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晓芸 “玩”出境界的公益
2013-04-29郑婷
郑婷
本期绿色宝贝小档案
姓名:谈晓芸
生日:8月6日
籍贯:浙江湖州
身高:162cm
毕业学校:华东政法大学在读
爱好:小提琴、街舞、健身、阅读、上网、交响乐、赛车
演艺经历:
上海谈晓芸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室创始人
上海虹口区十大创先争优典型人物称号
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者、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基层团建督察员
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理事会副秘书长
打开网页搜索“谈晓芸”,跳出最多的字眼就是“中国最年轻的慈善家”。是的,这个戴着眼镜,体型纤瘦的小女孩是个标准的90后。但是,就是这个女孩,带领团队几年来不断出现在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中,在商业、慈善、教育、娱乐、社区等不同的领域都留下了爱的痕迹。从16岁那年第一次到敬老院,第一次接触公益慈善,五年来,谈晓芸致力于推广“平民慈善”和“全民慈善”,传播“慈善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的理念,通过策划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及不同场合的主题演讲,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善进而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感染了一大批80、90后的新青年。
她曾独立参选过人大,发文质疑过政府、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金华慈善总会下属乐施会等机构,但所有的质疑都是合理有根据的。她也被人身威胁过遭受恐吓过,但这并不影响她继续去做她认为对的事情。“很多时候,你不能为了别人的喜好去做事,而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谈晓芸觉得,这是她的原则。
16岁时,谈晓芸创立了一个名叫“上海天使心慈善协会”的民间慈善组织。“还记得高中时,我的班主任是学校的副校长,他经常在上课时讲述自己在云南支教的经历,穷乡僻壤的恶劣环境和孩子渴望知识的强烈对比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当时我年纪太小,不可能到那里去帮助他们,总感到力不从心。”谈晓芸无奈地表示。于是,她在每周的随笔里写下去帮助那些孩子的愿望,还经常跟班主任交流社会话题。“老师得知我的想法后,建议我从身边的事情开始做起。”她凭借着对互联网的熟悉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在网上建立了一个论坛,当起了活动召集人,又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学校隔壁的敬老院取得联系,承诺每周去敬老院服务。
“天使心”慈善协会刚创立的时候,谈晓芸虽然有着满腔做好事的热情,却找不到安放自己热情的地方。于是,她便从网上查来了虹口区各家敬老院的联系电话,一一致电询问。谁知,很多敬老院一听是高中生组织的服务队,不听谈晓芸的解释便一口回绝了。几经周折,谈晓芸终于找到了新港敬老院,院长答应让“天使心”的志愿者们试一试。后来谈晓芸才知道,原来很多敬老院都曾经接受过高中生的所谓帮助,大多数都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暑期实践任务而来的,不仅没有在志愿期间干点实事,反而给敬老院里增添了更多的麻烦。于是谈晓芸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带领“天使心”坚持下来。谈晓芸和我们说,有的老人家一开始很不好相处,加上自己和一些志愿者都没有和老人交流的经验,刚开始的时候,志愿服务开展得并不顺利,交谈始终停留在“您身体好吗”、“最近开心吗”这些十分表面的话题上,让双方都觉得十分尴尬。“还记得开始时协会只有8个人,我们每周去一次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那时对慈善的概念是很简单的。”周围的邻居都不看好她,觉得她在浪费时间,是父母的支持让她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家人一直教导她要有一颗感恩社会的心,她也一直这样践行着。
或许因为协会在网络上知晓度很高,当时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广角”栏目到学校来采访谈晓芸,这更让她确信了自己对慈善的态度,就是实实在在做事,尽最大可能地带动自己周围的人。通过媒体报道,“上海天使心慈善协会”的参与者壮大到了千人,谈晓芸的协会开始由网络逐渐走向了社会。
