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平 留住江豚的微笑
2013-04-29郑婷
郑婷
“水中大熊猫”在消失
2012年3月3日到4月15日,湖南岳阳洞庭湖连续发现12只江豚死亡。整个长江流域这一物种也仅仅只剩下约1200头左右,其种群数量甚至已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不仅是洞庭湖,鄱阳湖近期也发现江豚死亡。而这一突发性的江豚死亡事件让徐亚平这个名字还有他的江豚巡逻队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那40多天里,徐亚平最忙碌的事是给江豚收尸、送葬。大批媒体赶到岳阳,徐亚平和他的江豚保护协会,成了出镜率最高的采访对象。
江豚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万年,智力接近3岁儿童,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但如今洞庭湖里的江豚不足百头,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标准,长江江豚早已达到“极危级”,专家认为其将在10年内灭绝。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被称作洞庭湖上“索南达杰”的徐亚平,在洞庭湖上组织起了一支民间江豚巡逻队,24小时监控着洞庭湖上可能危害到江豚生存的违法捕捞、采砂和水污染。
过去的江豚有多少?许多洞庭湖老渔民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万马奔腾”来形容。“那时候好多哟,一片一片的,经常能看到它们跳出水面。”谁都不曾想,20多年后,江豚竟会成为“极度濒危”物种。
1966年出生的徐亚平,是恢复高考后村里首个大学生。少年时代的他迷恋书法,经常研墨练习写字,至今还有人直呼他为“书生”。20世纪80年代,他开过小服装店,当过乡村教师,还在岳阳宾馆做过服务员。后来,他重拾自己的专业爱好,成为一名记者,一做就是20年。
有一次,他在洞庭湖采访。很凑巧,他从渔民那里听来了渔民自发保护江豚的故事:何大明、范钦贵、江科明等11位渔民兄弟丢下自家的打渔营生,自发保护江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由于家庭穷困,仅读了8个月书的渔民何大明,为了起草一篇只有二百来字的《劝导书》,生生在家里憋了3天,自己印了2000份到渔民中散发;为了保护江豚,他们集资买柴油,轮班下湖巡逻,风雨无阻……徐亚平被渔民们的高觉悟、高境界和旷世义举深深感动着,心底那份对江豚的最初的喜爱也莫名地被点燃了。
徐亚平回忆说,那时自己还是宾馆的服务员,每天早上5点起床,步行去洞庭湖畔的鱼巷子给宾馆买鱼。他总是跟渔民说:“求你们别伤害江猪子(江豚的俗称)啊!”听说有渔民救了江豚,他还会跑过去给对方90度鞠躬,因为江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了。
徐亚平曾立下了一个誓愿:希望助推长江江豚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希望助推东洞庭湖江豚保护区的真正建立,希望助推江豚成为旅游目的地岳阳和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一大景观。他游说相关官员,“不保护环境,我们的GDP将一文不值,子孙后代要生态,要环境,要江豚,要生物多样性”;他从不停止宣传江豚保护,并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征集志愿者;和志愿者一道,向不认识不了解江豚的市民一遍遍描述,“江豚跟人类一样,会笑会哭会给宝宝喂奶”;徐亚平开始和渔民一起,轮流在湖上巡逻,守护江豚。如今,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共有了117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里,有记者、教授、公务员、大学生、渔民,还有残疾人。徐亚平却觉得,保护江豚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朋友们,您还能看到白暨豚吗?不能。因为它已经被人类给消灭了。遗憾的是,长江江豚又危在旦夕:整个长江流域不足1000头,比四川大熊猫还少近850头。洞庭湖的江豚种群更加危急:2006年9月,230头;2007年6月,180头;2009年1月,145头;2010年1月,114头;2012年3月,85头。种群数量呈急速下降趋势,死亡速率远远高于其它区域和其它濒危野生动物。如不紧急加以保护,洞庭湖江豚将会成为长江流域最先灭绝的江豚种群。”正因为如此,2012年8月以来,徐亚平在多篇文章中将江豚称作“水中大熊猫”,以此来警醒国人。
为保护江豚而战
“如不能保住江豚,我将负罪自沉于洞庭,与江豚共灭亡!”在为洞庭湖湿地奔走15年后,徐亚平组织打响了江豚保卫战。
为了快速掀起江豚保护高潮,徐亚平特邀湖南新闻、教育、文化、科学界人士以及12位渔民,注册了我国民间第一个专门保护江豚的机构——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2012年1月8日,国内第一个专门保护江豚的民间组织正式成立。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徐亚平每天坚持工作15个小时,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发表了《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宣言》,确立了3大攻坚目标:一是尽快让江豚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是助推当地尽快建立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三是探索实施江豚迁地保护,提出“以豚为本,救豚于水火”的口号。协会现有会员150多人,发展江豚保护志愿者上万人。
