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教学文本处理的突破点

2013-04-29徐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突破点三味书屋紫藤萝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本就是阅读教学开展学习活动的平台。但如果能针对具体的教学意图和特定的教学目标,找寻到一个合适的突破点开展学习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整节课的教学进程,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一.从文章的标题入手

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围绕题目设计问题:作者对标题中两场所分别有怎样的情感态度?“我”为什么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美丽、神秘、有趣;三味书屋是作者学习的地方,忙碌之余有闲暇,枯燥中又夹杂些许快乐。作者去三味书屋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文本所写“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也许……”这句话只是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深深眷恋,而到三味书屋的真正原因应该是“我”到了上学的年龄。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笔触依然是温润的,并写到了许多有趣的地方,诸如:三味书屋的后园、书塾上教师有趣的朗诵。借此引领学生把此文的主旨理解为: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二.从文章线索入手

2009年江苏省优质课评比初中组一等奖的第一名的曾文彦老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从“话语”导入新课,解读玫瑰、樱花、向日葵、蒲公英几则花语后归纳花语的特点,明确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解读紫藤萝的花语,走进紫藤萝和作者的心灵。

第二步,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后,学生阅读课文,解读紫藤萝的“花语”。学生先用文章中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对紫藤萝的初步感觉;再读课文后把文章中描写紫藤萝的句子中最美的一句话画下来,朗读,品析,教师点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为紫藤萝写“花语”。

第三步,品读“花语”的深层内涵,理解作者的“花语”献给谁。学生大声自由朗读第七、第九、第十三自然段后在文中找到答案。教师引入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深度理解“花语”背景。最后教学小结引导学生解读“花语”的现实意义。

其实,紫藤萝花只是作者情感表达的突破口,教师也没有把花语本身作为教学的内容和学习的内容,但它却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初中教材里的《羚羊木雕》《風筝》《背影》等也都可以按这样的思路处理。

三.从文章的重要情节入手

《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阅读这篇文后,人的心灵就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可是对于这样一篇传统的经典散文,从何处下手进行教学我却感到茫然和困惑。于是,我反复地阅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何不从文章的重要情节入手,设计“谁的权利最大”这一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辩解。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会争先恐后,各抒己见:

母亲的权利大:“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在出现分歧的时候,“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尊老)

“我”的权利最大:“我”的母亲老了,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责任重大)

妻子的权利大:“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言外之意,在家里呢,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吧。(贤惠、责任重大)

儿子的权利大:“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说明“我”是考虑了儿子的感受的,另外最后母亲还是顺从了儿子,最终走了小路。(爱幼)

学生在讨论与争辩中明白这一家人互敬互爱,最后水到渠成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颂扬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应了中年人一代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书实践中逐步掌握细读文本的方法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

教学文本处理的“突破点”可以帮助推进教学进程,搭建学习平台,深化文本理解,激活学生思维,组织探究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文本处理的“突破点”的找寻方法很多,但要做到切实能为教学服务。

徐栋,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猜你喜欢

突破点三味书屋紫藤萝
三味书屋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
二轮复习如何找突破点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找到分级诊疗的突破点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面对复杂局面必须找到突破点
寻找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