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桌椅看国内外教育
2013-04-29张扬
张扬
我国学生的课桌椅大体沿袭着西方学校课桌椅的发展轨迹。从构成的材质和发展的历史看,两者并无明显不同,都经历了杂木制造(第一代)——钢木合一(第二代)——硬塑替代阶段;从外形看,由单一的形态逐渐过渡到升降式、连式等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多种形态。而且,随着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发展变化,国内外都存在课桌椅标准再修订的问题。但也有不同,主要表现在课桌椅的摆放上,相对国内的普遍整齐划一,国外学生课桌椅的摆放则灵活多样。
我国课桌椅发展三阶段
我国教育事业从开办有规模的学校算起,已有100多年历史,学生用的课桌椅一直延续采用传统的杂木制造。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大城市的少数木制品厂学习国外经验,从采用钢木合一制造家具开始,然后采用同样方法生产我国第二代校用学生课桌椅,代替了部分木制品。钢木课桌椅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采用机械法生产,但因会松钉、易生锈、使用寿命短等多方面弊病,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第一代课桌椅。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学校,学生大多仍在使用杂木制造的第一代课桌椅。多年使用的事实也证明,钢木制造的学生课桌椅的品质并不比被教育界公认的第一代木制课桌椅好多少,所以开发时间虽已持续20多年,发展速度却十分缓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达国家门窗采用的原料已走过“木—铁—铝合金”3个阶段,10多年前就已全部进入以硬塑代替铝合金的时期。以塑代木,以塑代钢,以塑代铜代铝已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课桌椅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且,未来的课桌椅不仅可以调节高度,还有连式课桌椅,由可调高度的课桌、课椅和可调节距离的连接板组成,它解决了现有中、小学生课桌椅不能调节桌高、椅高、桌椅距离的问题,适用于各个年龄层次、各种体形的学生使用。
规格标准皆面临再修订
和我国一样,随着青少年体质的发育和改善,欧美国家也大都面临着学生课桌椅标准再修订的问题。
以欧洲为例,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经研究人员测量发现,英国1 400名中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与1971年同类研究数据对比,平均身高增加了3厘米,体重更是显著增加。报道称,除英国外欧洲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针对这一现状,欧盟推出了一套新的“课桌椅指导规定”标准。新标准建议学校购置可调节高度的课桌,为学生双腿提供足够空间;购买更加坚固的坐椅,以承受学生就坐时的力量。此外,新标准还建议学校购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坐椅,保护学生的背部健康。英国家具业研究协会称,新课桌椅必须通过型号、形状、力量和稳定性测试,“这意味着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学习,不易烦躁分神,举止更得体。这不仅对学生身体有益,还能提高学习能力”。
报道称,这些新定制的课桌椅不仅宽大适宜,而且更加结实耐用,尤其是椅背等受力区域。新标准还要求学校在定制课桌椅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体格发育,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骨骼生长的桌椅。据悉,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首次调整并规范对学校课桌椅的要求。
国内外课桌椅摆放大不同
和国内教室课桌椅摆放整齐划一不同,国外学校由于大都实行小班化教学,按照我们的标准,他们的教室大都“不像教室”,课桌椅通常是随意摆放的。
在英国,学生的课桌椅呈圆形摆放,学生有时甚至席地而坐,教室的墙壁上挂着各种装饰品。英国教师的上课方式也与我国大不相同。我国教师一般在讲台上45分钟不停地讲,学生在固定的位置上静静地听。而英国教师往往把45分钟划分成内容讲授,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做游戏(或调查、操作演练、角色扮演等),学生演讲,教师总结等多个时段。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站在旁边细心观察学生的活动、倾听学生的发言,或向学生提问题、与学生对话交流。学生桌椅不固定摆放,十分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分组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在英国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不多,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外自己解决,教师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给学生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学习。
有专家指出,英国学校学生课桌椅的摆放形式实际上与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等理念密切相关。
美国的学校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班级学生普遍较少,有的班级只有十几名学生;二是对学生的管教方式不呆板,师生关系给人感觉相当温暖,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学生的课桌椅摆放比较随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不重;课堂上尽量训练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找书阅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用小组方式作报告、读心得,教育方式灵活多样。
总体而言,在国外,随处可见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特点。学生对教室的布置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课桌椅可以随意围成一个圈,也可以摆放成各种形状,布置五花八门,尽显个性。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班级人数、教室大小、教师教学理念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教室里的课桌椅仍呈现“秧田式”的排列方式。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上课时听、看得都比较清楚,与教师的交流也更多;而坐在教室两边和后排的学生,则比较容易产生纪律问题。实际上,学生空间位置的分布不同,直接导致了学生与教师沟通效果的不同,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大概也是出现许多家长费尽心思给孩子“调座位”这一特有“风景”的主要原因吧。
在争议中有选择地借鉴
国外学生课桌椅的摆放形式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支撑其产生的背后的教育理念,在给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大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也颇受一些学者的反思甚至质疑。
上个世纪20年代末,美国的课堂里悄悄地发生了一场教育革命。课桌椅不再排列成行,学生越来越多地围坐成圈,形成小组,成为所谓“主动的学习者”。对此,有学者认为,从积极的方面看,人们不再满足于知识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也不再认为青少年时代完成的学业能够使人受用终身。继续教育的理念为现代社会所普遍接受,向现行的知识体系挑战也变得不那么离经叛道。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亦可能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美国学者麦克唐纳认为,正是美国学者基尔帕屈克关于“知识发展太快”的理论导致了今天美国教育重方法而轻知识的倾向。她将当代美国学校教学方法归纳为“除了知识什么都教”。结果是,在由数十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多届数学和科学研究项目中,美国中小学生的成绩都敬陪末座。但也有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认为,麦克唐纳对基尔帕屈克的批评似乎过于苛刻了。美国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国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所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正因如此,国内一直有学者呼吁,我们的中小学在保持自己重视基本知识教育传统的同时,应向西方学习,包括从课堂授课方式到学生课桌椅的摆放。
(本文摘编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