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不可测量性
2013-04-29曹伟
中外建筑 2013年7期
曹伟
建筑学主要任务是处理建筑物、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必定是在这种关系的处理上比较得体的。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组织是否合理,建筑物的布局是否合理,安全性、舒适性能否能够得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一般应体现能源使用的低消耗、对环境的低冲击、对人类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态设计原则,而控制这些关系有一些可测量、可预设、可控制的技术手段。如建筑的4R(Re-new、Re-cycle、Reuse、Reduce)技术,3T技术(High-Tech、Light-Tech、Low-Tech)、节能和本土资源能源的利用,排放的控制,节约水资源,声光热环境模拟等等。建筑设计中的选材及构造设计,充分利用各种专业的成果,可以为这些指标的实现提供工程手段的支持。
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以前我们认为,世界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物质和能量。建造建筑物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物质和能量转移的过程。新建筑的诞生,意味着新旧建筑之间构成了新的空间关系与生态系统的交换关系。可是,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告诉我们: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人类正是通过信息才得以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影响这个世界。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样,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从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物质和能量的问题;观念革命、信息技术则是整个生态运动、生态文明的根本。生态建筑学,或日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在其中担负重要的责任。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规范、标准、政策等对建筑与城乡规划进行了指标的量化、可控制、可测量。但是,另一方面,建筑学另一大课题就是研究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严格地说,这两种功能都是不可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