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炽钦——向世界展示中国素质教育的风采
2013-04-29
郑炽钦:
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广东省第九、十届政协委员,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历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全国中学十大明星校长”、“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创新型校长”、全国“名校长”等荣誉。
2012年7月,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节在美国辛辛那提举行;广东实验中学代表中国参赛获得冠军。当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庄严升起时,七尺男儿郑炽钦喜极而泣,泪流满面。因为,这里升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展示的是中国学生的风采。从悉尼、维也纳到不莱梅,从艺术、体育到科技竞赛,十余年间,广东实验中学数十次为国争光。郑炽钦校长以他的教育实践,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他所领导的广东实验中学,创造过高三14个毕业班的本科录取率为100%的记录,创造过高考重点率83%的记录,是恢复高考以来广东省获得高考总分状元和单科状元最多的学校之一。他所领导的广东实验中学,注重体育工作,是全国夺得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冠军最多的学校之一;注重艺术教育,是全国夺得世界艺术比赛冠军最多的学校之一;注重科技教育,是广东省夺得科技竞赛金奖银奖最多的学校之一。近年来,广东实验中学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等等。
广东实验中学的素质教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向世人展示着诱人的魅力。广东实验中学成为南粤学子心驰神往的求学殿堂。为了深入探究广东实验中学素质教育的奥秘,我们与郑校长促膝相谈;既领略着他作为教育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也感受着他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记者:您从华师附中到广东实验中学,主政的均是广东省顶尖名校,培养对象都是广东省最拔尖的学生,您觉得培养尖子生的方法与普通学生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让尖子生持续保持优势?
郑炽钦:对拔尖学生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拔尖学生就是学习总成绩或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广义而言,拔尖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具有学科和体艺科技特长的学生。近十年来,广东实验中学坚持按广义标准来培养拔尖学生;即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意识的社会精英、国家栋梁、民族脊梁为己任,引导和激励学生登德智体之峰,造精气神之极。
关于拔尖学生的培养,许多优质名牌学校都进行过探索实验,都取得了优异成果和成功经验。在我看来,拔尖学生的培养,既没有千篇一律的灵丹,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妙药。我们不但要脚踏实地,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出发,而且要仰望星空,从高标准、高要求、高期望着力,努力探索拔尖学生的培养规律性。
广东实验中学在拔尖学生培养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探索:
第一,特别重视学校课程的设计。拔尖学生群体除了学科学业成绩普遍较好以外,还有着非常多样化的、具有个性差异的爱好兴趣与特长。要让他们的不同天赋、兴趣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课程。而且,丰富多样的课程,不能是零散的、杂乱的,它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形成多个领域的课程体系。例如,我们逐步开发并完善了科技创新创意创造发明、天文教育、环境教育、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科技教育课程群;合唱、管乐、弦乐、民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教育课程群;无线电测向、游泳、田径、篮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健美操等体育课程群。每个课程群,都有中、长期课程发展规划,都有一个教师共同体作指导,都有一批学生爱好者在选修。
第二,特别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知识和能力都是双刃剑,对社会和人类既能产生正面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所以,拔尖学生的培养,要特别注重“以德树人”,这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广东实验中学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树人,激扬生命,引领发展” 的德育理念,以活动课程、体验课程、社团课程、心理课程、文化课程为主,建构了“价值导构,内生发展”的“导构·内生”型德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三高(高境界做人、高质量学习、高品位生活)四优(品德优良、学业优秀、能力优异、举止优雅)”的毕业生。
第三,特别重视学生个性的塑造。这里所说的“个性”,不是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由散漫,而是指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也就是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缺乏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也不利于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中学阶段是人的个体意识、独立精神、责任意识、批判精神等素质觉醒和基本形成的阶段,如果学生在一个被压制、被束缚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个性积极因素就会被扼杀。
因此,在广东实验中学,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宿舍管理、社团管理、校园管理等方面,我们都努力贯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差异、平等民主”的原则,营造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辩证地、理性地分析问题的习惯。课堂教学切实做到“启发、探究、对话、合作”。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社团管理和校园管理,尽力做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尽力做到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因此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第四,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我个人来说,我一直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广东实验中学的十年,我一直致力于把这个理念传输给教职员工,落实到制度里、课堂上和管理中。
