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低位运行下的银行经营战略调整研究
2013-04-29肖舟
肖舟
一、从银行股股价看经济预期
银行股对股票指数的影响权重较大,银行业上市公司(16家)的总市值约占到A股(2400多家)总市值的20%以上,五分天下有其一。银行股股价的升跌对A股指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银行股的市盈率已较长时间徘徊在6倍左右,大约相当于沪市平均市盈率12倍的50%、深市平均市盈率24倍多的25%。其中,工商银行的市盈率约5.8倍,在众多的银行股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市场对工商银行的经营前景相对看好。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存贷款息差。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涵盖了加工制造、商贸流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教育文化等几乎所有经济部门,贷款客户经营的安全、盈利是商业银行信贷安全性、盈利性的基础和保障。上市公司股价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未来盈利前景的预期。商业银行是综合经济部门,商业银行的盈利前景取决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前景。当前股票市场对银行股的定价偏低,表明投资者对银行未来的经营前景看淡,对银行未来的信贷资产质量看“劣”,对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投下了不信任票。如何研判未来的经济走势,对我们正确制定经营发展战略甚为重要。
二、客观研判经济趋势,适时调整经营战略
经济决定金融。只有比较深刻地认识经济周期规律,对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研判,商业银行才能做到顺势而为,才能比较科学地确定面向未来的经营战略、信贷战略。
未来的中国经济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是一如既往延续前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还是可能步入下行通道,走进中低增长的长期周期?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但如果我们能扼其要领、破其迷雾,仍有可能理出一条虽然粗糙但比较接近客观的思路来。
(一)我国经济将步入中低增长的长期周期
1978年起,中央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同时全面启动了市场化改革;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更好地融入了全球市场体系。至2011年33年时间,我国经济一直在快车道上行驶,GDP年均增幅达到9.9%。
支撑中国经济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核心因素有二:一是对内实行的市场化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对经济运行产生长期影响的超级重大因素。在经济总量极小、经济基数极低的基础上,实行市场化改革,唤醒了广大人民压抑已久的追求财富的热情,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生产要素主要通过市场的方式来配置,原有沉淀的“死资产”一跃变成了能够创造新价值的活资本,产能裂变式急剧提升,并很快就膨胀到过剩的程度。大体上看,市场化改革因素为前大半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二是对外开放,融入了全球市场体系。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标志,中国经济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参与了国际产业分工,以“低成本”赢得了竞争优势,并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制造业王国”。全球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吸纳和消化了我国巨大的产能。大体上看,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因素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到了今天,其主要推动力量均已呈现出难以为继的明显迹象:
1.市场化改革提供的动能已经衰弱
市场化改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国退民进”的所有制改革为标志达到高潮,之后难见市场化改革的新举措。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倡导“抓大放小”,在有形之手的强力呵护下,在能源、通信、交通、电力等有关国计民生领域形成央企并确立了垄断地位;近几年又通过对煤炭行业的整合、参与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等方式,在一些竞争性领域更出现了“国进民退”的体制回归现象,市场经济的空间反而呈现被压缩的趋势。日渐衰弱的市场体系已经无力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新的支持。
2.“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1)土地低成本优势不再。长期以来,通过“征地”“强拆”等手段对农民土地的低价剥夺,实际上将经济成本转嫁成了社会成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亟需矫正、化解,土地成本面临急升的局势。
(2)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劳动者报酬长期被压低,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社会阶层的分化已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廉价的劳动力已开始“用脚投票”,分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逐渐失去。
(3)资金低成本优势难以持续。历年累计的超发货币,造成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实际上银行利率,存款人的正当、既得利益不断被通货膨胀所吞噬。作为最大借款人的政府、企业成为这场财富重新分配游戏的最大受益者,因此而造成贫富悬殊,不断累积的社会矛盾已经不堪负荷,稳定币值必将摆上决策层的重要议事日程,流动性将呈现阶段性短缺,低资金成本的优势将难以为继。
(4)GDP环境低成本已不可持续。罔顾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污染和无节制的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环保方面将面临还债式的加大、集中投入,环境成本必将面临大幅度上升的趋势。
30多年来,我国各种生产要素具有较明显的“低成本”优势,时至今日已逐渐丧失,必然导致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保持。
