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流·每亲襟袖便难忘

2013-04-29袁早霞

中国收藏 2013年7期
关键词:折扇扇面扇子

袁早霞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炎炎夏日,闲暇之余,手持一柄折扇,开合把玩之间,自有儒雅风度。如在扇面上绘饰物象,对中国人来说就更有说不完的意味。

缘起

折扇起初是作为一种实用品。它的形状、尺寸、选材都是本着实用而考虑的。它简单轻便,开合自如,便于携带使用,轻轻摇动,微风拂面。

折扇据传是来自东邻,在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宋史》记载这次日本和尚向宋朝廷进献的礼品中,有“金银莳绘扇筥一合,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此“纳桧扇”,就是用桧木制的折扇,而“蝙蝠扇”,则是纸面的折扇。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出使高丽国的使者带回的礼品中也有折扇,可知折扇确是北宋时期从东邻传来。

北宋以后,中国便开始自制折扇。本是舶来品的折扇,一经国人之手便发扬光大,显得无与伦比。南宋的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就出现了不少如“扇子巷”的地名和诸多的“扇子铺”,其中也有了折扇书画艺术。宋时著名画家赵伯驹,擅画金碧山水,曾为宋高宗画过折扇。由于携带方便,文人雅士出入社交场所,折扇为随身必带之物。

文人

折扇收拢后仅尺余,实乃怀袖之雅物,颇受皇家官宦与文人雅士的喜爱,后泽及百姓,成为上下一致的共同爱好。明朝初年,随着折扇的普遍使用,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也从成化年间开始盛行。相传明永乐皇帝喜折扇,命内务制扇题诗赋词,赠予臣,备受士大夫们推崇。文人雅士、骚人墨客也大多善笔于折扇,题诗赋词互赠之。

在文人的审美情趣影响下,折扇逐渐超出生活用品的范畴。在扇面上题书作诗、绘饰山水、缀以花鸟,相互馈赠,传情达意,折扇逐渐代替了团扇,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而文人墨客在折扇书画创作上也格外讲究,以致发展到中国书画艺术的极致境界。

凡称为斯文人,手中总离不开一柄精致的折扇,扇面一定是有字画的,字画又必定是雅致非凡的。文人介入扇画,把扇面书画艺术发挥到极致,当时连江南才女董小婉,也是扇面书画的高手。到了清代,折扇的扇面书画艺术呈现一派纷繁旺盛之势,艺术水平更是登峰造极。

如此,让诗书画走出书斋画堂,向外流传,扇子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在民间,扇子的社会文化功能也更加突显。据传,清同治年间,曾国藩的干爹与人发生纠纷,无奈对方勾结官府仗势欺人,只得来求助干儿子。曾国藩曾有言在先不干涉地方事务,可又不忍干爹受人欺负。正在两难之际,事有凑巧,恰逢曾国藩奉谕升官,于是设宴款待众官员,将干爹尊为上席,并赠其一把精致折扇,邀请文武官员在扇面上签名题词。老人持折扇回家,当地知府见扇面题词,连忙认错,并为老人平反。可见,折扇在彼时已于民间盛行,文人之间相互题扇,使得扇子从自然功能走向精神与社会功能,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扇文化。

折扇中的扇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方式雅化的表现,带有浓郁的文人书卷气息,一柄折扇在手,展开可观大千世界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小小的扇画弯弯如一道长河绵延了中国绘画的精髓。扇子已不再仅仅是扇子,而是文化符号,是士大夫追求造化和心灵合一的产物。

与团扇的闺阁之美相比,折扇更适合男人,其可折可开的功能也让持扇人风雅自适,相比之下,身携团扇就显得累赘了。而开合之间的画面展示,也是团扇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尽管折扇“出生”得比较晚,却一经出现,就成为文人用扇的惟一代表。

扇画

扇画,是一种有趣又巧用心思的艺术形式,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反复精心构思,小心落墨。元代郑元祐《赵千里扇面写山次韵》折扇诗有云:“宋诸王孙妙盘礡,万里江山归一握。卷藏袖中舒在我,清风徐来谷衣薄。”

折扇的扇面上宽下窄,折痕凹凸,挥洒不易。画家落墨时必须考虑在这方寸之间精思巧构,苦心营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创作出赏心悦目的扇画艺术品。因为绘画不易,很多书画家便拒绝在扇面上创作,或声明润笔需加价。这样,扇面书画的价格往往能高出尺幅相近的一般册页,有时又能与尺幅大得多的立轴相埒,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存最早的折扇扇画是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汀树钓船图》,作者为明永乐、宣德年间的谢缙。明代苏州经济繁荣,而“院画”势力日薄,“浙派”也步入末流,“吴门派”代之而起。以沈周为首,文征明继起。他们技艺全面,涉猎题材广泛,是明代成化到嘉靖间吴门派绘画最活跃的时期。而吴门画派对于画坛的重要贡献之一,还在于他们对于文人画扇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说,是他们的带动,才使得折扇书画正式走进艺术殿堂。这其中,尤以文征明的扇画最为突出,他的扇面作品如《万壑争流图》,在小小扇面上,绘千山万壑,延绵上千里,气势宏大,画面紧凑。画里绘有多个山峰和大量树木,是一般大尺幅山水画都难以达到的效果,真乃咫尺天涯的好扇面。还有沈周的《苔迳林亭图》扇面,以及周之冕的《竹雀图》扇、唐寅的《枯木寒鸦》扇都是难得的精品。

有清一代,带有字画的折扇随处可见,可以说大部分书画家的作品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扇面画,一时折扇书画风气大盛,名人显贵,争相效仿。“清初六家”、“四僧”、“金陵八大家”、“扬州八怪”等等文人雅士,无不在扇面艺术领域纷争夺冠,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扇面书画墨迹。其中如恽寿平的《菊花》扇,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成为当时翘楚。

