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楹联趣赏
2013-04-29
神州多园林,园林多楹联。这里的“园林”,是代指可资游人观光旅游的名胜古迹、风光景点。古往今来,凡是人文景区,其中的亭台楼阁,大都悬挂有名家或非名家的联墨,这些精心撰写刻制的联墨无疑给景点平添了几分文化神韵。
园林楹联最早始于后蜀孟昶时,其花园中有个百花潭(今成都南郊》,兵部尚书王瑶为百花潭题联:
十字水中分岛屿;
数重花外见楼台。
山东济南大明湖西北岸的“小沧浪亭”,有一副带有地标性意义的古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是一副非常典型的联与墨分别为两人共同合作的楹联。联文属清代乾隆进士刘文诰所撰,请其恩师、“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铁保书题而成。联语巧用数字,以疏朗明快的笔调,准确鲜明地描述了大明湖的风光和济南城的景色。“荷”、“柳”、“山”、“湖”简约概括,极为诱人。具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特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称此联“尽画了大明湖绝景”。清人黄恩彤则在《明湖竹枝词》中盛赞此联:“四面荷花柳线长,一城山色映沧沧。天然妙句留楹帖,输与风流老侍郎。”
大明湖小岛有“历下亭”,亭上悬一副长联,颇见功力。联曰:
风雨送新凉,看一派柳浪竹烟,空翠染成摩诘画;
湖山开晚霁,爱十里红情绿意,冷香飞上浣花诗。
上联柳枝摇曳,翠竹含烟,雨中空灵之景恰如王维笔下的淡雅语文人画;下联雨过天晴,晚霞夕照,红情绿意,一股香气直扑历下亭,惬意更比诗动人。
清代文士袁枚题扬州个园联墨:
月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上联摹竹叶像“个”字,月色辉映下竹摇上千“个”字,合情合理,自然成趣;下联让梅花人格化的“怀孕”,清高风骨,令人感佩!
清末沈荷桢登江西湖口石钟山,山上种有六十株梅树,又叫“六十本梅花寄舫”。沈公被眼前雪浪梅海所动,题梅花厅联墨:
梅开六十株,雪是精神,梦寄罗浮忘物我;
航受两三人,花为知己,笑经沧海载乾坤。
传说,隋开皇时,赵师雄在广东罗浮山邂逅一美女,遂邀其列酒家共饮,有美人美酒,竟然喝得酩酊大醉,昏昏睡去。待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在梅花树下。后人因此传说以罗浮梦喻梅。一切浑忘,不知是我是物,不知梅花是我还是我为梅花?到此境界,心中只有梅花,整个天地乾坤好像只容得下梅花。此联用典精到,把梅花写得出神入化,读之也坠入梅香之中,留连忘返。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堪称古典园林之经典。景点内有一副联墨,为迷人景色增添几分风韵,清代李鸿章满腹文章,其兄李翰章也属才高八斗之士。这副三潭印月联墨就出自李翰章之手笔。联曰:
碧玉栏边,正酒熟香温,隔墙忽逗初三月;
绿荷丛里,由珠帘画航,携客来尝六一泉。
游人过九曲桥,到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上有“静凉轩”,此处有清湘军将领彭玉麟门生程云所题联墨曰:
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
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
欣赏这样联精墨妙的楹联,句句出境,字字生香。犹如步入仙境一般,红意朴怀,荷香浸梦,此时的三潭印月空明澄净,纤尘不染,可濯洗身心。可谓景为联助兴,联为景增色。
有人为山西临汾市新建的汾河公园“望河楼”题一佳联曰:
邀月登楼,听蛙鼓有声,荷香无语;
临汾放眼,望历山着色,壶口飞烟。
上联是夜晚之景,但听觉愉悦;下联是白昼之画,任视觉享受。“荷香无语”,用生活的浪漫,表现艺术的真实,在无道理中蕴含着有道理,这大概就是造景之特殊手段吧。
(编辑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