3.人口红利已然消失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近十年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逐年放缓,至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并且将持续下去。经济高速发展所依靠的、持续多年的劳动力规模优势已逐渐丧失,依靠劳动力要素的增量供给来维持经济总规模扩张的日子已经过去,反而成为拉低未来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4.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后继乏力
GDP增长的“头号马车”——投资,也将失去以往的威风和影响力。多年来,每当经济放缓,我们就奉行“凯恩斯主义”,注入流动性,依赖“铁公基”,尤其是2009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竟高达92.3%,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经过多年累积,地方融资平台借款总量之大、负债率之高,已达到难以还本付息的边缘,已开始危及金融的稳定。中央政府已经发现了这个隐患,银监会牵头主导、各商业银行已经采取刚性退出措施,再依赖投资来主导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很难取得银行增量信贷资金的支持。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筋疲力尽、难以持续。
5.全球市场体系提供的动能正在衰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全球庞大的市场洞然开放,为我国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提供了极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为我国经济近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美欧各国政府在财富创造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长期依赖财政赤字,保障民生开支,使国民的社会福利保障和生活素质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作依托,其国民在消费方面也有恃无恐,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成为较普遍的现象。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标志,宣告美欧依靠负债来刺激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去杠杆化将必然会纳入美欧国家各类经济主体的长期财务安排。在这样的大背景、大趋势下,美欧国家的消费总量也将难免会经历长期停滞甚至收缩的过程,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我国经济无疑也将失去支持高速增长的一大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十分担忧的情况很可能出现:支持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各种重大因素几乎同时处于衰退、衰弱甚至逆转的阶段,我国经济已经面临大拐点,步入下行通道、进入中低速增长的长期周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二)适时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
战略关系到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只有能够顺应大趋势的战略,才是一家大银行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最有力的保障。大趋势是各种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长时间共同推动的综合结果。大趋势一旦形成,就会以其强大的惯性,沿原来的方向推进。只有推进的时间足够长,上行或下行的幅度足够大,原有的推动力量逐渐式微、能量衰竭后,转折点才会出现,新的趋势才会形成。从更长的时间框架来看,呈现周期性的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上行与下行、繁荣与衰退是经济运行的常态。但由于人们长期习惯了一个单向上行的高速增长周期,从而容易对转折点的出现、对新趋势的到来视而不见。因认识固化而形成思维盲点,是常见的人类认知现象。
认识转折点,增强预见性,客观预判大趋势,尊重顺应大趋势,并合理调整经营发展战略,未雨绸缪,才能长期保持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
商业银行调整经营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如下:
1.降低盈利预期
近几年,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业绩显示,每年的盈利增幅都在20%-30%以上,这是与良好的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的。如果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周期,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盈利大幅增长的情形恐怕也将难以再现。目前多数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在4-5倍之间,参照彼得·林奇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即市场投资者预期未来若干年银行的年均盈利增长率约在4%-5%之间,这与我们预期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大致相当。
基于降低盈利的预期,商业银行对退出“贷大、贷长、贷集中”的信贷结构调整思路有必要做及时的修改完善。信贷结构调整,要转入突出强调安全性,并要降低对盈利性的标准要求。即对目前盈利水平不高,但安全性有良好保障的长期贷款,不宜再要求刚性退出,而应继续维持原有存量甚至适度进入,并对其过高的经济资本占用适当降低,以对冲信贷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留下的资产缺口。
2.改进信贷投向战略
总的来说,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信贷的有效需求将面临收缩,想保持原来的贷款投放增幅将会变得困难。因此,应当根据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及时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战略。
(1)投向新兴战略性产业
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周期,经济增长方式必然面临转型,产业结构必然面临重大调整。新兴战略性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头作用,成长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业银行要把握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机遇,加大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投入,抢占新的盈利增长点。
(2)投向资源型行业
