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高考
2013-04-29林永德
林永德
我首次任教高三毕业班是2003抗击“非典”时期,又是高考提前一个月的高三毕业班。接下来扎根高三连续达五年之久,被同事戏称为“毕业班专业户”“高考把关教师”,期间两年参加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评卷工作。
对于一个首次上高三的教师来说,经验与勇气是不成正比的。我有8年初中语文的教学经验,传说中的高三教学有多难,有多苦有多累,我早有耳闻。圈里有言:一位没有上过高三的教师不是一位合格的高中教师,就像一位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不是一位高中毕业的学生。接了任务,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让学校信得过的高中教师。于是钻研教材,探究考试大纲,研读考试说明,精选试题,批阅作业,检查背诵,评改试卷……好像一下子又回到当年自己读高三的学习生活。
有什么样的高考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也就有什么样的老师和学生。孙绍振教授作客央视说话节目严肃又调侃地说:“当今世界有两类人活得最悲惨:一类是伊拉克难民,一类是中国高考学生……”当时正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被美国飞机炸弹轮番轰炸的时候,也是中国高考考生处于紧张冲刺的二轮三轮复习时候,校模拟县模拟市模拟省模拟接二连三进行考试。课改前高中所有的课程即在高二下学期就结束了,一升上高三,我们就进入高考总复习。从字音字形,词语辨析,修改病句等语文基础知识开始39个考点知识一一过关学习,按照所谓依考纲而编写的高考总复习资料复习,那厚如砖头的大书和长如哈达的试卷,从每月一考到每周一考,为了不占用学生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拆分活页试卷,印发复习资料,我自己动手,既当分发员又当搬运工,我也从那时落下了慢性肩周炎,多年久治不愈。“不只你们练得苦,我这个陪练的也苦”,我随口说了句顺口溜:“好书都在高一高二念,高三无非花钱买考卷。”至今这句顺口溜也成为我针对那些不好好读书的高中非毕业班同学的口头禅。为谁辛苦为谁忙,谁知道呢?
儿童节过后,当城市中学准考生们放了温书假的时候,我们还在为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优质高中校所谓的“最后一卷”“信息卷”“绝密卷”而发愁张望,心急如焚。拿到印有“内部资料,严禁外传”字样的试卷如获至宝,犹如华老栓从刽子手手里接过人血馒头,心里才镇定了许多,赶快让油印室加班付印分发给学生,接领导原话反复强调:高考必考,认真研读。仿佛这是2003年高考卷的提前版。最后的一节课是选定在高考的前两天,因为要统一分发准考证,学生集中围坐在能遮天蔽日的三棵榕树下开会,树荫浓密也抵不住烈日炎炎,蝉声嘶声力竭。会议由年段长主持,分管领导,校长轮番训话,从考风考纪的传达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抚慰,从注意事项的叮嘱到养兵千日用在一朝的激励,口若悬河,似乎要把平时就准备好的和现在刚想到的金玉良言一下子倒进学生的心里。
回到班级座位上,大松一口气,学生们汗流浃背,有的猛喝冰饮料,有的用冰矿泉水浇头,怨声载道。作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能在最后的一节课上拥有这么多的学生是非班主任语文老师所羡慕的,因为班主任负责分发准考证。签领准考证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上“告别高三”四个大字,转身向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对不起大家,今天是大家在三中的最后一天最后一节课,请允许我想大家说声抱歉,三年来我对大家关心不够,作为你们的语文老师及班主任有一些对不住大家的地方,请同学们谅解。”教室里一片寂静。“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我一开口领读,全班齐咏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我哽咽,有几位女学生眼角挂着泪珠。接下来我们口头上梳理语文考点知识,我只用“镇定、自信、大度”六个字作为板书。“有人说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次精神的洗礼,而我要说高考是人生旅途上一次盛大的节日聚会,后天我们就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乘坐时代的列车去参加一次隆重的宴会,有这么多人同时参加的盛宴,这是多么荣耀和欢欣。让我祝福你们,希望你们成为吃得好,睡得好,考得好的‘三好生。”教室里掌声一阵雷动。
今年元旦期间,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位2003届高三学生回家乡举办婚礼,我作为两位新人的证婚人应邀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落座时遇到了一大群前来参加婚宴的同一届学生。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感慨时光容易把人抛的同时,还唱起当时我作词作曲的一首班歌:“海浪追逐沙滩,长路追求远方。既然选择了三中,我们不虚度征程,相信我们的付出不会白费,相信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追求梦想不后悔,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高中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高三更是关键性的几步。这个人生阶段本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奋发向上的,却多少因高考而变得死气沉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创新复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备考冲刺阶段复习的有效性,切实落实高三学生学业减负工作,真正做到“不折腾别人,也不折磨自己”。高考变成加油站,为自己的人生补充能量,奔向下一个美丽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