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
2013-04-29梁文英
梁文英
近几年的金融危机中, 政府为了救市,推出一系列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急剧扩张。信贷扩张虽然有效保证了GDP的稳健增长,但也对宏观经济、房地产行业以及银行自身等产生多方面影响。究其原因, 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高投资、量化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行业竞争下的规模扩张冲动以及上市背景下的盈利压力, 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扩张的动力机制。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有可能给银行业自身及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一系列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 强化银行信贷监管、转变银行发展模式、加强房地产项目管理成为防止信贷危机的重要途径。
金融危机以来,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4万亿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央行在2008年多次降息,并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表示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再加以硬约束。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201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201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47万亿元。至2011年末,总资产规模飙升至111.5万亿,增幅超过100%。新颁布的货币政策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来越强,资金成本越来越少,而资金成本的降低使得商业银行更趋向于扩大信贷规模以占据市场份额增加利润空间。而且我国银行业资产仍以信贷资产为主,表外资产占比较低。总而言之,经济的高投资、宽松的货币政策、迫切救市背景的社会压力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 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张。
(一)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高额投资给银行信贷提供了内在的扩张动力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以来是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而国内投资需求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在我国财政预算体制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以银行信贷扩张为前提的。财政预算资金仅够解决一小部分资金需求,大部分的资金需求则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积极财政政策下的政府高投资需求转变为政府投资项目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巨额需求,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无疑进一步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
(二)量化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2年以来, 中央银行先后在2月24日、5月18日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月8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7月6号又下调一年期贷款利率0.31个百分点。这些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为商业银行扩张信贷规模提供了客观的外在环境,扩大信贷资金的投放也就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三)银行在行业竞争下的规模扩张冲动
虽然我国银行也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开发,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利润来源逐渐呈多元化的趋势, 但仍是以赚取存贷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由于各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大型企业开发项目上, 而且我国利率尚未自由化, 无法通过信贷资金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各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定价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因而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存在着信贷规模扩张的行为动机。
二、信贷扩张行为对经济影响分析
2009年以来,信贷扩张使得货币供应量、银行业资产规模呈现翻番的增长,中国经济也开始回暖,但是由于信贷规模增大、资金投放过量,也带来一系列不可忽视的不利影响。如银行信贷风险上升、盈利能力减弱、风险监督削弱、资本充足压力的上升及可持续的信贷扩张能力受到约束等,在为信贷扩张有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而喜悦时,不得不对信贷过快增长导致不良贷款增加这一现象加以重视。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房地产、银行风险三个方面探讨信贷扩张可能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信贷扩张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货币学派认为,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信贷扩张在短期内表现为货币供给量增加,信贷规模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几年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从货币的角度考量,过多的货币投放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提供了货币条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显著。商业银行的有效经营管理是金融体系正常发挥调剂资金余缺和配置资源功能的前提,且对于宏观经济的有序、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宏观经济环境变动也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违约率以及违约损失率造成影响, 进而影响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甚至可能引发信贷危机的发生。信贷扩张使得财富向少数群体集中,导致奢华消费、资产泡沫和过度投机,营造出一种虚假繁荣,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信贷扩张为房地产市场泡沫提供了支撑
信贷规模扩张、贷款利率降低,使得企业融资更加容易,这种形式下,每个公司都有扩大生产、投资固定资产的冲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2%;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3%。对比来看,2011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3万亿元,同比增长18.7%。数据对比显示,从2009年至2011年,新开工项目、施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虽有所下降,但总的投资规模却仍在上升。而且纵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中房地产泡沫的历程可以看到,房地产泡沫从产生到破灭过程中的银行信贷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房价上涨初期,银行扩张式的信贷行为促使了房价不断上升。政策上的信贷支持、房价上涨的预期收益和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形成相互强化循环的经济机制。信贷资金进入楼市,房地产公司获得直接融资,进一步圈地,在圈地竞争中又进一步推高房价,房价的上涨提高房地产公司收益,使房地产泡沫越来越膨胀。
(三)信贷规模的扩张带来了更大的银行风险
一方面,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巨量信贷投放积累了大量的信用风险,同时,业务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经营结构失衡、资本管理薄弱、不良贷款囤积等问题。不良贷款部分是由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行为引发的,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与激励机制,银行地方分支机构不惜以牺牲信贷资金的安全、流动和效益为代价,过度追求贷款规模和存款规模,这就加大了经营风险,增加了不良资产。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市场存在的过度自信和羊群效应使得银行低估信贷集中的风险,从而加剧了信贷资金在房地产等市场的集中程度,最终增加了银行风险。尤其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已经远远高出了合理的价格区间,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将给银行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极大冲击。银行危机的风险上升往往伴随着GDP增速的下降、国内信贷的快速增长、通胀水平的波动以及外资流入高企等。银行信贷扩张的风险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乃至宏观经济的走势息息相关。
三、总结
综上所述,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经济动因,包括我国以投资拉动增长的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银行业自身追逐收益率的内在动力等。银行信贷扩张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特有的经济环境当中,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若无限制地扩张,也会给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乃至银行自身带来严重的风险。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