广东实验中学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科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校给予教师们充分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根据中学生的知识特点、能力水平和求知兴趣,开设丰富多样的以动手实践、创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并从场地、设备、资金、专业培训等多个方面为他们的课程提供支持。目前,学校已经培育出以“科学大讲堂”“中瑞合作环境小硕士”“天文探究”等为龙头的近20门科技类精品课程,这些课程又催生出了一批科技类学生社团,从而在校园内营造出了日益浓厚的“爱科技、学科技、搞创新”的活跃氛围。自2007年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以来,我校是全国获得金奖、银奖、铜奖最多的学校之一;自2008年参加全国科技创意大赛以来,我校是全国获得金奖、银奖、铜奖最多的学校之一,而且夺得全国最高奖——“未来杯”;自2008年参加全国科技创造发明大赛以来,我校是全国获得金奖、银奖、铜奖最多的学校之一,也是申报专利和获得专利最多的学校之一。这些充分说明,我校学生普遍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我校被授予“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称号。
第五,特别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是一种办学的软实力,它以价值观为核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师生的思想和言行。先进的、积极的学校文化,能激励和推动着师生团结、奋进。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主要起着规划、引领、示范的领军作用。
“十一五”以来,广东实验中学在百年名校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日益鲜明的“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学校文化。“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追求,“求实创新”是我们的具体做法。展开来说,省实文化包括“爱生乐教·合作钻研”的教师文化,“勤学向善·团结奋进”的学生文化,和“科学民主·务实高效”的管理文化。
在加强文化定位和文化引领上,我们采取了“四个重”的方法——重内涵、重活动、重环境、重榜样。
重内涵: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几处摆设,作为价值观和理念,只有当它已经渗透进师生思想观念、言谈举止,蕴含在学校的管理方式、典章制度里,彰显在师生的发展成就和综合素质中时,才能称得上是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可识别性的、可持续性的“学校文化”。在“爱生乐教·合作钻研”的教师文化培育上,我们坚持不懈的以多种形式开展师德教育,强调“爱生”“敬业”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建设团结合作、学习研究、互助共进的备课组、科组、年级组,来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教师论坛”“同课异构”“专家讲堂”“科研引领”“校外培训”“职业规划”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培养越来越多的名师和专家型教师。在“勤学向善·团结奋进” 的学生文化培育上,我们同样采取了发挥集体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优秀的集体中成长的策略,通过学科渗透、教师引导、团队建设、班级建设、宿舍管理、社团发展、活动促进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在“科学民主·务实高效”的管理文化培育上,我们建立了扁平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身先士卒带头示范,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实行能者上庸者下。
重活动: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学校每一次重大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升旗礼、开学礼、散学礼、十八岁成人礼、五四青年礼等仪式的教育作用和凝聚作用。让每个隆重庄严的庆典活动,烙上深刻的省实印记,成为难忘的回忆,铭刻在每个学生心里。精心办好体育节、读书节、社团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其他丰富多样的校内外活动,突出自主参与、团结合作、多元创新、健康向上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保障他们在社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重环境:加强学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营造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和创新校园,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和显性教育功能。通过各种创意布置和墙体宣传,创设和谐温馨、富有特色、彰显个性、导向激励、警醒提示为内容的先进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校园文化。
重榜样:通过校内刊物、广播电视、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大力宣传模范教师、优秀学生、和谐宿舍、优秀团队。大力提倡爱国爱校精神、乐教乐学精神、求实创新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
第六,特别重视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中学生拔尖群体的成长,需要有一支优秀教师团队加以指导和培养。教师们必须具备爱生、敬业、创新、团结、合作、钻研等优秀品质,必须拥有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的学科知识、广阔的视野、较强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高效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建立这样一支优秀教师团队,“正确的观念、优异的能力、高度的责任”,三者缺一不可。我校通过园丁工程,包括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一支“政治坚定、思想先进、师德高尚、纪律严明、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善于科研、敢于创新” 的优秀教师团队,学校现有在职特级教师6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56人。
记者:在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社会背景下,广东实验中学既有被世人视为应试教育的高升学率,又有国内外艺术、体育、科技竞赛的众多大奖,学科教学和兴趣培养如何有效融合?
