上下波动,竞争分量小幅上涨但仍为负值,说明该时期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素质较好,对宁夏农垦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较大。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面的分析,“十一五”期间,宁夏农垦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基本保持在5∶3∶2的关系,第一产业在宁夏农垦三次产业占主导地位,是宁夏农垦经济增长的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产业结构关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宁夏农垦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实施“优化农业、强化工业、大兴三产”战略,实现宁夏农垦经济新的跨越。

4.1 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是:种植业比重下降,但生产力不断上升;畜牧业比重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超过种植业,在农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渔业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食品的重要来源[6]。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宁夏农垦第一产业大而不精,附加值低,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因此,关于宁夏农垦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重点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加大结构效益较好的部门(例如:畜牧业)在产业中的比重,发展新型高效农业,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大做强“宁夏农垦”农产品品牌效应,提高宁夏农垦农业品牌竞争力,充分发挥宁夏农垦对现代农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4.2 重点发展支柱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

宁夏农垦第二产业主要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产业内部结构不稳定,且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在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要按照存量提升、增量优化、提高技术含量的“三量”原则,着力推进现有企业升级改造,通过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宁夏农垦”品牌形象;要着力培育战略性产业,充分发挥农垦资源和基础优势,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垦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

4.3 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宁夏农垦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以旅游业为主导所展开的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第三产业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宁夏农垦应以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湿地资源优势和全球惟一的国家5A级沙湖旅游景区为重点,以建设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充分挖掘农垦、军垦和产业文化,不断巩固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充分利用特色产业、设施农业、旅游产业等垦区发展平台,实现“游、购、娱、吃、住、行”一体化,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 集团简介[EB/OL].宁夏农垦信息网, http://www.nxnk.com/html/jtjj/html.

[2] 谈文琦.全国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2004(1):23-29.

[3]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55-57.

[4] 王颜齐,郭翔宇.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农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经济师,2008(7):257-258.

[5] RICHARD A. BARFF, PRENTICE L. KNIGHT III.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J]. Growth and Change,1988(19):1-11.

[6] 郭翔宇,刘宏曼.比较优势与农业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产业结构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