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骑行
2013-04-29马军
马军
他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像在用餐,而是像在品餐,就像在品茶,在享受地品咂生活。其他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他仍然在那里淡定从容有滋有味儿地用餐。他的这个样子,多少有些让人不解,不就是几根油条,一碗豆腐脑吗?值得这样吗?我不由得陡起好奇之心与他攀谈起来。还没有说上几句话,就让我大吃一惊,继而令我肃然起敬。
原来,这位老先生已经81岁了,家住北京城。距离这个小城整整120里地。奇怪的是他每天早晨都要来到这里吃早点,而且是骑自行车来,而且已经这样十几年了。他看我一脸惊愕不相信的样子,便顺手将身份证拿给了我,反应之敏捷,目光之迅疾,手脚之有力,谁也不会相信这会是个耄耋老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我不由得赞叹连声,并好奇地和老先生聊了起来。
他原来的生活可不是这样的,每天躺在病床上,输液,没完没了地输液,医院判他最多还能活两年,告诉他喜欢吃什么就吃点什么,回家等着去吧!他的心绪真是糟糕到了极点,他的心里没有一点阳光,再加上日复一日的用药,一波接一波的痛苦。仿佛永远也看不到头的黑暗,终于让他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他无论如何也要回家,回到那个无限美好、无限舒适的小家,那里是永远能够栖息他的生命和灵魂的小窝。他终于回家了,儿女们倾其所有的诚心和孝心。变着花样地给他做好吃的,但他觉得似乎都不够味儿,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在期待与遗憾中他想起了那个京东小城,想起了那碗豆腐脑,他的心里顿时泛起了一股春天般的暖流,他的脸上浮起了难得的笑意。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记忆,那是个曾经窘迫的日子,是那个小城那个好心的人家给了他一碗豆腐脑,让他活了下来。那个小城太好了,他此时就想去,吃那个世界上最好吃的豆腐脑。于是子女们便一路陪着他来到这个于他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他们凌晨3点就起床了,到这里整整用了6个小时!这一次虽然很累,但是老人家却非常愉快,精神大好,俨然病去了一半似的,子女们也明显受到了鼓舞,觉得这次小城之行来得值,他决意此后还要来,这一来就来到了如今。
骑在车上,笑容自然地浮现出来,他爽朗的声音仿佛也提高了八度。他的表情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他胜利了。是的,他真的胜利了。老人的精神越来越好,走路越来越快,说话越来越洪亮,他不但活过了两年。10年,如今已超过了20年,且越活越棒,越活越年轻。最后,老人深情地说,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我要感谢这个小城和这里的豆腐脑早点,我还要特别感谢我这辆自行车,是他给了我健康,给了我快乐,给了我信心,给我了长寿。我的今天都是它给我的,我还要永远和它一起来这里吃早点!
老人此时已是泪光闪闪,让我也深受感染。每天100多里地的骑行,已经成了老人的一种生命方式,不断地骑着,不断地转着,不断地延伸着生命的长度,不断地延伸着生命的意义,不断延伸着激情和活力!
(选自《青年博览》2012年第16期,有删改)
读与悟
一个耄耋老者尚能反应敏捷,目光迅疾,手脚有力,这着实令人难以相信;但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老人每天竟要骑行100多里地,只为吃一碗豆腐脑。读罢全文,我们方才明白:老人每天100多里地的骑行不只是为了一碗豆腐脑,更是为了一种信念:为了延长生命的长度、充实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永葆激情与活力。
读与写
全文采用倒叙的叙述方法,将作者目睹一个耄耋老者用餐的细节展现出来,引起大家的疑问。接着笔锋一转,写出老者之前的情况,与现今形成鲜明的对比,至此老者的情况已基本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一段可谓是点睛之笔,抒发了作者对这位老人由衷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