现有的纸币发行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往往通过多发货币、加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即以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这种方法简便、见效快捷,几乎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选择。但“凯恩斯主义”利在当前、弊在长远,过剩的流动性最终必然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表现出来。货币贬值,即意味着以货币标价的资源价格将会呈现震荡式的长期上涨趋势。煤炭、石油、铜铁等各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藏资源,其物理性能稳定,抗通胀能力强,可抵押、易监管、易变现,能够充分满足银行贷款安全性、盈利性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作为信贷投向的战略性选择,以最大的力度积极进入资源型行业,将之开辟成为主要的新增信贷市场。
(3)投向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
每一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从行业的生命周期来看,可以有朝阳行业、夕阳行业之分,但只要排除由于技术革命而完全替代的因素,哪一家传统行业都将会长久存在。龙头企业经过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已经形成并确立了在本行业难以动摇的市场地位,生命力将与其行业同在。商业银行应当作为信贷投放的优选重点,而不能因其属于夕阳产业而主动放弃,甚至退避三舍。
(4)投向个人消费领域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的格局,降低对投资的过度依赖,逐步提高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长期以来的收入分配中,财政收入占比偏高,居民收入占比偏低;而在财政支出中,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支出占比过低,欠账太多。正在酝酿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将会得到矫正,民生保障方面将会出现还债式的加大投入,这都将直接或间接增加居民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商业银行来说,就应当看到这个趋势,把个人消费作为信贷投向的重点领域。在重点客户选择中,应把收入来源稳定的中高端客户放到突出位置;在融资工具的选择上,可以将信用卡透支作为营销重点。
3.改善信贷退出战略
经济下行、进入中低增长周期,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将会受到新的考验,原先在经济上升周期被掩盖和被忽略的问题、矛盾,将会集中暴露、凸显,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和在经济下行中可能面临的变局,及时制定信贷退出战略,未雨绸缪,防风险于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果断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长期以来,GDP的增速几乎就代表了地方政府的政绩。通过融资平台借款,放大财务杠杆,对于推高GDP、创造优良政绩,可起到“短、平、快”之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借款用途有相当比例用在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市政基础设施方面,还本付息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基于高增长的地方财政的统一预算安排。一旦经济增速放慢,地方财政收入也必然锐降,则融资平台借款的还本付息就很可能得到保障了。因此,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早一步退出、多一份退出,信贷资产质量就会多一份安全保障。
(2)抓紧退出房地产领域贷款
当房地产的主要功能体现为居住时,属于消费品;当房地产的主要功能体现为保值增值时,就属于投机品。由于通货膨胀和居民的投资渠道比较少,近些年房地产已主要成为闲散资金的炒作对象,不论是按房价收入比还是按租售比来估价,目前国内多数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都有较大的泡沫成分。随着经济下行周期的拉长,要讨论的就只能是房地产泡沫何时破裂、以什么样的方式破裂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房地产价格下降概率极高。对占比已经不低的房地产领域贷款,商业银行应当从总量上严格控制,只降不增;特别是对涨幅过大、泡沫成分较高的城市和地方,炒作成分较高、价格水分较多的住房类,尤其应当加大贷款的退出力度。
(3)及时退出产能过剩的行业
依赖外贸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在美欧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关停并转;产能过剩的行业,在整体经济下行的长周期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新的生存危机。商业银行有必要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存量贷款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认真分析潜在风险因子,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要及早退出,化解风险于未然。
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存贷款息差和资金收益,纯服务性收入占比仍然较低。随着投融资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直接融资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金融脱媒”现象将会越发突出,经济下行必然导致银行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新的经营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些因素都将会严重制约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立足于业务创新,开拓金融服务领域,拓展多种经营,广开收入渠道,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闯出新的盈利路子,经营模式必须逐步转向资本占用小、经营风险小、资产种类多和收益稳定性强的产品领域。保险、租赁,参与各类证券发行、货币经纪、资产管理、理财代理、担保与承诺、所有支付和货币转移服务、金融资产的结算和清算,以及金融信息等各类金融服务,都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金融资产服务类业务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关键在于能够为客户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增值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树立紧迫感,加快战略布局,加快人才培养,加快产品创新,加快市场营销,尽快提高金融服务收入在全部经营收入中的占比,从而力争在新一轮的经济下行周期里,加快完成从资金供应商向金融服务商的转型。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