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应重视研究学生的审美心理

2013-04-29陈果

商·财会 2013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教材

陈果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在基础教育中不断的深入,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体系都正逐步转型,并向纵深发展。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优秀人才已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作为美术教学,泛泛而谈素质教育的意义、作用,并不能有效推动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想真正推动美术教学,必须考虑到该学科的独特性。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个性化的审美是审美的最高阶段。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方向和角度是多样的,本文试着从美术教学的一个很低的起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一角度来思考中小学美术教学,思考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提高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带着愉悦的学习方式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习得美术知识和技能,思考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教学,由于师资质与量的缺乏,授课时间少,课外美术活动开展不正常,使大多数中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发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美术教学不重视研究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当前青少年的审美能力的起点已具有时代性,他们渴望的美术课是丰富多彩的幻想课,是兴趣盎然的审美课,是生机勃勃的艺术操作课,而不是单一的绘画课。也不是单纯的手工制作课,更不是死气沉沉理论偏偏的理论课。可是由于当前美术教学观念的陈旧,课堂结构单调使学生的审美欲望得不到满足,使他们对美术课失去兴趣,造成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困难,那么怎样才能使青少年热爱美、感受美、创造美呢?

(一)施教者应善于挖教材内涵,灵活的从审美角度把握教材,通过巧妙的题目或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有一点很重要,即教师对学生的审美个性施加过程的影响时,不要迫害学生的审美个性,所造型过程的直接示范和教师的影响,它们都不应该抑制学生审美个性的独创能力的发展,不应该使学生盲目地去模仿老师,相反,应该更有利于学生审美个性尽可能快地培养和发展。无需要怪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根据学生的审美个性特点建立自己的教育工作。

(二)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情趣能力,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具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美术课要利用教材、采取提问、谈话的启发形式、配合既浓缩的“讲”,启迪“思”,又引导“练”感受“美”的板书设计等教学手段,诱导他们进行积极思维、判断、评价。这样,才可能把讲授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后注意多和学生谈心、交流,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尤其应该高度重视课后同学生的交流。

(三)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心理能力,现代中学生有追求美好生活和表现个性的强烈愿望,表现在情感方面已经具备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它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丰沛的内在情感以及培养透彻的理解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感受、领悟到线条美、色彩美、形象美、和谐、变化以及施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表达的无限性,并从中得到直觉快感。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特定的外在形式落入视域内,就会引起一种特定的心与物、情与景的共鸣。让学生尽量多接触艺术品,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感受生命的种种模式,这也是审美感知力培育的有效方法。

(四)这种欲望主要表现在为自我实现,目标明确,属于有意识的模仿心理。乐意在审美评价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榜样加以模仿。情感推动者想象,使想象展开翅膀神思飞扬,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如讲鉴赏(接受),应先唤醒学生—鉴赏主体的审美情态,调动其人生经验、情感经验和知识积累,激发起想象和情感,从而唤起自身的审美愉悦,在感性认识、情感思维的基础上,使审美感觉和审美理解相通,审美快感与审美理想相连,从而激起学生表现与求知双重建构的审美欲望。

最后,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途徑与方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依据儿童审美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正确的引导,促进他们审美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主要应通过以下途径。

(一)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从人格教育的目的出发,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儿童的个性要尊重,而这应该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

(二)师生关系之间与审美个性的培养。美术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美术课之所以备受学生的喜爱、也首先基于这一点。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同老师一起来欣赏美继而创造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的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影响的。

(三)寻求多种适应学生审美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学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课程内容一旦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成了美术教学的重头戏。在课程改革中如果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而教学方法又不改革,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四)在教材编制上充分体验考虑适应每位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以前的美术教材,主要展示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不考虑具体地或孩子的特点,更不考虑每个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过分重视教材本身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