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绣而尊
2013-04-29舒曼
舒曼
汉以前刺绣主要用于帝王和贵族的衣裳。王充在《论衡》中说道:“刺绣之师,能缝惟裳”。衣因绣而尊,丝帛必须“加五采之巧,施针缕之饰”,方显珍贵。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古代刺绣的等级之分十分严格,只有国君服装才能以五色绣之,谓之“典章兴矣”。在周代,文绣是以葛布与丝帛为原料的绣品的最高级形态。《史记》载“楚庄王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华屋之下”。丝织绣品在那时是极为奢侈罕见的,糊涂君王此举,自然引起天下布衣的公愤,遭到谴责。而唐玄宗时期的宫廷之中,为杨贵妃一人织造奇锦、刺绣衣裙的工人竟多达七百余人。
蜀绣自产生以来,就以其精美、昂贵、珍稀而成为上流社会的专宠,严格地说,只有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享有它。迄今发现最早的蜀绣遗迹,就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塑像,其上的服饰上有明显的双龙图案。研究者认为,这尊铜像为古蜀君王,服饰上的龙纹为蜀绣。
蜀地自古丝织业发达,蜀绣的发展便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蜀女的心灵手巧,所以到西汉末蜀地已是“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后汉书·公孙述列传》),成为全国闻名的锦绣之都。成都人扬雄在《蜀都赋》中就讲到,在成都随处可见“若挥锦布绣”的织锦刺绣的繁荣场面。两汉时期,蜀绣仍是奢侈品,受到官府控制。三国时蜀汉政权专门在成都设立“锦官”来管理蜀锦、蜀绣。蜀绣更是作为蜀国极为重要的物资,同魏、吴之间进行频繁的经贸往来,以维持和壮大国力。
作为锦绣之都成都的富丽繁华,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隋书·地理志》称其“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文人们也纷纷盛赞蜀绣,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李白《登锦城散花楼》);“桑麻接畛余无地,锦绣连城别有春”(王安石《送复之屯田赴成都》)。由于得天独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成都人好华服美食的风尚,民间富裕人家多衣锦绣,蜀绣制品几成那个时代富家女身份的标志。
明代秦良玉的锦袍可谓蜀绣极品,堪称蜀锦和蜀绣完美结合的典范。秦良玉是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之妻,善骑射,富有胆识,兼通诗翰。夫亡,良玉代领其军,号称白杆军。她在天启元年(1621年)及崇祯三年(1630年)两度率师北上勤王,抵御后金有功,封一品夫人,晋爵为忠贞侯。崇祯皇帝曾亲自召见她,赐一品服、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褒奖。其一写道:“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一品服共两件,其一为蓝缎金绣蟒袍,其上间彩绣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另一为黄缎金绣花蟒凤衫,除蟒纹,胸背又绣双凤,裙脚彩绣寿山福海,空白间绣彩云。
黄色在隋唐为皇帝所兴,宋元以后赤黄、丹黄、浅黄更是皇朝所专用。秦良玉因召赐“太子太保诰封一品夫人”,所以才可以服黄缎蟒凤纹袍衫。《古董琐记》载石柱有秦良玉锦袍,极长大。有作《秦良玉锦袍歌》:“……宫锦归来抚战袍,镂金错绣皆天泽……锦袍乐府蛮女唱,弓衣合绣都官篇”。可见这件原藏石柱县秦良玉家庙的精工细做之战袍非常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