郑炽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实施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健康而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我们确实面临着困难多、阻力大的严峻挑战(包括观念的挑战和体制的挑战)。但是,真正的教育改革者、真正具有道德良知和责任感的校长、教师,一定能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尽力而为。近十年来,我们进行了素质教育探索实验,致力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的课程设置,转变学科的课程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家长的传统观念,转变教育的评价方式。近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体育促进学生健康,以艺术培育学生情操,以科技开发学生能力,逐步形成了体育、艺术、科技三大享誉国内外的特色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适合广东实验中学实际的素质教育新道路,实现了学科学习和爱好、兴趣、特长培养的合理兼顾、相得益彰乃至相互促进、有效交融。
第一,“以人为本”,是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理念支撑。广东实验中学之所以会将 “以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拔尖人才”确定为学校发展战略,在实践层面,既是从广东实验中学重视艺术、体育、创新实验的传统出发,也是从当今社会的发展特点(知识经济社会)和人才需求(创新型人才)出发。在理论层面,则主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实践“多元智能理论”。
从“以人为本”出发,我们延伸出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本”、以学生的“精神快乐为本”、以学生的“与时俱进的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
我认为,维护和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校第一位的工作。怎样维护和促进学生健康?一靠吃饱吃好,二靠睡足睡好,三靠体育运动。
我认为,保障和促进学生的精神快乐,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怎样保障和促进学生的精神快乐?一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任和支持的关系;二靠学习顺利、成绩提高,工作顺利、效果良好;三靠艺术教育的感染。一般说来,具有艺术修养和艺术情操的人比较容易感到快乐。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与时俱进的能力”,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怎样提高学生的“与时俱进的能力”?一靠课堂奠定科技文化知识基础,二靠课外培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和创造高科技时代的幸福生活。
第二,“多元智能理论”,是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广东实验中学确立“体育、艺术、科技”三大特色,借鉴了“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后期,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就其结构来说是多元的,并提出了7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的7种智能,从而使得个体智能各具特点。加德纳还强调,这七种智能同等重要,都应当受到同等的重视和开发,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广东实验中学大力锻造“体育、艺术、科技”特色,正是为了在课程、师资、教学、评价、场馆、环境等多方面,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更优越的条件。拔尖人才是多种类型的,既有文科拔尖人才,也有理科拔尖人才,还有体育拔尖人才、艺术拔尖人才,等等。所以,我认为“每一个省实学生,都是一枚闪闪发光的金牌”,在他们身上能实现学科知识学习与培养爱好兴趣特长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通过锻造三大特色项目,学校孕育出了多个品牌团队和特色项目基地,锻炼出了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各有所长的拔尖学生,学校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广东实验中学是获得体育世界冠军最多的学校之一,也是获得艺术世界冠军最多的学校之一,还是获得科技世界冠军最多的学校之一。因此,在广东省的广大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心里,广东实验中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彻底、最有特色、成果最为突出的中学之一。
广东实验中学大力发展体育、艺术、科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扬。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等等。所有这些,正是学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体现。
发展特色教育,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第一,信念坚定。对素质教育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执着的信念。素质教育,就是不以升学考试分数为唯一追求,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品德、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要深入、持久地推进素质教育,还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统一思想、坚守信念、永不懈气。学校领导班子更要做到团结一致,分工合作,共同推进。第二,系统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一句应景的口号,不是几节作秀的公开课,也不是几场热闹的校园活动。它应该涵盖学校各项工作,应该体现在每一位老师的每一节课上,应该落实在具体、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它要在德育、课程、教学、评价、学校硬件、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整体推进,系统实施。素质教育,也没有普适性的模板供各个学校套用。学校只能根据自身的传统、现状和目标,根据社区条件以及师生特点,来个性化、创造性地落实。因为学校有着重视体育、艺术教育以及“实验,示范,创新”的优良传统,所以选择了一条“以科技教育、体育、艺术教育为特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锻造特色教育”的发展路径。第三,高效优质。学校有那么多的非高考类课程和活动,学生用于学科学习的时间自然会减少。为了保证他们能兼顾特长发展和学科学习,学校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以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通过科研引领、专家指导、同行竞技、同伴互助、校外培训、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课堂实现高效优质,才能使学生赢得课外的时间。此外,从初一年级开始,老师们就引导全体同学在时间上养成统筹规划、争分夺秒的好习惯,并引导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第四,家长理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特色项目,我们还积极寻求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家校合力。囿于传统观念,有的家长不理解高中阶段为什么还要搞那么多的体育、艺术、科技、公益等方面的校内外活动,会有质疑和反对。为了消除家长们的顾虑,学校和老师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班级博客、家校通、校园网宣传、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让他们了解,多种多样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发展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还有利于使学生劳逸结合、学习更高效。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健康、健美、阳光、自信,使家长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在学科学习之外的成长与收获。第五,上级支持。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特色项目,更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尤其是在招生、招聘政策,场馆场地建设,特色品牌发展等方面,更是必须有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援。争取上级支持,关键是要找到学校发展战略与党和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地方,要从理论、政策、校情等方面来论证学校发展战略、建设任务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同时,还要做出成绩、创出经验,以彰显学校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其次,校领导还要积极主动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成果、目标和困难,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记者:在很多人眼里,您既是一名学者型校长,又是一名科研型校长,更是一名创新型校长,那么在这么多种特质里,您最看重哪一种特质?为什么?
