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2013-04-29闫君利
闫君利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现实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采取因材施教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扣“生”心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多媒体演示: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红点。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一个红点。
师:如果把这个点按照一定的轨迹滑动一下,会怎样?(设置悬念,扣生心弦)引导学生画线,并分类直的线和曲的线,导入学习内容——直的线。
如果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通过其富有哲理、热情并具鼓动性的“开场白”,把学生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出来,那么接下来师生双方都会觉得轻松、愉快。
二、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协同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均会得到充分发挥,都会变得轻松无比,情绪会变得十分愉快,表达起来也会变得特别清晰、流畅。学生的注意力无需教师做出特别要求便会自然而然地倾注其上,他们会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愉快感,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也会在他们的大脑皮质上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像太阳一样撒向每一个学生,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四、在教学过程中用史料故事调动学生的内在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讲小故事,激发他们的内在激情,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比如,苏步青的故事,他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增强了教学趣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学“数射线”要显示感知什么是数射线,以及数射线的特点是什么。在教学时让学生感受数射线是一条射出去的线比较困难。我运用多媒体设计出小熊跳远的情节,优美的音乐、可爱的小动物以及动画的效果,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通过多媒体演示小熊从一个点上,一小格一小格地向前跳,同时在小熊的下方演示一小格一小格地射出一根带有箭头、标有数字的线。在整个动态的演示过程中,不需要讲解,学生马上就能说出数射线的特点。多媒体还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而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例如,在教学“几时和几时半”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的转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分针是跟着时针顺时针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只走一小格,表示一小时。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时时体现教师的爱,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愉快的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能用亲切感人的语言、耐心的诱导、正面的启发、恰到好处的点拨建立师生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学生可以主动地向我请教不明白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并且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苏霍姆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可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进行个性化的数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材施教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才能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以张扬。
八、余味无穷的课堂总结,努力做到“言以尽意无穷”
一节课如果有个好的收尾,不仅能对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得到愉悦无比的审美享受,激起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强烈渴望。比如,学习“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后,我进行这样的小结:“刚才我们算的第一个因数都是两位数,如果第一个因数是三位数、四位数,现在你能不能做?”
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个体心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也是个体事业有成的必要条件,因此,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小学数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但其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老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毅力。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主编.全国小学数学教学名家丛书 数学教案与教法[M].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