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黄格胜山水画之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

2013-04-29陈雨青

美术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理想

陈雨青

怎麼用写意山水的形式来表现出各自民族文化内涵内心思想,黄格胜个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历年来也有不少学者以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而本文笔者拟采用风格学、美术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着重分析黄格胜各艺术层面的因果,达到揭示其暗含的艺术审美规律。重新研究其内在审美特质,认识梳理山水画艺术的特征性,借鉴和吸收西方绘画审美的同时,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再造,在绘画精神上更好地表现人性本身的情感化与自由意识,对中国山水绘画深度解读,整合传统和当代,衍生出与时代精神相对应的艺术气质,在山水画蓬勃发展的今天,疏理,通过分析黄格胜艺术个案的脉络丰富了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山水画在中国画发展进程中资源,同时,无论是对于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还是对于山水画史梳理都是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以及在中国山水画艺术前进发展道路上的探索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中国山水画,此类绘画在中国画的当代发展中是最具想象力、极具启示性、极具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因而也是最具精神情感与审美理想的中国画题材类型。而研究它的人在当今画坛界数不胜数。

当今中国山水画坛,著名中国山水画家黄格胜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大家都知晓黄格胜擅长山水画,尤喜创作山水画长卷,知道其《漓江百里图卷》,知道其《石上人家》、知道《西塘记事卷》等等优秀画作,令人看了啧啧称奇,叹为观止,让欣赏者在面对他的山水画创作室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浸和无限浮想之中的优秀之画作之中。

然而,当我们深层次的进一去步思考其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时,其追求的审美理想是什麼?精神追求的内涵又何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非常值得作为个案进行深入探讨与仔细发掘分析的专业性课题。

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应该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山水画变换、虚灵的广阔空间有着无限的广延性,而画作中的意境不是任何作画者都能够达到的。众所周知“人物以神韵长,山水以意境胜。”提及精神追求不能不提意境,“意境”乃山水画创作的核心与灵魂,山水画的意向是为审美服务的,为情感的专属物,山水画的精神追求是作者主观情感和客观山水物象的相结合,产生心象,通过作画的过程物化出来,通过创作出的作品,能让观者感受到美的享受,愉悦的心情。元代黄公望曾日“画,不过意思而已”,即:“立象尽意”矣。可见中国山水画承载了重要的文化使命——“彰显个人气节之风骨,文以载道。”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不仅仅要运用艺术家敏锐的眼睛去看,还要在心中酝酿出心象,通过长期与客观对象亲密接触发掘出心中对山水合川美的定义,激发灵感,以达神会贯通,直至沉浸于心象与物象产生共鸣结合的艺术创作的境界中。此外“形”归纳提炼方面,黄格胜通过从写生为切入点人手,提炼对象平面形状的美感,尤为主张以写生带动创作,以写生带动教学,以写生带动灵感,同时还力主中国山水绘画创作的非直接视觉性,通过写生,给画家从客观对象中提炼艺术创造留下自由的空间。画面贮存的意象、视觉经验,就成为中国绘画写意性的本源出入古今的构图理念,黄格胜在继承传统的计白当黑的位置法则基础上,还独创性的引入版画的位置经营法,点线面的对比法,塑造出他笔下山水画全景式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空间结构图式。

黄格胜在研究吃透传统笔法同时,也尤其注重以下几方面的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探索研究,其一:尊重传统,学法传统。深入理解神、形、道、教、无、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高度提炼与概括。其二:借鉴传统,发展传统。悟得传统山水画之传统审美精神的同时,不忘创新和发展,高度重视酝酿内心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识,使他不在满足于传统审美取向的陈规,在继承传统观念的同时加进和融入了西方式速写的美感元素,从而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苍劲朴实,同时带着铿锵有力的审美倾向。面对山水怪石,江南水乡,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等之秀美的客观美丽景色,画家用笔追求“笔有尽而意无穷,”突破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当下人的视角,以坚毅的有力的皴法和勾线,将带有秀美之风南方山水美景,注入了其刚毅史诗般磅礴的气势而又不失当下文人之风,从而竖起了当代中国山水画风坛中的一面独特的审美旗帜。此外黄格胜对水山、吊脚屋、石板路、房顶墨瓦青砖大胆地进行重组与解构,叠加与整合,使他的山水画中能让观者仿佛联想到唐代诗人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风骨意境。强调“以心观物”,由观物求理转向观心求性。水墨沧桑气势的美感在黄格胜的主观情感和扎实、质朴、敦厚有力的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得到了形式和美感的有机统一。他自己也说:“我的表现语言也是独特的,因为她们都是我从生活中发现、提炼和锤炼的,是我个人感情的物化,所以有强烈的个性。我组成画面的树、石、舟、桥、房屋、水、云、雾以及笔墨色彩章法韵味都是我独有的,不雷同于任何古人和今人。”

以平面的概念编制起来的符号秩序,是当下中国山水的所共同研究的课题,黄格胜画作中,突出了以线造面,以线造型的中国山水传统,以繁见简,吐纳山河,展现当下新时代文人在万千压力下坚毅不拔一面,他把自身对人生的感悟理解——的注入其山水作品里,将全部身心倾注于对南方脚下热土质朴热恋的创作中。可以说,黄格胜的山水系列,黄格胜赋予了它历史沧桑感、艺术表现力、人生感悟、自然情怀,在画面上赋予了质朴高尚的审美倾向和其独具广西地域特色的艺术神韵。对于中国山水画领域来说,黄格胜的山水画作不仅仅是对一方水土的热爱。还是对精神家园的一份耕耘与固守,更是一种内心审美理想的崇高追求。以其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漓江百里图》百米长卷表现出了漓江风光的神奇隽秀。那山,那水,那船无不是桂林漓江景致的典型代表,带着属于桂林漓江的深深烙印。整幅画的色调虽然轻浅雅淡,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意境幽远,见之难忘,荡气回肠,是典型的极具史诗气势雄浑的力作。

面对当今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期待日趋多元化,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在技法、材料、形式等领域可谓是成为追求精神传达和审美理想的手段,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艺术不单单是一种形式美、结构美、还需能传达出种种主观的审美情境,审美理想——气韵、情趣、哲理等。在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上应彰显所处时代的风貌。在曲折的形式探索道路中,在传承与创新、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中,黄格胜的山水画创作忠诚于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审美理想,注重语言的内在表现性和创新的探索,“施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尤显难能可贵。

总而言之,只有深入研究掌握中国山水画语言形式美的独特规律,结合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人生履历的感悟才能避免山水画创作的僵化与萎缩,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语言的表达水乳交融,就要努力达到和具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语言形式只有在恰当表达内容时,方能使其思想内涵,审美愉悦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让观者产生深深地共鸣,通过画面为媒介使观赏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审美的互动。

以上通过对黄格胜创作主张,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进行分析,使我们明白只有继承传统,才能清醒的认清自身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只有在传统的基石下发展自己的审美主张,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积极创新,才能更好地形成个人的风格和面貌。这种状态下的探索与创新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理想
我来打开山水画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