郑炽钦:我最看重的是“创新”的特质,我认为“创新”是一所学校和学校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群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以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例,尽可能满足学生差异性、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同时,满足社会对各类别、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是近十年来的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学校要大力开展校本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校和教师就必须求真务实,开展实验和研究,必须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改革创新。
因此,惟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培育“心中怀爱、肩上荷担、腹中藏墨、手上持艺、目中有人、脸上盈笑”的优秀人才。惟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履行校长“运筹帷幄、引领掌舵、科学管理”的职责,办好“政府放心、社会满意、师生自豪、家长骄傲”的优质学校。
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创新课程体系和评价方式,创新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广东实验中学还采取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发展策略。“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了5项国家级课题、6项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26项省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有两项课题成果先后荣获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另有1项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1项获得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3项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记者:广东实验中学学生无论在体艺、奥赛、科技等比赛上都站到了国际的舞台上,这些年来,您也一直重视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您是如何看待一所中学的国际化?您是怎么去实现的?
郑炽钦:我认为,老师和学生走出国门,通过参加比赛、研讨会、参观交流等活动,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建立联系、了解西方文化,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广东实验中学艺术、体育、科技、学科等方面的十多个社团的成员在世界舞台上展露风采,赢取金奖,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当代的青少年,也让这些广东实验中学学子拓宽了国际化的视野,拥有了国际化的胸怀。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广东实验中学学子能够享受到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的教育,广东实验中学近年来已经在校本部稳步推进国际化项目建设。2011年,我校联手荷兰阿尔特兹艺术大学开办了“广东实验中学艺术与设计国际预科中心”。该预科中心以基础课和工作室的形式,实行全英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未来在荷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一流艺术院校接受艺术教育的能力,使他们有机会提前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2013年,我校在高中部开办了广东实验中学国际课程。该课程引进美国一流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有机融合我校优质教育资源与美国AP课程,对接海外精英高等教育体系对学术经历、个人能力、公民修养等方面的要求,为有意出国深造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及留学平台。与此同时,我校与加拿大伦敦国际学院合作开办的“广东实验中学中加课程”,也将于2013学年启动。
广东实验中学将利用这些国际课程,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机会,为广东实验中学教师提供极为便捷的与西方教育交流碰撞的机会,实现国际课程与本校课程的交流借鉴、优势互补。我们相信,广东实验中学的“世界之窗”将会越来越宽阔。
记者:这些年来,广东实验中学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名校品牌,这个品牌也在不断的输出,通过与社会力量的结合,产生了天河实验学校、南海实验学校等,您接下来还有怎样的“品牌扩张”计划?
郑炽钦:广东实验中学实行“集团化”的办学战略,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双方的精诚合作,校本部与分校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互享”的和谐联动办学机制。在校本部的精心管理和大力帮扶下,我们的三所分校——广东实验中学天河附属学校、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分校、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分校,都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发展为当地的品牌民办学校,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建功立业,学校凸显特色。
家长们纷纷选择将孩子送进优质民办学校,只能说明我们的公办优质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名校办民校,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为基础教育做出了贡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行“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互享”的和谐联动办学机制,让广东实验中学的每一所分校都成为“名校”,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中,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