谈晓芸觉得自己的年轻是让她顺利做成一些事的最有利因素,即使社会上对“90后”有诸多负面评价,她也从来不反感别人称她为“90后”。谈晓芸说:“因为年龄的关系,我更能明白年轻人喜欢什么。”年轻人喜欢追星,一般有明星参与的活动,总不愁没有粉丝团来助阵。于是,从姜育恒“爱的痕迹”演唱会,到周立波的“清一色”粉丝团,谈晓芸将各类明星粉丝团带到了慈善活动中。谈晓芸说,这是自己的另一个理念——娱乐慈善。以往的慈善活动使用的都是煽情手法,煽情了几十年,从小受到的熏陶使得如今的年轻人在脑中建立了一个慈善就是感动到哭哭啼啼的印象,普通的煽情手法早就入不了他们的眼。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尝试让参与者轻松快乐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呢?“全民慈善”的想法也由此,在谈晓芸的心里悄然生长着。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到来,作为志愿者的谈晓芸,抓住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了一个有关“海宝”剧本编写的工作。她回忆道:“当时我只是个小小的志愿者,只记得带我们的老师问大家谁会写剧本,我就站出来了,因为我的作文在市里得过奖,所以想尝试看看,结果写完后,老师就让我做了‘海宝剧的艺术总监助理。”正是这次机会,她第一次走向大型活动的幕后,也正是这次特别的经历,让她受到很大启发,深刻了解到大型活动背后是庞大的资金支持和缜密的团队协作。也是这次经历,让谈晓芸的慈善工作开始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011年4月,谈晓芸成立了“谈晓芸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室”,开始致力于打造专业的活动策划、执行机构,并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点滴影响力推动公益慈善事业。
16岁开始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创建了自己的慈善组织,将“改变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现状”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18岁创办自己的广告公司,以商业带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19岁曾加盟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先生工作室,协助建设发展“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海派清口公益基金”。20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致力于各类活动的策划,成为公益慈善活动的创意源泉。当笔者问她,作为一个90后,你是怎么做到的?谈晓芸笑着说:“我一直都会用玩的心态工作,用工作的态度玩。但要玩,就一定要玩出境界。”90后的谈晓芸,不可置否,“玩”得相当出色。
对话宝贝
记者:你在16岁时就创立了一个名叫“上海天使心慈善协会”的民间慈善组织,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谈晓芸:成立6年多来,我们一直努力把它打造成一家致力于义工能力建设与发展的非营利性专业机构。志愿者的成员年龄从16岁~40岁不等。每周日,他们上午在普陀区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帮助残疾孩子做康复训练,下午在虹口区上海新港敬老院和老人们拉家常。新启动的到阳光之家提供服务;在上海图书馆门前摆摊义卖;为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募集了4449.61元善款;为汶川地震灾区举行义卖募捐到15000元。
记者:能和我们讲讲你的“快乐慈善”、“娱乐慈善”、“消费慈善”和“时尚慈善”等理念吗?
谈晓芸:2009年,在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我和“上海奶奶”沈翠英一起举行了“红心猕猴桃品尝会”。卖出一个猕猴桃,其中的5分钱就会被捐给都江堰受灾群众。当天,品尝会吸引了五六百社区居民的参与。这是我“消费慈善”理念尝试。后来,我又策划“天使心”开展了周立波粉丝团“清一色”结对助学贫困学生、姜育恒歌迷会“爱的痕迹”慈善行动等,而发动各类明星粉丝团参与慈善活动,这就是“娱乐慈善”。慈善公益电影《马兰花》上映,我约了很多朋友一起去打桌球,约定谁输了谁就想办法找人去买票,就这样,卖出了500张票。以往做慈善总是要弄得哭哭啼啼的,以“感人”为卖点,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那么大,为什么我们不能想办法让他们快乐地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呢?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和慈善有关。
记者:2008年,天使心慈善协会先后策划了雪灾捐助、汶川大地震义卖等赈灾活动。关于抗震救灾这一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谈晓芸:我个人感觉,每次都是灾难来了之后紧急救援,很多资源重复了。而事后,志愿服务也停滞了,后续服务反而跟不上。我希望成立的民间救灾联盟,可以综合起全国各地的民间慈善组织,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在灾难出现时可以立即快速反应;同时在平时也能长期地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记者:这些年来,你对公益和慈善的理解有没有新的变化?
谈晓芸:人们都以为慈善是有钱人的事,自己仅有的这点小钱帮不了任何人,但其实,慈善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钱只是慈善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如果你没有钱,你可以捐赠你的帮助;如果你没有时间,你可以仅仅在网络上留下一句真诚的话语;如果你不知道说什么,那么一个简单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或许会带个一个身陷困难的人一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公益和慈善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