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文课堂教育程式及学生心理分析
2013-04-29王丹丹
王丹丹
在高校中,中文教育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素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但从其本源来讲,并没有完全深入学生的内心。在学习时,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对于文学知识掌握不牢。因此,掌握高校中文课堂教育程式心理因素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文学水平。
一、高校中文课堂教育程式的特点
1.多样化
高校中文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种方式达成预期目标,涉及的教学程式也包含了不同的教学结构及步骤。分析说来,就是教师在全面考量教学过程中各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形式及内容,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演变、发展,形成新的模式,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流程的整体策划、传授。
就当前的教学模式来看,高校中文课堂教育程式基本包括以下三种:其一,教导程式。即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充分理解,进而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应用于实践中;其二,综合程式。就是教师同学生共同收集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素材,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其三,互动程式。指的是由教师先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而同学生共同就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在互动过程中传递应用的知识,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领悟到知识。
2.以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为根据
高校中文课堂教育程式在教学过程中调节着学生同教师的心理变化,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教育程式的进行也应考虑到学生整体的心理感受。高校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课堂策略。教育程式是利用不同模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自身发展。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分析中文课堂学生心理因素对教育程式影响的意义
1.心理因素是教育程式的基础
在高校中文课堂上,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能否全面处理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中文教学的意义侧重于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有一个长远的记忆,并应用于实际,促进思维拓展。所以,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动性,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2.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过程中,应习惯性地应用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进而更好地保证课程任务的完成。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演示、讲述、评论等。从方式来说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到的就是引导法。当然,教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不同的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之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热情。
3.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掌握虽然很重要,但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应用技能更为关键。在中文课堂上,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分角色饰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思想,理解作品表述的含义。同时,教师应在语言方面激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高校学生在接受多种教学模式时,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中文教学,在感知能力方面,一般多体现在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由表面深入到实质。在进行文章讲解时,不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利用简单的阅读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当进行实际意义的教学时,学生不能很容易地理解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得到心灵的震撼,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分析心理因素,合理选择模式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高校教师在进行中文教学时,应充分重视教学形式及内容的策划,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启迪法、引导法、设问法等,例如:在讲解故事类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谈论、讲解、想象,再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个良好、轻松、平等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体会学生的心理变化,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对问题进行探讨,在互相配合及讨论过程中,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让思维发散,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作用。
3.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加深感情,体现人文关怀,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及成长。例如: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应善于听取学生的看法,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在言语中体现相互间的尊重,肯定学生,建立平等、和睦的教学氛围。
总而言之,中文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程式方面,合理构建,适当调整,是完善具体教学方法的最好措施,对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任务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明.高校中文课堂教育程式心理因素分析及操作策略[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
[2]叶一帆.台湾高等中文看阿汤教育教学及其启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6).
[3]龙婧.高校中文课堂教育程式心理因素分析及策略[J].教育界,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