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

2013-04-29卢穗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做题思维能力读书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阅读与写作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緊密结合起来。

一.以阅读为基础,积累促写作

很多学生都曾反映:作文难写,怕写作文。尤其现今高考中主要文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特别强调议论,需要学生自己阐发观点,而学生也想尽量地符合高考的要求,但苦于没有东西可写,实在是“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迫于分数,唯有写出大量的三段论的作文,甚至是套作。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文的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2013年高考考纲就在写作发展等级中提到: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论据充实。高考的要求给我们的指导就是,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这都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而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本好书,多背诵名家名篇,多积累诗词佳句,多扎扎实实地积累。“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借鉴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华,古为今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学生作文思想缺乏深度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来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

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和求知欲,不断的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对阅读无不起促进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以写促读,反哺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三.细致落实,坚持读写结合

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走读写结合训练之路,才能走出困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具体可以落实如下:

1.摘抄精美语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阅读借鉴,注重平时积累,不失为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摘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训练模仿是创新的基础,阅读过程中,发现精美语段,我们可以先把它摘抄下来,而后认真分析它美在哪里,本着既形似又神似的原则进行仿写训练。

3.摘抄经典故事,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不注重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会文思枯竭,难以连缀成文。即使勉强写成一篇文章,也难免内容空洞,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4.从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进行常规思维训练、写作立意训练。故事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时,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感悟,才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自然就能从故事中提炼出正确的文章立意,不至于在写作时因对所给材料理解偏颇或错误而造成写作偏题甚至离题。

5.摘抄同一主题的文章,比较阅读,分析异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一主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阅读中将同一主题的文章集合在一起,分析它们的异同,从中领悟作者思维的独特性与写作技法的巧妙。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我们只有让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卢穗锋,教师,现居广东广州。

猜你喜欢

做题思维能力读书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培养思维能力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