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 财富升级的奥义
2013-04-29
金钱没有常形,古语有“财富如水”的说法,财富本身就像水一样,它是恒久流动的,永远从一个渠道进,从另一个渠道出。能将这样无形的、抽象的、灵活多变的事物掌握在手中,自然需要非凡的控制规划能力。如果伸手试图抓住流动的水,留在掌心的只会是水的痕迹。水是抓不住的,只能引导和积蓄。钱,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赚钱可以积累财富,那“治理钱财”就可以把追求财富升级。
每每谈及“理财”,它总会跟“投资”并用。理财的目的是让财富在不贬值的基础上有所增值。投资理财,在这个时代一直是大家热衷的话题,市面上或优秀或平庸的投资理财书籍,在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着类似的主题,常见的投资理财误区、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独到的投资理财方法,书与书之间的差别无非是作者及其驾驭主题的表达能力。这些书籍很难说清它对于读者的价值和效用,如果指没有一点效果,倒有失公允,起码常见投资理财书籍推广了知识、工具和一些常识;但若说效果很好的话,又无法解释众多投资者在熟读“专家经典”之后还是盲目投资实践的问题。其实,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远比投资秘笈更重要,因为它是起点,也是根基。
中国人喜欢存钱,储蓄已经成为了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手中有了钱,人们都会先存起来,储蓄的确是风险最小的理财方式。中国人民银行曾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就显示,33.4%的被调查者会把余钱存起来。而恰恰,储蓄是最差的理财方式。因为客观规律显示,所有的货币几乎都在贬值。因此,很多人也喜欢投资房地产、古董以及股票。人们经过计算得出,房地产的收益要远远大于风险,7%~8%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也有房地产热潮的功劳。古玩相对来说是一种保守性投资对象,人们看重古玩收藏,一是因为经济因素,二是它的文化价值,收藏的过程就是一个保值和不断增值的过程,当然,这种投资方式技术含量要求很高,最基本的就是一定的鉴赏能力。中国的股票市场看似火爆异常,其实不然,中国人对股票的投资热情多少是有些冷淡的,因为其收益的不确定性与中国人追求稳妥的理念相冲突,而其收益性与中国人的追求财富心理相吻合,这多少有点二律背反的意思。
生财容易守财难,经过生财的艰苦创业的人,一般都知道守财的重要。因为财还能生财,无形的财富和有形的财富还能相互转化。没有经过生财的艰苦创业的人,往往不重财,守不好财,这是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有了财富,人的欲望和贪念也会随之膨帐,而这个物欲的世界总有各种各样的诱惑等着你,一着不慎,辛苦赚来的钱财就会化为乌有。守财,并不是要每天抱着钱罐子不放,而是要时时注意来自各方面的破财诱惑,最主要的是不要做不熟悉不了解的行业的投资。
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长期而言,你将来的财富不只取决于你目前赚了多少钱,而是你能拿多少钱去投资。”这句话意味深长,正因这个道理,才有另一句格言:花一分钟时间赚钱,花两分钟时间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何有效地利用手中的每一分钱?如何及时地把握每一个投资机会?财富就像一棵树,是从一粒小种子开始长起来的,你所存的第一个块钱就是种子,而在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精心地灌溉,施肥,驱虫……这就是理财。
如果真的可以打劫,那么除了智商(IQ)和情商(EQ),“财商(FQ)”其实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一个人认识和驾驭金钱运动规律的能力,包括对金钱财富是否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在投资创业中是否具备必不可少的知识;在现实环境的实施能力……这些都被定义为财商的衡量要素。财商的概念最初被著有最畅销通俗理财读物《富爸爸穷爸爸》的罗伯特·清崎提出来,他曾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奋斗终生却不能致富,因为他们在学校中从未真正学习关于金钱的知识,所以他们只知道为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学习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清崎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理财,是一种善用钱财,追求财富的过程。使赚得的金钱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将资金做出最明智的安排和运用。