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刮目相看”
2013-04-29济南北
济南北
能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是我们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在寒窗苦读的岁月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堂上正襟危坐,是在茫茫题海中拼力划舟,至于窗外事,真没太多精神和闲心去打探。甚至,对于我们将来要去的梦想之地的了解,绝大部分人也都是在填报志愿时才临时恶补。虽然如今的大学早谈不上什么神秘,却仍旧点缀和潜藏着许多我们知之不详的东西。有时候是因为隐藏着太深,有时候则是由于变化太快,总之,大学任何时候都有值得我们“刮目相看”的地方……
填志愿时,你不知道大学的名字
有人说,中国的高中生可能是世界上负担最重的学生。这话说得其实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学习任务重也就算了,关键是想考一个大学,还需要练就一身侦探本领,要不然你可能连自己心仪的那所大学现在“户口本”上究竟叫什么名字都不清楚。
如大家所知,在中国,大学玩改名,简直就是一股时尚潮流。过去那些通过合并重组然后换个响亮名字的陈年旧事就不提了,问题是这波流有点儿刹不住车的趋势。据媒体报道,仅2010年,就又有43所高等学校获得了“改名权”,其中,有高等专科学校4所,本科学校22所,有16所“学院”更名为“大学”。我们的“大学”受到如此热捧,还真让诸如麻省理工学院之类的外国名校不得不感到压力山大。
而最近的消息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也要更名改姓了,据说准备叫旅游大学。赫赫有名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要改名了,而且,还起了一个非常前卫的名字。这个名字只有四个字,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少了五个字。除了名字上的精简,主业方面似乎要有大转型,从外国语扩展到旅游行业;由学院变成了大学,名字听起来大气敞亮了不少。可是,对于北二外改名旅游大学一事,许多网友却认为这是一个很“二”的事情。
北二外,在许多高中生的眼中,是非常有名的外国语大学。不过,毕竟有一所大学叫作北京外国语大学。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全国,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名气和实力似乎都要更强一些。因为有这个“一”,所以,北二外在北京只能屈居为“二”。更要命的是,在名字上,直接就有个“二”字。因此,摆脱掉“二”就会成为这所大学的梦想。
可是,一所大学究竟是叫“一”还是叫“二”,真是那么重要吗?
上大学后,你分不清学校的“口号”
校训是什么?相信很多中学生也都是懂的,因为绝大部分中学也有这玩意儿。简单点说,它就是一口号,有时候喊在嘴上,有时候刷在墙上。严格意义上来讲,校训可以算是学校的一个显著标签,可残酷的现实却是,很多人在学校呆过几年之后,对此“毫不知情”。慢点,先不要急着自责,不要动不动就埋怨自己对母校漠不关心,不然你可能错怪了自己。
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还有些大学的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有记者搜罗整理了武汉39所大学的校训发现,“求实”、“创新”、“厚德”、“博学”雷同率超高,其中有11个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博大精深的汉语,终于在校训这事上变得词穷了。
这是一个荒诞的现实:虽然一些大学的校训中写着“创新”,但他们的校训却很像是“抄袭之作”。有人在微博上也发起过提问:你还记得你所读大学的校训吗?许多网友的回答是,已经和其他大学的混了。这仍然不是最搞笑的。假如问一些大学教授同样的问题,相信许多大学教授也回答不出来。
校训应该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特点和个性的标语。可是,如果一所大学的校训和其他许多大学的校训,都既神似也形似,那么,对于这所大学的未来发展,想必不那么令人期待。正如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说:“现在的大学自己都没搞清楚自身有什么特点、没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所以只有一味地把时髦、前沿的词往校训里面加,实际上是对校园文化的肤浅理解和认识。”因此,也不妨这样理解,当下的大学校训,已经沦为许多大学的形象工程和文字游戏,只要凑够四个词、八个字,往墙上一刷,往饭卡上一印,大学就有了校训。
决定考研了,你要做好掏钱的准备
现在咱们还在上中学呢,就讨论考研的事,是不是早了点儿?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你就真的落伍好多年了。据一项针对高考生的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人在选学校和选专业的时候,将来是否准备考研,早已成为一个重点考虑的因素。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高中阶段就决定了将来考不考研究生,虽然这个决定后来也有可能改变。
那么,今天我们是想聊一些关于研究生的好消息吗?这倒真不好说!这消息说不上坏,但也绝对不能让人兴奋起来。消息称,“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意思就是说,这一刀子切下去之后,以后将不会再有“公费”研究生了,那些想不掏钱就读研究生的人该死心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消息实在是有点儿坏。
再来看看具体的政策: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于10000元、硕士生不低于6000元。
许多大学生网友在看到这样的新闻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本来想考研或读研的,这样的政策一出,还是决定不去考虑上研究生的事了。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而言,每年8000或10000的学费,会成为巨大的负担。而在教育投资达到甚至超过4%的目标已经实现的情况下,这样的政策也会不被许多人所理解。
不过,研究生全部纳入自费,虽然在短期之内会对一些家庭构成经济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研究生自费是一种大势所趋。研究生全部纳入自费,并不需要全面被否定,仍然需要多个角度来解读。一者,研究生教育阶段并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法理上,也不应该继续为研究生提供学费。二者,我国当下的研究生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完全的公费,并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研究潜能”。
毋庸讳言的是,当下研究生教育体制之下,无论在读研究生搞不搞学术,学术搞得如何,都基本会如期毕业。这样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本科教育,没有质的区别。相反,欧美等许多国家的精英教育,就是完全自费。但是,说是自费,其实也并非自费。他们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只是把学费以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形式发放下来了。在这样的体制之下,取得奖学金或是助学金,便可以成为研究生努力的目标,竞争意识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所以,综合来看,这算是一个不好也不坏的消息!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