现在,他们正在强力实施“大泽腾(豚)龙环保计划”。协会会员和志愿者昼夜值班,保证江豚栖息地有人进行常态观察和看护。在没有得到政府部门一分钱资助的情况下,他们已经耗费了120多万元。
此外,徐亚平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央媒,做了100多次宣传;在《湖南日报》、《岳阳日报》等平面媒体和长江、洞庭湖大堤、岳阳市区发布17个公益广告;在湖南日报开设《拯救江豚》专栏,发稿31篇;随时给当地党政干部介绍江豚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发动县市省国四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上议案提案;组织10个“江豚保护”志愿者宣讲团进湖区、上街头宣讲近100场次;建立了《中国长江江豚保护网》,创办编辑《中国江豚》会刊;主办了全国首个江豚保护有奖征文竞赛、学生江豚版画展;举办了3次江豚保护大型摄影图片展;经常与其他民间团体及环保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全国首届江豚文化节正在加紧筹备中。
徐亚平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道:“一是水危机。长江、洞庭湖缺水,缺好水;二是渔业危机。30多年前,长江有120多种鱼类,现在常见的只有10多种,脂胭鱼、面条鱼、金鱼、银鱼等已经几近绝迹;三是管理危机。有关部门长年以罚代法,渔民长期非法滥捕滥捞;四是渔民生存危机。湖里没鱼打,上岸不适应,没有教育、卫生、保障和尊严;五是鸟类资源危机。洞庭湖2003年有水鸟13万只,而2009年底,4个观测站记录的鸟儿只有7万只左右。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由上世纪90年代的802只下降到36只,鸿雁由3000多只下降到不足300只,黑鹳只有7只。”
徐亚平他们不仅救江豚,也救其他物种。到目前为止,他们抢救了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黑鹳、东方白鹳、中华鲟、麋鹿、天鹅等12只,花费油料20多万元。他们构建了“一湖一江”市县乡村组五级联防网,划定了防区与责任段,建立了联防机制,同当地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共同开展长江、洞庭湖生态和江豚保护,探索实施江豚迁地保护。
科学家称,10年内,江豚将会灭绝。徐亚平的的理解是:“东隅已逝,桑榆不晚!拯救江豚,还有10年可期。” “江豚爸爸”徐亚平为保护江豚,显然是到了身家性命皆可抛的地步。
来自全社会的欣喜回应
“保护江豚是门科学,任重道远。为此,我们组建了科研发展部,研究江豚救护和迁地保护,并着手建设江豚保护监测站、救护站和志愿者工作站。”对于保护江豚,徐亚平显得深思熟虑。
“保护江豚,必须减少渔民。”基于这样的思考,徐亚平还组建了渔民就业帮扶服务部,探索渔民上岸机制。现在,已成功建立一个渔民转产转业窗口“洞庭渔歌”,解决了100余名渔民上岸经商的问题。他还多次与海事等部门协商,在洞庭湖入长江口及湘江岳阳段部分水域,减少运输船舶停靠,减少挖沙船舶数量,努力疏通江豚洄游通道。同时,徐亚平还力推建立正处级东洞庭湖管理局,科学管理东洞庭湖。
徐亚平说,长江水环境的恶化,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江豚绝对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发展经济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政府、企业需要彻底摈弃“重经济轻环保”的错误观念,只有绿色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徐亚平和志愿者的艰苦努力,首次为全球参与长江江豚保护提供了机遇和平台,首次高效扼制了江豚种族灭绝的速度,唤起了全社会对江豚这个珍稀物种的关注并达成共识。他们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赞许。湖南省政府已将江豚保护列为地方政绩考核。副省长、岳阳市委书记黄兰香表扬和肯定协会志愿者所做的大量工作。岳阳市委常委会集体听取徐亚平的专题汇报,并下发了首个江豚保护会议纪要。
徐亚平开了3个微博,每天必定更新一到两条,字字写的全是江豚。网络的平台,言语上的诽谤攻击自然不可避免,性情耿直的徐亚平没少得罪人。但对于江豚保护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庞杂工作,徐亚平自称“乐在其中”,曾有“渔霸”在他的车窗上张贴“绝杀”两字,试图威胁徐亚平,但这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斗志。无论多晚,只要接到一线渔民志愿者的报告,他都要邀上渔政部门的执法人员,到湖面抓捕非法捕捞者。他说,每一天都是恶战,是仓促迎敌的遭遇战,也是任重道远的持久战,更是艰苦卓绝的血刃战。
微博上徐亚平自诩“江豚徐亚平”。有人问他为什么将“江豚”二字放在自己名字前面,他总是淡然一笑:“因为江豚比我更重要。”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成立江豚保护协会,为保护江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是否得不偿失?他总是简单地解释:“保护江豚有我的责任,因为我们都是母亲河哺育的孩子。”“且登高楼览湖景,欣看碧波跃江豚”。徐亚平觉得,那才是他毕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