近代以来,扇面书画洋洋洒洒,名家辈出。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扇面更加艳丽多姿。以扇面的形式而存在的中国画,虽幅不盈尺,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无论名花异草、瑞鸟珍禽、峰峦叠嶂、曲流溪水、村舍楼阁、神话故事、人物形态,或是书法题字等均可入画,扇画已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其中花鸟扇面,栩栩如生、韵味强烈,往往有呼之欲出之感。吴昌硕的《国色天香》折扇,扇面以墨骨大写意绘一红、一黄两枝怒放的牡丹,依扇形取势,布局重视疏密对比,视觉焦点集中在靠近中央的红色花朵上,左侧题款稳固画面。花叶色彩饱满炽烈,红、黄花朵与墨绿、赭黄枝叶之间,既对比鲜明又和谐一致,整体感极强。苍劲拙重的笔致清晰可见,这得益于吴昌硕深厚的篆籒功力,颇具金石韵味。整幅扇面经由画家的匠心独运及真率放纵的笔墨表现得昂扬磅礴,有国色天香之姿。

在近现代画家的扇面作品中,尤以齐白石的扇面作品别具一格,如他的《香菇冬笋》,画面用简笔勾勒笋四只、山菌若干,各在一处。冬笋有粗细长短之别,山菌正反偃侧大小不同,错落呼应,构图巧妙自然。画家高度的概括力、状物之形逼肖,与唐宋时期的扇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审美理想,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画家的扇画创作中,尤其是在山水扇画中突显出来的雅韵,咫尺之内,气象万千。吴湖帆的《双面绘扇》,一面是笔墨淋漓的墨竹,一面是山水。山石取宋人斧劈笔意,风骨外露,所作林木多取方意,笔墨则融会吴门一派,营造出一种刚中见柔、宁静淡泊的雅致。

在扇画中,还有一类不常见的题材,即人物扇画,一般配以故事场景来表现。徐悲鸿《诗经·小戎》诗意折扇,画中全身甲胄的男子左手持弓、右手握缰,驾战车将赴征途,四马奋蹄嘶鸣。车尾处,树叶遮住滚滚征尘,车后屋宇窗口洞开,妇人倚窗追望正远去的丈夫。扇面以墨笔描绘,结构准确,气息激越奋励。扇面背面分别是谢寿康、张道藩、蒋碧薇、郭有守题书。这把扇子有非常深刻的意义,1937年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蒋碧薇与天狗会旧友聚于张道藩南京家中,为即将到来的别离合作留念而有此扇。此扇充分体现了扇画作为文化载体和精神寄托的人文功能。

品鉴

展一柄折扇,可讲笔墨,可读内容。

对扇画的品评,首先是从画的气韵、造诣、趣味及意境着眼,细细品味,来领略作者对整个扇面构图、布局的意图;再品笔触的深浅、落墨的虚实。折扇是出入怀袖手中的把玩之物,画宜轻松精致,因此淡雅一路较多见。一些中小名头的书画家们的大幅作品或许并不怎么出色,但是他们的箑头精品,却十分可爱。比如,近现代陈林斋、叶曼叔、张大壮、殷梓湘等小名家,扇画中的精品几可与大名家相比。

扇小乾坤大,每一把扇子的色、形、意都经过精心构思,要求画家有高度的概括力、高超的艺术水平。在众多的艺术家介入扇画的创作中,部分书画家的作品,虽各有特征,但题材较为相似,梅兰竹菊松石占了大半,构图、运墨无新意。真正有价值、可玩味的扇画,是作者通过水墨、设色抑或重彩,来反映思想,体现其流派的特点及作画风格,才能称得上雅扇。

明 文征明《万壑争流图》,小小扇面绘千山万壑,延绵上千里,气势宏大,是一般大尺幅山水画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明 沈周《苔迳林亭图》,画面简洁疏朗,仅仅一树一亭,却营造出一片宁谧、清朗的文人气息。

近代 吴昌硕《国色天香》,依扇形取势,布局重视疏密对比,有国色天香之姿。

近代 吴湖帆《双面绘扇》,一面墨竹,一面山水。山石取宋人斧劈笔意,笔墨则融会吴门一派,营造出一种刚中见柔、宁静淡泊的雅致。

近代 徐悲鸿《诗经·小戎》,扇面以墨笔描绘,结构准确,气息激越奋励;背面分别是谢寿康、张道藩、蒋碧薇、郭有守题书。

清 恽寿平《菊花》,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是为当时翘楚。

近代 齐白石《香菇冬笋》,构图巧妙,自然真趣,无论题材还是状物之逼肖,都与唐宋时期的扇画形成了强烈对比。

链接 扇子的附件

随着折扇的普及,一些与其相关的“附属品”也开始出现,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样式。其中,扇坠多以玉石、象牙等材质制成,精致小巧,雕刻讲究,既可作为一种装饰,又可用来表明自己身份的高贵。

除此之外,扇套(又称“扇袋”)和扇盒也是十分重要的折扇附件,用于存放折扇,起到保护作用。扇套在清代十分流行,且质量上乘,多用锦绣,常使用打籽、纳锦、戳纱、盘金、锁针、挑花、抽纱等不同的织绣工艺,纹饰则包括山水、花卉、草虫、人物、博古、吉语等。

扇盒有纸盒与木盒之分,纸盒多裱以锦或蓝毛布;木盒则有紫檀、鸡翅木、黄花梨等不同材料。

猜你喜欢

折扇扇面扇子
明 董其昌 草书临十七帖扇面
清 程邃 行书双进酒词扇面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这些都是扇子吗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糖?扇子
小扇子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扇面等式
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