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中的建筑 建筑中的自然

2013-04-29刘九菊周荃

中外建筑 2013年7期

刘九菊 周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庭空间在宾馆建筑中的应用,以大连百年汇豪生酒店为例探讨宾馆建筑中中庭空间的创造给人们带来行为心理上的影响。

关键词:宾馆建筑;中庭空间;行为心理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123-02

1.前言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建筑空间的观念和形式亦发生巨大变化,往往忽视人们的感情和心理需求,人们强烈渴求与他人交流,与自然联系。正是出于这种需求,中庭在建筑中的运用才会显得越来越有意义。中庭自古有之,罗马时代的中心庭院、中国的传统民居,具有形似的空间特征即为中庭空间,但中庭概念得以复兴,是约翰-波特曼1967年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设计的的海特摄政旅馆中中庭的运用,开创了中庭发展的新纪元。同年,建筑界最高荣誉奖普利茨克奖的设立者普利茨克家族购买一处未完工的建筑,并将其改造成一个酒店,其中中庭对客人的情感和酒店员工的工作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酒店获得巨大的成功。其后,普利茨克家族又在世界许多城市开办酒店,并以中庭设计为标志。

2.波特曼的“共享空间”与莫伯治的“岭南庭院”

在20世纪的宾馆建筑设计中,约翰·波特曼和莫伯治的设计理念为中外宾馆建筑的创作做出了突出成就。波特曼认为“建筑是为人不是为物”,重视人对环境空间的情感上的反应和回响。受赖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空间影响,波特曼开创了以“中庭”为特色的新一代宾馆建筑形式,第一个将中庭空间运用在宾馆建筑中。在他的中庭设计中,咖啡厅、餐厅、商店、绿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大空间中,人们在这里可以休息、娱乐和交往。手法上着重空间处理,倡导把人的感官因素和心理因素融入到设计中去,同时兼顾光线、色彩与材料,引进绿化、水等自然元素,创造一种人们能直觉地感受到的“和谐环境”,能够让这些蕴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得以回归和释放的场所。如亚特兰大海亚特摄政旅馆、波那凡丘旅馆等都设计有中庭共享空间,波特曼还给城市一个属于人的场所。莫伯治的创作之路促进岭南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形成岭南建筑的新风格,在他的宾馆建筑设计中,白云山庄、矿泉客舍等,岭南园林和现代建筑结合,体现“对自然的回归”、“对历史文化的沟通”的建筑思想。白天鹅宾馆建筑空间序列设计,汲取现代的宾馆常用的空间、材质、色彩等处理手法,以空间渗透和借景的手法达到内外、上下空间环境的交融,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对国内同类宾馆中庭设计产生很大影响。

3.大连百年汇豪生酒店的中庭空间

百年汇豪生酒店与百年汇酒店式公寓及写字楼6栋建筑呈“U”形围合而成大连百年汇广场,地处星海湾广场一侧,由世界知名设计公司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酒店定位五星级,它的豪华不在于采用高档的装饰,而是所体现出来的典雅的建筑格调。百年汇豪生酒店为12层高的矩形体量,外界面处理采用的是黑白相间的金属框架,并在划分方式上尽量缩小体量的尺度感(图1)。酒店的主入口设于建筑北侧并与对面二期相望,底层通透的玻璃、轻盈的雨篷亦彰显酒店的简约风格。相对于大连的其它宾馆建筑,百年汇豪生酒店与其追求奢华的内装似乎更着重追求简明的空间感受,它并不是一个从强调建筑造型及风格着手的建筑,而是旨在塑造一个跟环境融合一致的空间。

3.1内部空间设计

百年汇豪生酒店室内外都没有多余的装饰,而是建筑、室内整体式设计,总体上具有德国的理性和简约,包括广场对面的百年汇酒店式公寓。整体简约的建筑表皮里面却隐藏着灵动的内部影像,规矩方正的建筑体量中间穿梭着不同形式的透空空间,同时做到动静分区、收放有致。

3.1.1流动性空间

酒店建筑中部设有A、B两组核心交通枢纽而使内部形成南北设置主要使用功能的条形空间布局。底部四层属于公共区域,多个形态各异的透空空间与两端的楼梯交通空间呈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形成一个空间网络,将北侧的大堂、南侧的咖啡厅和二层的餐厅等公共空间组织在一起,全部的玻璃栏板加强空间的流动性与通透感。一个紧邻外部表皮两层贯通的“缝隙”透空空间成为室内外空间过渡与环境渗透的中介(图2),两个正对入口的矩形贯通空间将上下、南北空间有效分隔与联系,北侧两个入口不分主次正对两组核心交通枢纽并与之形成入口空间序列(图3)。二层北侧的餐厅只有通过廊道才能到达并且围绕贯通空间布置,充分体现空间的灵活性与层次感。

