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融合发展 促进整体崛起
2013-04-29谢正义
谢正义
省委、省政府在扬州召开的苏中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苏中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战略取向,明确了苏中各市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鲜明导向,也明确了加快发展、整体提高的发展要求,为扬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准确定位,开拓创新、跨江融合,埋头苦干、悄然崛起,扎实做好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为全省“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突出交通先行,推动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苏中发展的战略取向,更是扬州今后发展的优先选择和第一路径。我们将以打造“长三角一小时、宁镇扬半小时”区域快速交通圈为先导,积极参与构建宁镇扬都市区,加快融入长三角核心区。重点是加快完成宁启铁路复线扬州段电气化改造,与兄弟城市一道全力争取和推进连淮扬镇铁路、京沪高铁宁扬联络线建设,积极谋划宁扬和扬镇城际轨道交通,推进京沪高速扩容及南延过江、西北绕城高速扩容、沪陕高速江广段扩容和宁通公路快速化改造,推动扬州泰州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开放和空港产业园规划建设,把扬州港打造成为辐射苏中苏北腹地、江河联运的枢纽港。着眼于扬州市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都市区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沿江地区“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按照“东西联通、南北贯通”的要求,重点建设文昌路西延、瘦西湖隧道、新328国道连接线等东西向道路和瘦西湖路北延、扬子江路改造等南北向道路工程,加快形成“五横六纵”的城市快速路网。
二是突出古今辉映。推动特色发展。特色发展是扬州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底气,也是扬州自身的价值所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重要题词精神,加快构建“一核多组团”现代化大扬州的基本格局,进一步彰显“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更大力度推进古城保护与更新,全面实施扬州城大遗址保护,牵头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推进“双东”、南河下等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围绕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为能够代表中国园林最高水平、能够提供国际标准服务、能够得到国内外游客普遍赞誉的“世界级公园”,重点推进以瘦西湖公园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板块、以唐子城和隋炀帝陵为载体的隋唐文化板块、以瘦西湖路为轴线的生态休闲度假板块建设。全面推进江广融合地带生态智慧新城、开发区南部临港新城和新城西区等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城庆广场、城市综合馆、72层的东方国际大酒店等100项功能性、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以新的城市形象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大力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45平方公里的“七河八岛”、三湾城市公园和每个县(市)至少一个10平方公里以上生态中心的规划建设,提升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和大江风光带建设水平,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
三是突出项目为主,推动加快发展。虽然过去我们在沿江开发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我们将深入实施“530”招商行动计划和“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着力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或跨国公司,努力在沿江县(市、区)总投资100亿元项目、沿河县(市)50亿元项目全覆盖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汽车、机械、旅游、建筑等基本产业以及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汽车、机械、化工、船舶、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抓好上海大众仪征工厂二期30万辆整车、潍柴亚星10万辆客车和江淮30万辆皮卡及SUV等一批重大项目,致力建设“汽车名城”。不断提升园区开发建设水平,积极推动江都、仪征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省高新区(邗江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抓紧规划和启动建设可容纳10万名高校师生和一批科研院所的科教创新城,实现“新人才、新产业、新城市”良性互动。
四是突出整体崛起,推动联动发展。扬州既有沿江地区,也有里下河腹地。沿河地区宝应、高邮两县(市)的面积、人口分别占全市的51.3%和37.5%,但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仅为22.5%。我们将以省里出台促进苏中苏北结合部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为动力,坚持“四化同步”,坚持沿江、沿河联动,全力推动沿河地区加速崛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轴”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完善县城(镇)城市功能,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大力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积极支持和推动各县(市、区)与苏南各地开发园区结对共建,特别是高邮、宝应分别与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无锡蠡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共建,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争先进位。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标准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沿河各县(市)均建成1个以上50亿元产值的连片标准化生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各乡(镇)均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生产高效农业产业园区,打造里下河地区有机农业基地。
五是突出民生为主,推动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基本性民生、保障性民生和发展性民生建设,重点围绕“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就业”等基本方面,着力推进居民收入倍增、“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城市建设、“1161”菜篮子工程等重大民生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后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同城同步同标”,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并轨和资源整合。扎实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和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今年底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沿河地区村村超20万元、沿江地区村村超30万元,为建成城乡居民共建共享、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