3.1.2亲地性空间

与其它类型的公共建筑不同,宾馆建筑内部同时需要打造静谧的场所。酒店五层及以上为客房区,两个大小不同且互不连通的中庭空间结合两组垂直交通枢纽形成建筑内部核心空间,并与广场空间在建筑内外相得益彰(图4)。贯通8层的两个中庭分别布置266间客房和100间客房于南北两侧面向海面和广场,两部分客房只有在底部公共区域才能连通。每个中庭的两端都由交通核心筒侧墙围合并与每层廊道形成竖向穿插,不规则的构图,虚实相映,打破单一个交通空间(图5)。顶部的玻璃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每一客房层,酒店借助光线打造空间的丰富性,身在建筑内部亦能感知大自然的变化。围合而成的中庭在这里并没有追求大尺度的感官刺激而是点缀绿化和水景,通过置景、借景等手法给人以观赏性,同时增强亲地感。

3.2空间环境影响

中庭空间已成为充满阳光和活力的现代建筑的中心,不仅可以组织空间流线,补充室内光线,还可以调节内部小气候、增添建筑吸引力,并对人的行为心理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3.2.1场所创造

马斯洛把人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并指出社交与审美之于吃饱穿暖后的重要性。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可以满足人的多重需要,并与其内部的环境互动。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与其相对存在的时空万物构成的广义上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或者表现这种总体环境局部空间的狭义环境之间,均存在着一种“能动的交互关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中庭即是社交中心。中庭在宾馆建筑中能够加强居者的交往联系,亦满足其不同的感官和心理感受。从环境行为心理角度,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中庭给人的感受有很大不同。百年汇豪生酒店两个从五层贯通到屋顶的中庭,矩形的平面、错动的连廊,尺度宜人。从客房区底层往上看,层峦的客房环廊,扑朔的天窗光线加强中庭空间的竖向景深,强烈的透视感把人带到禅境世界(图6)。站在环廊欣赏中庭内的景物犹生亲切,缩短距离感,增强亲地性,位于酒店12层设有专门商务区供客人洽谈使用。中庭两端的竖向交通空间处理,两片带有不规则洞口的白色墙体围合电梯厅空间,将中庭的公共性与客房私密性再次完美结合,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既可以遮蔽他人视线,又可以在“模糊”中发现新景象。5层设置立体绿化,在不同位置感受不同心情,人们可以坐下来聊天,可以倚壁观赏,从单调、沉重的工作中完全解脱出来,去享受宁静与安逸(图7)。中庭极深而窄,但却正由于这个原因,使这个独特的中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由广场进入大厅再到客房区极窄的中庭,产生极大地空间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

3.2.2微气候调节

中庭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气候适应性的空间设计方式,内部种植易于室内生长的树木和花草,它具有引入外部自然光线,综合组织室内通风,改善建筑物理环境和降低能耗等性能。如著名生态建筑师杨经文在马来西亚的建筑作品,针对当地气候特征,综合分析太阳轨迹和主导风向,并与中庭空间、屋顶花园等的位置与尺寸设计相结合,特别是通风中庭和驾空层的运用,系统性地研究和解决地域气候问题。酒店建筑室内照度要求没有图书馆、办公楼等类型建筑的高,两个8层高的中庭进深方向宽度只有5m,中庭高度与宽度的比值(SAR)较大(图8),底部没有直射光,人们没有烘烤感,除了设有遮阳窗帘,层叠的连廊也过滤了部分阳光,室内光线变得柔和。中庭两端维护结构都是白色粗糙石膏板以减少光反射,这种蓄热性强的墙体还可以延缓白天温度波动性。因此,合适空间尺度、必要的遮阳设施使建筑室内能够避免夏天过热和冬天过冷等问题,并且可以促进通风,保证中庭使用的热舒适度。室内空间的室外化处理,绿树、喷水、花香,同时可以降低空气温度,调节室内微气候,甚至提升空间品质,尤其是处于城市喧哗区的酒店建筑内部。在这里,中庭成为酒店内部与室外的一种中介空间,通过绿化在室内的设置,通过光线对空间的塑造,让人感受到外部空气的渗透、气候的变换,也感受到内部空间的质感、空间的层次和动态美。

4.结语

中庭空间在不同时代、不同建筑类型中展现出不同的特色,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对于宾馆建筑来说它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途径,中庭成为人与自然交流的通道,人与人交往的场所,为居住在此的人们再造一个安逸舒适的家,得到心灵满足。随着技术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宾馆建筑中庭空间的塑造加以生态理念的运用,将自然环境以不同的方式被引入到建筑空间之中,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